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混得好的人,一般都掌握了這3種溝通方式

混得好的人,一般都掌握了這3種溝通方式

混得好的人,一般都掌握了這3種溝通方式

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又一場談話,需要我們全力以赴。

01

生活中,一提起溝通談判,我們想到的大多是談判桌上的商務談判。

實際上,人生何嘗不是一場談判?

小到每天早晨關於起床與否,我們自己跟自己的談判;中到為了升職加薪,我們與領導的談判;大到人生大事,我們與愛人與家長與自己的談判......

談判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溝通談判,是我們生活工作的必備能力之一,溝通談判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幸福指數,影響著工作的效率。

要達成有效的溝通,就要掌握一定的溝通談判技巧。

剛看完《掌控談判》時,我就非常想寫書評,因為這麼實用的談判技巧書籍,簡直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必備枕邊書。

這本書分十章內容,比如:主動傾聽、重複對方的話,同理心、獲得理解和正面認可,如何避免失敗,步步為營策略,黑天鵝因素等一系列談判的重要策略。

今天在這裡列舉3種溝通談判策略,見微知著,供大家學習借鑒。

混得好的人,一般都掌握了這3種溝通方式

02

主動傾聽

有人曾向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請教經營的訣竅,他說:「首先要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

有這樣一個案例:


某司汪總在一次供貨合同的談判上,供貨商先談到他們合作愉快,又談到現在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加工成本攀升。然後還談到省外的幾家公司上門求貨,給出優惠價格等。汪總聽出了對方弦外之音:

供貨商想提高價格,又擔心傷了合作的基礎,到頭來價格未提高反而得罪了他。

所以費盡心機、彎來繞去地說。汪總考慮現在成品出廠價確實在上漲,如果在其他地方進貨,價格也要比原來高,適當提高價格也行。而且又是長期合作的關係,於是就直截了當地說:「這樣吧,明年的供貨合同照簽,價格按現行的市場價。」 供貨商聽後,眼睛發亮,朗聲大笑道:「哈哈,和你這樣的聰明人合作就是偷快!」就這樣,合同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談妥了。

有調查研究發現,溝通中佔比最大的不是交談、說話,而是傾聽

溝通是信息交流的過程,若不聽或聽不懂對方的意思,便無法準確反饋,無法達成溝通目的。

所以,溝通首先是傾聽的藝術。

真正有效的傾聽,一定要全然投入,與對方進行共鳴。

在傾聽過程中,盡量保持安靜,少說話,專註凝視他,讓講述者成為主角。

通過專註傾聽,激發對方溝通慾望,收集更多信息,從眾多信息中尋找到關鍵信息,這樣才能把握事情的根本。

傾聽過程中還要適時回應,時不時重複對方的話,這樣做不僅是尊重對方,還會讓對方深受鼓舞,打開心扉,達成目的。

我們來看一位母親,與學校心理輔導老師的對話:

「最近我兒子有點奇怪!」 「是嗎?有點奇怪?」 「從學校回來,就悶在自己的房間里,一直到吃晚飯的時間還不出來。」 「把自己關在房間里?」 「我弄不清什麼原因。問班主任老師,老師也猜不出是什麼緣故。我和丈夫商量,他卻說應該找你談一談…..」「他說應該找我談?」

大家應該注意到心理輔導老師總是在重複這位母親的話。

重複對方的話,實際上一種「趨同行為」,它的內涵在於模仿,是人類的一種神經活動,我們通過相互重複對方的言行以獲得確認。

可以說,重複對方的話,是與敵對的人迅速建立和諧關係的良藥

如果你學會恰到好處地重複,或者在語氣、語調方面的重複,就能讓對方認為你很重視談話,能夠很有效地抓住重點,讓對方體會到一種尊重的感覺。

它與「點頭首肯」和「隨聲附和」(如「嗯」、「唉」等)一起被稱為隨和的技巧,是向談話對方表明:我在傾聽你的訴說。

在交際與交流過程中,只有對方覺得你是在誠懇地聽他訴說,他才會敞開心扉,向你吐露真心話。

當然,重複對方的話,並不是一五一十地重複,而是重複最後的2到3個單詞。

這樣可以避免鸚鵡學舌,避免啰嗦,讓對方體會到一種尊重的感覺,從而在無意識中構建相互信任的關係,得到大量信息。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專註地傾聽自己的談話。

上帝給我們一個閉著的嘴巴,但卻給了我們兩個24小時開著的耳朵,他的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混得好的人,一般都掌握了這3種溝通方式

03

指控審查——拔刺

指控審查是指,把對手對你說的所有可怕內容都列出來。

簡單說就是,提前仔細思考,對方對你最不滿的地方在哪裡,然後由自己說出來。

例如:


「我希望這麼說不會讓你覺得刺耳」;「你們可能覺得我們對你不公平」;「可能您認為我們是貪婪的」......

