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至少在明朝中期之前,我國都是一個缺乏白銀的國家,因為稀缺,所以沒有成為流通貨幣。自美洲大陸被發現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新大陸找到了幾個超大型銀礦,白銀的產量出現了井噴。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15世紀到19世紀這四百年的時間裡,一共生產提煉了差不多有20萬噸白銀。但是這些白銀有三成都流向了中國。西方人用從美洲生產的白銀來我國生產的茶葉、瓷器、絲綢等暢銷品。中國對西方保持了幾百年的貿易順差,這也是為什麼明清時期,白銀能夠盛行的原因。

雖然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清朝滅亡,中國累計對外賠償了近10多億兩白銀,但畢竟地大物博,加上拓增了新的財源。到了1908年,清政府財政收入達到了2億兩白銀,宣統年間,清朝最高年收入已經達到3億兩白銀。這也給後來北洋政府鑄造袁大頭銀元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我國從清末仿照西方開始鑄造銀元,民國時期袁大頭銀元鑄造了7.5億枚,加上孫中興頭像銀元、土地革命戰爭年代蘇區銀元以及地方上鑄造的銀元,加起來有10億枚,這數量不可謂不少。但是現在卻很少看到民國時期的銀元了,那麼多的民國銀元都哪去了呢?

這就要從80多年前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次經濟危機說起了。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進而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到了1933年上半年,世界銀價上漲,從每盎司16.5便士上漲至20.5便士,當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銀本位國家。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這中間巨大的利差,使得外國人爭相收購中國白銀出口到英國倫敦高價出售,每賣出1000萬銀元,即可獲暴利400萬元。僅1934年一年中,僅上海流出的白銀至少有2億多元,這還不包含其他地區的白銀流出。

眼見國內市場流通的白銀日漸稀少,國民政府開始於1935年11月3日公布「幣制改革」的命令,決定由中央、中國、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紙幣為「法幣」,禁止白銀流通,法幣兌換銀元,當時國民黨政府一下子奪取了3億多銀元。這些銀元被收回後,一部分被融化另做他用,還有部分在抗戰時期用來購買軍火。國民黨敗走台灣,又從大陸捲走五千萬銀元。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建國後,人民政府開始收兌銀元,以福建省為例,從1949年到1988年,收回的銀元數量在1600萬枚。內陸中部省份安徽,1949至1990年,累計收兌白銀990萬兩。試想僅從安徽這麼一個中等欠發達的省份就收回這麼多的銀元,其他省份可想而知,加起來必定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從上面的資料也能看出,國家收兌銀元的工作從解放初一直持續到90年代,回收力度之大可想而知。這些收回去的銀元,大多回爐重鑄,用於工業領域。所以,存留在世的銀元是越來越少。有人說,還有些銀元被地主老財裝罐子埋進地下。這樣的情況肯定會有,但是其實數量不會太多。

民國時期鑄造了10億枚銀元,這些銀元都去哪了?

民國時期的銀元,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只會越來越少,民間已經枯竭,市場難覓真品,據說一個縣城上的古玩店,一年下來都未必能收到一枚真銀元。在收藏界,銀元繼續保持將是不爭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