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作者 |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4月2日,北京,丹棱街5號,這裡是赫赫有名的微軟(中國)總部。

陽光明媚,一如當下的微軟盛況。

筆者來到位於微軟13層的會議室,採訪了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圖:微軟CTO韋青,攝於2019年4月2日

韋青說自己昨晚在辦公室加班到十二點,夜裡兩點多才睡。

但是面前的他,神采飛揚、講起話來滔滔不絕。

如果不是筆者提問題,估計他可以出口成章兩小時。

這一點,倒是很符合北京男士特能聊天的特質。

60後的韋青,出生於上海,母親是北大物理系畢業。

韋青求學的那個年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觀念甚是流行。

這樣的觀念,加上個人愛好,讓韋青在學生時代就立志要當一位工程師。

所以上大學時,麻溜地選了電子工程。

早在三十多年前,他就需要用彙編語言和C與晶元打交道,現在身為微軟(中國)的首席技術官,卻連說自己「技術真的不行」。

還說自己是個雜家:做過產品開發、做過工廠、做過運維、做過銷售、做過市場、做過零售、做過服務......

業餘吧,喜歡練練太極、寫寫文章,還出了本書《萬物重構:智能社會來臨前夜的思索》。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他們那代人搞IT還真不全是為了錢

說起搞技術,韋青說與他同時期的微軟那一代人,大多有科幻電影的情懷。

近二十年前,韋青在西雅圖的一個酒吧里,跟微軟的工程師們聊天,這些工程師,各個都富得流金沙,雖然已經不需要為了錢而工作,但談起軟體來,都跟談起自己的寶貝似的。

韋青一打聽,才發現他們中的好幾個,都是因為看了《銀翼殺手》之類的科幻電影,看完後嘩地就被激發出了科技情愫,然後就進了IT圈。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銀翼殺手 2049》

他還講到一位最初在日本學東亞文學的美國同事,其在日本求學時,對於科幻的接觸就是《鐵臂阿童木》之類的動漫,浸淫日久,對未來科技的興趣一上來,回美國後就以文科生的身份加入微軟,從寫代碼開始做起。離開微軟時,就已經是微軟的全球高管了。

所以你只要真的熱愛一件事,世界就會為你開路。


如果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就沒有996的話題了

談起最近大火的「996.ICU」事件,韋青表示,不管工作還是學習,正常點作息,當然是必須的。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如果公司不讓程序員正常點上下班,那就是剝削,而現在人們強烈反對的,正是這種罔顧員工基本權益的極端行為。

但是,一個人真的找到了熱愛的事業、處於追求個人事業突破的階段,那麼996就根本不是事兒了。

他拿自己舉例說,昨晚在辦公室調演算法,調到晚上十二點,等真正到家睡了,就已經凌晨兩點了。

但是就算下午五點就回家了,路上要是堵車,可能就得花一個小時才能到家,回家吃晚飯後,還是要干這事兒,也是得干到凌晨兩點,那還不如在公司干,而且公司的網速還快,晚上回家還不堵車。

韋青說,比爾·蓋茨在早期,二十多歲的那十年,從來沒有休過年假,每年只有一天例外休假,那就是聖誕節。

他還提到微軟原來的Windows主管Jim Allchin,打拚了一輩子,退休寫感言時,說到他在西雅圖生活了這麼多年,從來不知道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會有這麼多人在街道旁悠閑地喝著咖啡。對Jim而言,在他所摯愛的軟體事業里,還真沒有上、下班的時間概念。

但是這位老爺爺,卻一點也不書獃子,退休後又是彈吉他、又是組樂隊,他現在的簡歷,開頭的是藍調搖滾吉他手,然後才是計算機科學家,工作生活兩相宜,生活過得樂開花,還順帶把錢賺了。

他又談到前幾天與《深度學習》作者特倫斯·謝諾夫斯基的一次交談,作為美國四大國家學院的「四院院士」,特倫斯還特別提到最近一次在中國的訪問,當有的學生問起為什麼導師要讓學生周末來實驗室工作時,特倫斯顯得很疑惑,「難道不該這樣嗎?」