這樣說,一方面,會讓對方覺得你有同理心。

另一方面,可能對方會出於禮貌,急於去澄清其實並沒有這麼嚴重,從而被動為我方尋找好的理由,或者提出他真正心中的想法。

把對方可能對你的指控先放到檯面上講出來,這樣才能拔掉對方心裡的刺,局面為之一新。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村子裡有兩戶人家。東邊的王家經常吵架,互相敵視,生活得十分痛苦。西邊的李家,卻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生活得快樂無比。有一天,王家的戶長受不了家庭的戰火,於是前往李家來請教這是什麼原因。老王問:「你們為什麼能讓家裡永遠保持愉快的氣氛呢?」老李回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老王正感疑惑時,忽見老李的媳婦匆匆由外歸來,走進大廳時不慎跌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婆婆立刻跑了過去,扶起她說:「都是我的錯,把地擦得太濕了!」站在大門口的兒子,也跟著進來懊惱地說:「都是我的錯,沒告訴你大廳正在擦地,害你跌倒!」被扶起的媳婦則愧疚自責地說:「不!不!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來請教的老王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他已經知道答案了。

放到生活中,拔刺其實就是主動認錯。

有時候主動認錯是一門學問,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

04

讓對方說「不」

以前我們所知道的溝通策略,講的最多的一條溝通技巧是:讓對方在一開始就說「是,是的」。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讓對方沒有機會說「不」。

因為在剛開始就得到許多「是」的答覆,就可以引導對方進入肯定的方向,最終達到目的。

而本書卻不然,作者給出的策略是:小心「是「,讓對方說「不」。

理由是,人有兩種最基本的慾望,一種是安全感,一種是控制欲。

當你允許對方說「不」,可以給他掌控感,讓他覺得自己在掌管談話,對方就會情緒就能平和,才能真正關注你的建議。

書里舉了一個小例子:


馬蒂的上司,因為感到她的能力出眾而受到威脅,決定將她免職。在面對面的談判時,她選擇讓對方說出最強烈的「不」作為開始,從而進行引導。「你是否想讓FBI陷入尷尬?」馬蒂問。「不。」他回答說。「你想要我怎麼做?」馬蒂回應說。他思考了一會兒,「你看,你可以保留這個職位,只要回來工作,並且不要讓其他事影響你的職責就行。」一分鐘後,馬蒂從辦公室走出來,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讓對方說「不」能把真正的問題擺在面前,讓節奏放緩、讓人們自由地參與自己參與的決定和協議中。

這樣可以幫助人們感到安全,情感舒適,並對他們的決定有控制權,能推動每個人都努力向前。

當然,讓對方說「是」,是談判的最終目標,但不要在一開始把它作為目標。

通過讓對方表達什麼是「不」想要的,讓對方框定在自己的空間並對你產生信任,從而願意和你繼續談話。

當然,說「是」或者說「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運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效果。

混得好的人,一般都掌握了這3種溝通方式

05

生活中,你在進行的大部分溝通交流,其實說到底都是談判。

卧室里,讓孩子準點睡覺;餐桌旁,和伴侶分配家務;公司里,和領導討論薪資......

沒有人能永遠逃避談判。通過閱讀《掌控談判》這本書,我們可以學會如何通過談判,理解和控制人心。

利用自身情緒、本能和思維與別人更好地交往,獲得直抵人心的語言力量。

《掌控談判》的作者說,如果本書只能達到一個目的,希望是讓你克服對衝突的恐懼,用同理心來駕馭談話。

希望你能有所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3種跡象
真正成熟的人,從不輕視這3件事,讓人生越活越高級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