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有火,胃脹、口臭、便秘!學會對症祛火,遠離消化道煩惱!
消化道
生活中,許多消化道上的癥狀,都與我們身體衰老所引發的三把火有關。當出現一些早期癥狀時,通過外敷內調的方法消除這三把火,就能起到預防疾病,養護身體的作用。到底消化道的三把火是什麼呢?王軍主任常用的外敷內調方法又有什麼獨特之處?
消化道的第一把火
脾胃不和 脾胃積熱
當胃口不好時,您可能經常感到胃脹,同時伴有乏力、懶言、口臭、牙齦腫痛等癥狀,專家告訴我們,這往往是因為脾胃不和,導致了脾胃積熱。
中醫認為,脾和胃都是後天之本,負責人體的消化吸收。俗話說「胃口好,吃得香」,胃負責吃進東西;脾把胃吃進去的食物運化,變成有用的精微物質濡養全身。如果脾虛 了,胃裡的食物不能很好地運化下去,就會在胃裡堆積,變成脾胃不和,脾胃不和時間久了,胃裡的食物越積越多,就會產生熱,也就是脾胃積熱,不及時干預,就可能會發展成胃炎等胃部疾病。
調理方法
降氣除脹貼
王主任介紹了一個降氣除脹貼,只用一味萊菔子,就能幫助我們調理胃脹,消除脾胃積熱。
【製作使用方法】首先將50克萊菔子研磨成粉狀,取細末加適量黃酒,調成干泥狀。然後取3克左右的葯泥,放到葯貼的圓圈中,剩餘藥粉可密封冷藏保存。將葯貼放在暖氣上溫熱後,貼於神闕穴(肚臍處)。
有胃脹、乏力、口臭、牙齦腫痛等脾胃不和、脾胃積熱的人群,可每天貼敷4到6個小時,注意保暖。對膠布過敏者和孕婦慎用。
王主任介紹,日常飲食也可以多吃一些蘿蔔,蘿蔔除了可以助消化外,不同的蘿蔔還可以調節不同的內臟功能。青蘿蔔擅長清肝火;白蘿蔔止可以幫助你止咳清肺;紅心蘿蔔(心裡美)偏於清心火。
消化道的第二把火
腎陰不足 陰虛腸燥
王主任介紹的第二把火是下消化道上的火,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便秘。王主任告訴我們,中老年人常見的便秘中,陰液不足引起陰虛腸燥的便秘較為常見。
主要癥狀:大便乾結、羊屎粒狀、五心煩熱、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紅少苔。
調理方法
潤腸通便貼
王主任我們介紹了一種調理便秘,消除陰虛腸燥的潤腸通便方法。其中用到的通便良藥就是皂角仁。
【製作使用方法】首先將50克皂角仁研磨成粉狀,取細末加適量黃酒,調成干泥狀。取3克左右的葯泥,放到葯貼的圓圈中,剩餘葯泥可密封冷藏保存。每日睡前,將葯貼放在暖氣上溫熱後,貼於肚臍處。
有大便乾結、潮熱盜汗等陰液不足、陰虛腸燥的人群,可每天貼敷6個小時,到晨起再取下。對膠布過敏者慎用。
皂角仁除了貼敷,還可以內服,先將皂角仁煮熟,然後加入冰糖或者蜂蜜攪拌吃,也可以煮粥或者煲湯的時候,加一點皂角仁。
消化道的第三把火
心腎不交 心火上炎
最後一把上消化道的火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火,常見的癥狀是舌瘡、失眠。王主任告訴我們,大家常說的口腔潰瘍,在中醫里會因潰瘍位置不同,分成兩種火,在口唇、口頰部的潰瘍,也被稱為口瘡,通常是因為有胃火,可以用第一個降氣除脹貼來調理。
在舌頭部位的潰瘍,也被稱為舌瘡,通常是因為有心火。王主任認為,心火旺的常見原因之一是心腎不交,中老年人腎陰虛後,腎水無法制約心火,心火不能溫煦腎水,就造成了心火上炎,表現出心煩難眠、口舌生瘡、口苦咽干等表現。
調理方法
清心貼
針對心火的情況,王主任介紹了一個清心貼,只用一味吳茱萸,就能調理口腔潰瘍,將心火引火歸元。
【清心貼製作使用方法】首先將50克吳茱萸打碎研磨,取細末加適量陳醋,調成干泥狀。然後取2克左右的葯泥,放到葯貼的圓圈中,剩餘藥粉可密封冷藏保存。睡前泡腳後,先按揉腳掌心湧泉穴的位置(腳跟到腳趾頂端連線,前三分之一處的小坑)。將葯貼放在暖氣上溫熱後,貼於湧泉穴位置。
有口腔潰瘍、心煩難眠、口乾口苦的心火旺盛人群,可每天貼敷4到6個小時。皮膚對膠布過敏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