他的意思是,在學術或事業的起步階段,肯定要有一段艱苦打拚的經歷,要讓自己全身心的沉浸在事業里以求得能力的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實在很難有「朝九晚五」的局限,但與996.ICU的不同在於,這是個人自發的、基於自身能力發展的行為,而不是被迫的加班。

這樣來看,所有的大佬都是主動當勞模,此話誠不欺也。


「35歲程序員論調」其實是個偽命題

對於國內IT圈流行的「35歲不轉管理崗的程序員就廢掉了」的說法。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韋青覺得,這個說法邏輯上說不通。並表示,真不明白是誰提出來這樣的說法。

他認為,現在亟需具備「多問幾個為什麼」素質的人才。

首先,為什麼是35歲,那麼,34歲不行嗎?36歲呢?

事實上,老祖宗的文化中,一直都是靈動的。

比如,中國古代有「活子時」的說法,意思就是「要等待身體中自然景象的產生,而不是固定的時刻」。

所以,你的35歲和我的35歲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去問馬雲或者雷軍,他們肯定沒有35歲的概念。

或許35歲左右,一個人的體力會下降,但是它從來不會、也不應該成為個人事業發展固化的分水嶺。

其次,35歲不轉崗就沒法活了,也是一個偽概念。

要不要轉崗,與自身的職業規劃相關,從進入職場開始,時刻都要有這種評估,不是要看是否到了35歲,那麼25歲呢?45歲呢?

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嚴謹的職業規劃能力,它需要綜合考慮自己的各方面因素,比如經驗、能力、愛好、年齡、學歷、收入、健康等等,來認真評估個人的職業發展前景,還要與技術趨勢、全球動態相適應。

過於強調一個35歲的概念,很容易使大家陷入機械教條的誤區,而忽略職業規劃本來就是一門職場人士必須掌握的科學。


代碼寫不好,轉管理就能做好嗎?

對於現在很多程序員,一到中年就想轉管理,韋青認為,代碼如果寫不好,管理做好的機率也不高。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當然這裡指的並不是那種只會把偽代碼轉成某類計算機語言的程序員,那可能真的是所謂的「碼農」了。

這裡指的是具備架構師思路的程序員,因為寫代碼看似是在編寫計算機程序,但其實質是每個程序員以計算機語言的方式表達對於我們所處的物理世界之認知。

各類計算機語言,不同的是形式,實際上是萬法同象、大道歸一的「一樣的」代碼。

同樣的,對於管理者而言,管理能力的高低也往往取決於其對複雜的環境與人事的理論抽象能力。

如果一個程序員,不擅長對周遭的物理世界進行抽象,並依此編寫出高效、簡潔的程序,那何以證明同一名程序員,就可以對極其複雜的人事與業務進行抽象,並定義與實施高效的管理工作呢?

所以不要以逃避的心態面對問題,不要把職業生涯的發展危機歸咎於程序員這種職業。

代碼寫不下去了,就要反思代碼寫不下去的原因。不是說不要轉型做管理,而是說這二者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

真正的軟體工程師,一定會走到架構這個層面。走到架構後,你就會發現,管理也是個架構。

韋青說,比爾·蓋茨先生在管理微軟時,就是依據軟體架構師的思路,每個公司板塊就是一個功能模組,各個模組之間可以以類似於API的方式彼此調用功能,配合協同。

在本次採訪的後半場,筆者又和韋青聊了聊當前火爆的5G技術。

5G更精確地講可以統稱為「NG - 下一代通訊技術」

韋青認為,5G絕對是一個劃時代的革命性突破,但是這個突破不止於現在所說的「5G」通訊技術,它為未來以「萬物互聯」為基礎的智能社會開創了全新的局面,而這一任務,需要通過未來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來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批「下一代通訊技術」的逐次實現。

