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明朝王爺的名字放一起,發現了一張元素周期表
法迦藍
我也許比你更懂你
本文轉自:不盡長江滾滾流
朱元璋是一個能幹的人,會帶兵,會打仗,會當皇帝,開創了大明王朝,還是個化學家……
什麼?化學家?
真不開玩笑,在網路上,還有人稱朱元璋為「化學教父」呢!
不管你信不信,這倆畫像都是朱元璋
喏!先來看幾個明朝王爺的名字:
朱公錫、朱慎鐳、朱同鉻、朱同鈮、
朱在鐵、朱在鈉、朱均鈈、朱奉鎇、
朱成鈷、朱成鈀、朱恩銅、朱恩鉀、
朱帥鋅、朱寘鑭、朱征釙、朱效鈦、
朱效鋰、朱詮鈹、朱彌鎘、朱諟釩、
……
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元素周期表
你可以試試在裡面找到上面這些人的名字
你可能會想,朱元璋難道是潛伏在明朝的理工男?竟然都用化學元素來給皇室後代起名字!
但是轉念一想,又有些不對。
比如,鐳元素是居里夫人在1902年發現的,但這位朱慎鐳是萬曆年間人,1577年被封為永和王,當年的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這麼拉風吧。
那,放著幾千個常用漢字不用,明朝王爺為什麼起這麼高冷的名字?
這確實是拜他們那個強迫症祖先朱元璋所賜啊!
朱 氏 子 孫
眾所周知,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爸名為朱五四,爺爺朱初一,曾祖朱四九,高祖朱百六,五世祖朱仲八,都是用出生日期命名的名字,在元朝,只有最底層的百姓才這麼取名。
朱元璋登基當皇帝後,對這些名字深惡痛絕,生怕自己的後人也取出這樣的名字。
於是朱元璋就派人給自己二十四個兒子侄子寫了二十四首五言絕句,比如,太子是: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
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燕王是:
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他要求皇室子孫起名時,名字的第二個字必須按照詩的順序往下排,其實就是字輩了。
比如,燕王的後代名字是這樣的(這些人後面都做了皇帝):
朱高熾(仁宗洪熙皇帝)
朱瞻基(宣宗宣德皇帝)
朱祁鎮(英宗正統/天順皇帝)
朱見深(憲宗成化皇帝)
朱祐樘(孝宗弘治皇帝)
你可以對照上面的詩查看。
定了第二個字就夠了嗎?至少對於強迫症朱元璋還不夠。
比如說,太子家的第八代是「朱大X」,要是你給他取名「朱大狗」,那還不如朱重八啊?
朱元璋一想,他兒子們的名字都是木字旁,比如太子叫朱標,燕王叫朱棣。
朱棣
木是五行之一,朱元璋決定,皇室子孫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就以五行當偏旁。
他兒子是木字旁,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
木生火,孫子就是火字旁,
火生土,曾孫是土字旁,
土生金,玄孫是金字旁,
金生水,五世孫是水字旁,
水生木,六世孫又回到了木字旁。
以此類推,朱元璋定好了他後代名字的偏旁。
這下,朱氏子孫能起出高大上的名字了吧?可惜啊,朱元璋忽略了一點:
他的兒孫們太能生了!
一開始,大家還用什麼「銘」「鈺」「鈞」等相對好聽的字命名,但後來,他們發現這些字不夠用了!
那怎麼辦?
王爺們一想,太祖只規定了最後一個字的偏旁,也沒有說這些字一定要特別高大上。於是,他們就給娃們起出了這些名字:
朱申鋸、朱恩錢、朱覲錐、朱彌鏟、朱彌鉗……
雖然「鋸」啊、「鏟」啊、「錐」啊,聽起來都和工具一樣,但總算能符合祖訓了,至於有沒有辜負朱元璋的一片苦心,王爺們也顧不上了。
不久,這些王爺又發現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連這些字都不夠用了!
高大上的字和土得掉渣的字都沒了,所有符合祖訓的字都被他們用完了。
怎麼辦?造!
於是,大批大批的生僻字被造了出來。這就是文章最開始那二十個人名字的由來。
元 素 命 名
朱元璋這個化學界的「先知」,讓他的後代創造了這麼奇葩的名字;而數百年後的另一個化學天才,更使得朱氏子孫的名字「流芳百世」。
這個人叫徐壽,清末著名造船家、化學家、翻譯家……總之,就是個全才。
徐壽之像
當時,化學元素周期表剛傳進中國,又是化學家、又是翻譯家的徐壽,自然就擔當起了翻譯元素周期表的工作。
這些元素中有幾樣是徐壽知道的,比如金銀銅鐵錫。他發現這些元素都是金屬,名字還都是金字旁。於是他就定了一條規矩:
所有金屬,翻譯的時候都用金字旁。
除了金屬,元素中還有一大類是氣體元素。他又自然而然地定了第二條規矩:
所有氣體元素,翻譯的時候都用氣字頭。
剩下的呢,就都用石字旁。
俗話說得好:立的FLAG遲早要還。徐壽遇上了跟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明朝皇室一樣的問題:
字不夠用!
而且元素不像明朝皇室可以用常用字來命名,以免產生歧義,比如假使某個元素叫「錢」,那「用很多錢打造了一柄寶劍」,這句話到底幾個意思?
除了那些「古已有之」的元素,徐壽只能用一些生僻字來翻譯這些元素。
徐壽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足夠的生僻字。
直到有一天,他翻開了《明史》。
看到了那些王爺的名字後,大喜過望,立馬根據元素英文名的諧音選出了適合的字。金屬這一塊算是解決了。
但在石字旁和氣字頭上,再也沒有人能幫得了徐壽了。
但是那些明朝皇室的名字給他增添了信心:既然明朝皇室可以造字,我徐壽憑什麼不行?
於是,他就按照他自己定的規則填補了全部元素周期表,只有兩個是例外:
一個是汞,雖然是金屬,但沒有用金字旁,因為汞是液態的,而且這個字古已有之;另一個是溴,非金屬非空氣,本應用石字旁,但它的形態一般是液體,所以改用三點水。
從此,每當有新元素被發現,中國人都會按照徐壽的規定來翻譯。
比如在2017年5月,中國科學院、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確定了四個新元素的中文名,分別是:
全都是按照徐壽規定的偏旁翻譯的。
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徐壽功不可沒。
而誰能想到,這張表裡也有朱元璋的巨大貢獻呢?
TAG:法迦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