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古人的墓都有什麼講究?分為「墳、墓、冢、陵」,門道不少

中國古人的墓都有什麼講究?分為「墳、墓、冢、陵」,門道不少

中國古人的墓都有什麼講究?分為「墳、墓、冢、陵」,門道不少

現在很多名人的墓地都對外開放,若你有去參觀過且對比過自己祖先的墓地,那麼你心中肯定有這麼一個疑問,為什麼古人的墓有這麼多不同的叫法呢?墳、墓、冢、陵這四種都是墓地,但為什麼要取四個不同的名字,這裡面是否有什麼門道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其實這些不同的叫法體現了我國封建社會的一種等級制度,不同身份的人死後,其墓地的叫法也不一樣。古代不管貧富貴賤,都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死者造一個墓穴,但是墓穴的種類卻比較多,從這麼不同的墓穴名字中,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

平民百姓的墓稱為墳,墳的構造為地下棺材,地上土丘,由於其子孫經濟能力有限,所以無法為死者立碑作記,所以只能稱為墳。舉個例子,清朝仁宗嘉慶皇帝有兩個女兒下嫁給平民,所以她們死後的墓地也只能稱為墳。

而比平民的身份更上一層的話就是知識分子,由於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又不是官員,所以他們死後的墓地叫做墓。

接下來說說冢,冢專門指有身份的貴族死後所安葬的地方,比如王侯將相等有官職的人。在內蒙古就有一個青冢,它裡面埋葬的是王昭君。不過有些王侯將相在死後並沒有留下全屍,特別是那些常年在沙場征戰的將軍,他們中有一部分人的墓地叫做衣冠冢,因為墓地裡面葬的不是人,而是死者生前的物品。但能用上冢的人都是身份不一般的人。

最後來說說陵,只有帝王的墓地才能稱得上陵。單從這些陵的佔地面積及恢弘的氣派上,大家也能看出來,而現在考古界對這些皇陵也是非常重視的,因為裡面有非常多的陪葬品,極具考古價值,如北京的十三陵就是埋葬皇帝的地方。

但除了皇帝的墓地叫做陵之外,後人也會為一些遠古時期的帝王蓋廟宇,主要是為了讓後人對其進行祭祀和紀念,而這種類型的廟也成為陵,比如黃帝、炎帝。另外也有一些人不是帝王,但是他們也按照帝王的標準蓋墓地,比如老子、孔子等。

不過後面這兩種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墓地,而是屬於廟的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陵」字的使用逐漸演變成了對死者的讚揚,烈士陵園中的「陵」字就是最好的證明。

等級制度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只不過在古代封建時代尤為嚴重。而現在比的更多的是財力,若是子孫有錢,那麼就可以為祖先購買地段好的墓地,人們從墓地位置就能看出死者的子孫經濟實力如何,所以說不是等級制度消失了,而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呈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生個兒子好聽,生個女兒命好,老祖宗說的啥?現在還適用嗎
餐桌禮儀: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老祖宗傳下來的講究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