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12萬公頃「綠色超級稻」惠及亞非18國農戶

612萬公頃「綠色超級稻」惠及亞非18國農戶


  來源:科技日報


  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最大國際農業科技扶貧項目「為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綠色超級稻」,2日在京結題。項目實施11年,高效培育出一大批高產、多抗(抗旱、耐鹽、耐淹、養分高效等)綠色超級稻新品種,累計在亞非18國推廣新品種78個、612萬公頃,使160萬農戶收入顯著增加;同時完成了代表水稻科學研究前沿的「300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2018年5月以長文發表於《自然》雜誌,助推水稻從常規育種走向分子設計育種的技術革命。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黎志康介紹,該項目由中國政府(科技部)與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資助,旨在與亞非國家分享中國的優良水稻品種、種質和生產技術;由中國科學家牽頭,聯合國內外58家水稻研究機構實施,2008年啟動;目標國家覆蓋「一帶一路」沿線18個亞非國家和中國水稻中低產面積較大的西部5省。


  黎志康解釋,「綠色超級稻(GSR)」被定義為在較少投入的情況下能穩定高產的水稻品種,也就是「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品種。他表示,水稻的可持續生產是許多亞洲和非洲國家糧食安全和減貧的關鍵,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頻現,亞非望天田地區的水稻產能變得尤其脆弱。極大提高亞非大部分雨養地區的水稻產能,維持全球灌溉稻田的生產力是未來幾十年全球水稻育種家面臨的最大挑戰。



  項目實施11年,向18個目標國家的26個研究機構累計發放並試種具有不同綠色性狀組合的GSR品種或育種材料5235份,包括來自中國10餘家農業科研機構和涉外種業公司的169份次的常規稻品種(系)和431份次的雜交稻品種,通過在18國多年多點試種,鑒定出一大批適應目標國家不同水稻生態環境的水稻優良品種。培育出一大批高產、優質、多抗的GSR新品種,在18國試種、審定和推廣,大幅提高了當地稻農收入,對目標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完成了迄今全球最大的植物基因組重測序項目——3000份水稻核心種質的全基因組重測序,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剖析了水稻核心種質的基因組多樣性,大大推動了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成果在育種上的應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科幻電影最難問題不是錢
美國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飛行期間長高5厘米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