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冠軍感言「輸了和死了一樣」,教孩子從容面對輸贏你做到了嗎?

冠軍感言「輸了和死了一樣」,教孩子從容面對輸贏你做到了嗎?

文:vipJr

孩子,當不了第一沒什麼,關鍵是不能自暴自棄,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羽生結弦語出驚人,因一句「輸了和死了一樣」賽後感言,竄上了熱搜榜。

羽生結弦日本小生,曾是2014年、2017年花滑錦標賽的金牌得主,卻在今年的競技賽中與冠軍失之交臂,只摘得了銀牌成了一名亞軍。

賽後接受採訪時,他不無遺憾地表示「很懊悔,輸了只意味著輸了。我覺得輸了和死了一樣。輸了就只有輸了這一個意義。」

此語一出,評論區嘩然。

有人說:「就像我一個初中同學,以前一直是年級第一,有次得了年級第二然後哭了。」有人說:「想贏沒有錯。但是生命比輸贏更重要,而且他真的已經不需要用輸贏,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了,觀眾有目共睹。」

作為競技類選手,我特別理解他「勇奪第一」的心情。

但作為一個媽媽,我更希望孩子能夠坦然面對成敗。

即便摘不到「第一」的桂冠,也可從拼搏中獲得成長;即便沒有獲得成功,也不要被暫時的失敗傷的遍體鱗傷;只要保持向上生長的姿態,就會接近生命的那道光。

1、享受過程,體驗樂趣

《少年說3》中學霸吳謙益的吐槽,令人哭笑不得。

吳謙益站在勇氣台上,自爆自己曾考年級第一,但家人卻如臨大敵。但當自己沒考第一時,媽媽卻說:「考這個名次已經很好了,你要多把考第一的機會留給別人」,兒子心中疑惑萬分,大膽向媽媽問出憋在心底的話:「追求進步,究竟有什麼錯?」

媽媽認真的告訴兒子:「生活中除了高考,還有詩和遠方,你如果能考第一,媽媽肯定特別高興,但是如果你沒有考第一,媽媽同樣覺得,你在我心中是非常優秀的。」

起因之初,是男孩書桌上的一張小字條,上面寫著「第二就是落後」,讓媽媽不覺心生警覺。只能接受「第一」,偶爾的「第二」都不能接受,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又怎能不讓人擔憂?

主持人陳銘老師一語中的,他告訴男孩:「我很害怕超過別人是你學習最大的動力,一旦被別人超過,反而成為你痛苦的源泉,如果這樣,你學習的所有目標和價值,是建立在別人身上的。」

「要成為所有人裡面,最優秀的那一個,從來不是我們學習的意義,享受知識獲取本領,才是我們學習的意義。」

深以為然。

無論是學習還是比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的好勝心使然,往往會為了追求「贏」,而忽略了過程的樂趣。

如果得了「第一」,又會為下一次擔心;如果沒得「第一」,又會被羞恥心裹挾其中,過於注重得失,反而患得患失。

2、完成比完美重要

《爸爸去哪兒》中,孩子們有一場「牽小豬比賽」的活動,每個小朋友都牽著一頭小豬,站在自己的賽道上。

比賽一開始,大家各自牽著自家小豬,在賽道上拚命向前跑,每個孩子都唯恐落後。林志穎家的小Kimi,是個追求完美小孩,當看到其他小朋友,紛紛到達終點,而自己牽的小豬卻中途歇場,他帶著哭腔喊:「我要輸了,我要輸了」,看向爸爸求助。

可是遊戲規則中,爸爸是不允許幫忙的,林志穎也愛莫能助。眼見自己與「第一名」無緣,Kimi乾脆將繩子一扔,打算中途退場。此時的他,聽不進爸爸的勸說,一直哭鬧地重複著「這樣我會輸唉,這樣我會輸唉」。

小Kimi太害怕「失敗」了,當爸爸牽他手催促他繼續時,他揮舞胳膊拒不配合,後來直接崩潰大哭,指給爸爸看:「你看他們都贏了」。

心理學家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讚美。孩子的好勝心太強,當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時,乾脆直接放棄比賽,來掩蓋自己的無能為力。

通過這件事,林志穎也意識到:「不能再灌輸孩子「一定要贏」的觀念,沒有什麼一定要贏」。爸爸告訴Kimi「一定要努力,絕對不可以中途放棄。」在爸爸的鼓勵聲中,Kimi又重新鼓起勇氣,最終選擇完成比賽,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當不了「第一」沒什麼,關鍵是他不能自暴自棄,才是最重要的。

面對每一次競爭,要麼「完美」,要麼「清零」,只會讓孩子處於勝負的焦慮中。在一次放棄的疊加背後,迎來的是自暴自棄,他會覺得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最終喪失自信。

無論結果如何,「完成」本身就是一種勝利。

3、學會輸,才會贏

在《猶太人教子枕邊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兒子迷戀上打乒乓球,報名上了學校業餘培訓班,他起初連球拍都不會握,但卻盯上了班上的冠軍。每次訓練結束後,他都會向冠軍發起挑戰,可想而知均以失敗收場。兒子卻說:「雖然我打不贏,很讓人沮喪。但我多一個球,就離打贏就更近一步。」

「我給自己打氣,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後,我又去向驕傲的冠軍挑戰。果然,第一局我又輸了;第二局我也輸了;但是,第三局我終於贏了他。」

經過不懈的訓練和努力,屢戰屢敗的兒子,不但沒有被打倒,反而越挫越勇,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而獲得技能上的提升。這件事讓爸爸幡然醒悟,重新審視自己的處境,自己的對手既非冠軍,商場競爭又非屢戰屢敗,何必偃旗息鼓呢?

他重新投入到自己的戰場,為「贏回來」拼搏努力。即便對手是冠軍,也有輸掉比賽的可能,是兒子教會他「要想贏,先學會輸。」

在競爭的賽道上,輸輸贏贏是常態,「勝負」不是人生的全部,「輸贏」本沒有永遠的贏家。面對輸贏,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學會輸」本身就是一種「贏」。

成功時,不要忘記陳巍說過的話:「花滑或者奪冠並不是生活全部。奪冠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但在這之後,人生應該有更多重要的時刻。」

失敗時,不要忘記王爾德說過話:不要垂頭喪氣,即使失去一切,明天仍在你的手裡。

願我們的孩子,遇勝不驕、遇敗不餒,在競爭中收穫樂趣。活在當下、享受過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只有勇敢樂觀的去迎接生活的風雨,才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

記住,只有「輸得起」,才能「贏得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班主任直言:新學期,家長可不能對孩子做這5件事!
想讓老師對孩子好,別跟老師說這幾句話!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