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遺傳學大師George Church的「瘋狂嘗試」:對細胞進行了超13,000次的CRISPR編輯

遺傳學大師George Church的「瘋狂嘗試」:對細胞進行了超13,000次的CRISPR編輯

遺傳學大師George Church的「瘋狂嘗試」:對細胞進行了超13,000次的CRISPR編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最初,CRISPR只是細菌體內的一個「免疫機制」,用於防禦入侵病毒和外源DNA。隨著研究深入,CRISPR被科學家們「化為己用」,基於此實現了基因刪除、插入、激活、大片段以及染色體敲除等可能。如今,CRISPR已經成為糾正突變基因、解決器官異種移植關鍵難題、治療疑難雜症等領域的熱門技術。

現在,由哈佛大學的遺傳學教授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魔剪」技術對細胞進行了13,200次基因改造,創下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項記錄。

他們希望,以更大規模重寫基因組,這最終可能會導致物種被「重新設計」。

大規模基因編輯

這種大規模的基因編輯之前已有研究團隊嘗試過。2017年,由Paul Thomas帶領的一個澳大利亞團隊使用CRISPR對小鼠的Y染色體進行了編輯,並成功將其整個刪除了。這一策略被認為是唐氏綜合征的潛在治療方法。

因為CRISPR會切開DNA雙螺旋結構,一次進行太多編輯會殺死細胞,這限制了過去大規模編輯的嘗試。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Geoff Faulkner團隊曾在2016年嘗試敲除500個小鼠胚胎中的LINE片段,以此確定這一編輯對小鼠發育和行為的影響。但是,並沒有小鼠存活下來。

George Church團隊的新嘗試

為了打破新的基因編輯記錄,哈佛團隊將CRISPR「瞄準」一段DNA序列:LINE-1,一種遍布人體基因組的重複片段,可以自我複製,約佔基因組的17%。

為了避免細胞死亡的問題,哈佛團隊改版了傳統的CRISPR,研發了一套單鹼基編輯技術——dead-Cas9 base editor(dBEs),可以避免切割DNA,而是用一個鹼基替換另一個,例如將C轉換為T。最終,他們可以在細胞內編輯超13000次,且不會殺死細胞。這項研究成果於3月發表在預印本雜誌bioRxiv。

遺傳學大師George Church的「瘋狂嘗試」:對細胞進行了超13,000次的CRISPR編輯

學界觀點

有學者認為,這項工作提供了一種方法進行試驗且不會導致全基因組不穩定。但是也有人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這項工作並不足以「啟動」大規模基因組編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Gaetan Burgio稱,該技術宣稱的對物種進行重新設計系「誇大其詞」。

然而,George Church認為,大規模基因編輯是「清理基因組」(去除其中垃圾)的一種方法。2015年,他實驗室清除了豬基因組中潛伏的62份逆轉錄病毒遺傳物質。這些病毒會被重新激活,這對於「器官異種移植」而言是一個大隱患。當時研究團隊使用的是一種「不朽」的豬腎臟細胞(可以在培養皿中無限地生存和分化)。

同年,他和學生楊璐菡共同創辦了一家生物技術公司eGenesis,計劃利用CRISPR技術來實現豬異種器官移植到人體。2017年,他們成功在活體豬身上證實了這一可行性,收穫世界首批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失活的幼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

George Church表示,他的最終目標是創建人體基因組已經被修改過的器官和組織,能夠對所有病毒都免疫。這一過程被稱為「重新編碼」(recoding),將涉及約9811個精準的基因修飾。目前,George Church實驗室已經開始了相關工作,在實驗室對他自己的細胞進行重新編碼。

End

參考資料:

1)Enabling large-scale genome editing by reducing DNA nicking

2)Genome engineers made more than 13,000 CRISPR edits in a single cell

3)楊璐菡團隊Science發文:CRISPR編輯豬,突破異種移植難題!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張良方團隊新成果:豌豆大小的「口服型疫苗」,可自主到達腸內壁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