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大唐帝國是華夏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之一,它的強大,襯托出了後來王朝的懦弱和無能;在整個唐朝統治時期,向東、向南、向北都已經是無敵手了,也只有西部的阿拉伯帝國能與之一爭;肯定會有人說吐蕃王朝,如果不是佔據地利的話,吐蕃也早就被征服了,不過在唐朝早中期,吐蕃王朝也是臣服大唐帝國的。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一個再強大的王朝,也避免不了興盛和衰亡的歷史規律;大唐帝國也是如此,不過大唐帝國的敵人,是來源於內部罷了。由於大唐帝國繁榮太強大,加上其一直熱衷於擴張,所以疆域越來越大;由於疆域太大,不好管理,所以唐朝實行了節度使政策。

這節度使的權力,堪比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在中央強大的時候,還能威懾各地節度使,但到唐玄宗中後期的時候,沉浸在「開元盛世」中的唐玄宗,開始沉浸在享樂之中,任用奸相,驅逐賢臣;雖然表面上看還是很強大,但是內部已經逐漸被腐蝕,這就是典型的外強中乾。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而這種情況,被栗特人安祿山看得清清楚楚,安祿山能力很一般,但是卻非常善於取悅唐玄宗和楊貴妃,故而一路加官進爵;在安祿山巔峰時期,甚至一人擔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權勢居於眾節度使之首。但安祿山也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他想要取代唐朝,建立屬於自己的朝代。

所以在公元75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了,詐稱奉唐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逆臣楊國忠,親率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兵鋒直指洛陽、長安。由於大唐帝國的內部安穩的太久太久,久到百姓和士兵以及官吏們都忘了怎麼打仗,故而安祿山一路長驅直入,竟然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在公元756年正月,安祿山僭越稱帝,國號大燕,年號叫聖武,達奚珣以下數人暫任丞相各職。但隨著邊疆軍隊調入,安祿山的形式急轉直下,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打擊下,安祿山失敗了,而且後來還被他的義子所殺。安祿山死後不久,他的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後即大燕帝位,繼續對大唐帝國發起猛攻,史稱「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是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但所謂亂世出英雄,而這裡要說的這人,就是在這場亂世中崛起的,他的名字叫郭子儀。郭子儀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但由於沒背景,所以一直未受重用;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爆發的話,估計郭子儀在歷史上也就留下個名字而已。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所鎮守的九原屬於距離安祿山最近的地方之一,而且同為邊疆大將,能力遠超國內那些安逸將軍,所以郭子儀於守孝期間被朝廷「奪情」啟用,改封衛尉卿、單于安北副大都護、靈武郡太守,兼攝御史中丞,權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東討安祿山。

郭子儀也的確不凡,先後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在公元757年時,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而當時河東、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均已收復,郭子儀因功加封司徒、代國公,余官如故,加食邑一千戶。但天下稍定之時,那些奸詐小人就開始動起心思來。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在相州之戰時,唐軍敗於史思明,這原本和郭子儀沒什麼關係,但宦官魚朝恩一直妒忌郭子儀,趁機把相州之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並在唐肅宗面前進讒言。而當時郭子儀也的確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手上又掌握天下兵馬,最主要的是,唐肅宗覺得史思明已經沒什麼威脅了,就乘機將郭子儀召還京師,罷了兵權,改任李係為天下兵馬元帥,李光弼為副帥代領朔。

但是在第二年,唐肅宗還是任命郭子儀為邠寧、鄜坊兩道節度使,但仍將其留在京師,算是軟禁了;不過後來在百官的要求下,唐肅宗無奈只得命令郭子儀帶兵出征。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諸道兵馬都統,命其率英武、威遠等軍以及河東、河西諸軍攻取邠寧、朔方、大同、橫野,然後再取范陽,但被又被宦官魚朝恩阻撓破壞。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公元761年二月,李光弼、僕固懷恩等兵敗邙山,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加上朔方諸軍都統李國貞、河東節度使鄧景山相繼被殺。朝廷害怕這兩支軍隊與叛軍聯合,於是起用郭子儀為朔方、河中、北庭、潞、儀、澤、沁等州節度行營,兼興平、定國等軍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駐守絳州。

唐代宗即位後,宦官程元振自認為有擁立之功,擔心老將難以制服,多次離間誣陷。郭子儀被罷免副元帥之職,而加實戶七百,再失兵權,充任肅宗山陵使,督建皇陵。郭子儀將肅宗所賜的詔書一千餘件全部呈給代宗,以表明自己的忠心。代宗看後,安慰郭子儀道:「使重臣憂慮,我很慚愧,從今後您不要擔心。「這是郭子儀第二次被罷兵權了。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此時,史朝義仍佔據洛陽,唐代宗欲派郭子儀與雍王李適率軍東征。由於魚朝恩、程元振的讒言,唐代宗最終放棄了這個打算。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入寇,而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由於之前唐代宗猜忌將領,兵部尚書、同平章事來瑱被讒殺,導致長安幾乎沒有軍隊防禦,被吐蕃攻破。

在此危難之際,唐代宗不得已,遂起用雍王李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鎮守咸陽。郭子儀也是厲害,使用疑兵之計就嚇走了吐蕃大軍,當然,這也是郭子儀早年的威名實在太盛了,讓吐蕃人不得不怕;唐代宗回到長安後,賜郭子儀鐵券,並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久,命郭子儀兼任河東副元帥、河中節度觀察使、河中尹,坐鎮河中府。

在唐朝危難之際,有個名將力挽狂瀾,卻因宦官誣陷,兩度被奪兵權

公元764年,僕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此後,唐代宗對郭子儀那是深信不疑,執掌天下兵權,就連郭子儀想告老還鄉都不許。但是在唐代宗死後,唐德宗繼位,郭子儀被德宗調回朝廷,進位太尉,仍兼中書令,充任皇陵使,賜號「尚父」,並加食邑至兩千戶,所領其他使職、副元帥等職務都被罷免,其實也等於被罷了兵權。

郭子儀一生被罷兵權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都屬於被宦官魚朝恩所陷害;當然,皇帝忌憚郭子儀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但是第三次被罷兵權,其實應該算是唐德宗憐惜郭子儀,畢竟當時郭子儀年事已高,於國於己都不太好;但兩年後,郭子儀還是因為病重而亡,享年八十五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盤點《水滸傳》中,遼國侵略軍的8位高官,有一人是皇帝的親弟弟
盤點《水滸傳》中,遼國的9大猛將,有一小將與關平交手不分勝負

TAG:黑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