從目前的輿論宣傳來看,把社會大眾對5G的期望值拉的偏高。如果大家把諸如自動駕駛所需要的無線通訊技術全都加到5G這一代技術進步之上,容易讓市場因過高的期望反而產生不必要的失望,這對5G這麼重要的技術發展不利。

回顧通訊技術的發展歷史,從1G到4G,基本滿足了覆蓋和傳輸速度的需求。人類社會繼續發展下去,絕不僅僅只是要求網速快,還得要求反應快,傳輸信號的延時也要發展到毫秒級。

而以5G通訊技術為代表的下一代通訊技術,就是在覆蓋和速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定址容量大、設備功耗低、信號延遲小和服務虛擬化的強勁需求。

但我們所處的物理世界是有其物理瓶頸的,當香農定理和馮.諾依曼計算機結構沒有本質性突破的時候,人類在通訊與計算技術上的進步節奏會逐漸到達一個瓶頸,此時更需要大家具備嚴謹與腳踏實地工作作風。

一方面讓社會大眾切實感受到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下大力氣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爭取能夠突破目前技術發展的理論瓶頸。

韋青提到,人類終將從互聯網時代,進入到萬物互聯的時代,這對通訊技術的快速迭代,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這種高要求,不是一代通訊技術的進步所能達到的。比對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技術的變革始終處於一個進行時,也就不需要、也很難用某個具體的數字去描述某一代的進步。

無線通訊技術儘管複雜程度高,模擬技術含量大,前進的步伐不會像數字技術那樣快,會給人以「代差」的感覺。

但隨著軟體定義通訊技術(SDN/SDR)的日趨成熟,無線通訊技術也會將像其它數字化技術一樣,進入快速迭代的進程。

在這種前提下,一旦將自己的進步貼上標籤,就會有競爭對手拿一個更炫酷的名詞來比對,比如5G剛剛火熱起來,就會有人拿6G的話題搶風頭。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過於局限於一種固定數字的定義,反而可能成為競爭取勝的包袱,因為未來技術的發展,會進入一個急速變化的小步快跑時代。

以Windows為例,到Windows 10之後,就不會再有版本號的更新,但產品本身卻處於一個隨時更新的狀態,這是一個趨勢,其中的思維範式,可供大家參考。


對程序員的寄語:這是一個需要「小馬過河」精神的時代

最後,筆者請韋青說說對於國內程序員的寄語。他給出了「兩個寓言」和「一個前奏」。

兩個寓言:盲人摸象和小馬過河

韋青認為,在目前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很多的舊有觀念已經不適用,而新的規則又沒有建立起來,因此暫時很難再有權威的技術專家,大家都是在盲人摸象,只不過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一樣。

只有明白自己是在盲人摸象,才能不斷打破自己。在這種思維範式下,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容易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一方面知道當有一些成就時也不過是觸及到了未來這頭大象的一部分;當暫時落後時又知道自己隨時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而暫時扳回局面。

畢竟,這個時代是一個沒有所謂的公理的時代,每一個理論都有可能成為當時可行的理論,但是並不意味著能夠成為永遠的理論。成功是暫時的,其實失敗也是暫時的。

所以不要唯專家、不要唯名氣,只是唯實,在無法判斷真偽的時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可靠途徑,要自己去嘗試,就像小馬過河一樣,水是深是淺,只有自己知道。雖然辛苦些,但總好過被騙和走彎路吧。

一個前奏:互聯網看似很熱鬧,但其實只是剛開頭

韋青說,當下的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的變革,其實才剛開始,就好比京戲剛開始前會敲鼓一樣,看起聲勢浩大,但是敲了半天,真正的主角還沒出來。

所以,這個時代對於程序員來說,依然大有可為。

此外,即便對於微軟這樣已經走過44年的公司,他仍然覺得,早期微軟只是很幸運地看到了一些苗頭,但是離真正摸到本質,還差得很遠,並且走得越深,就會發現自己越膚淺。

我想,正是這樣一種對未知的敬畏和渴慕,才使得韋青不斷學習並走到今天。

採訪採到快中午,忙碌的韋青下午還得出門給客戶講課。

對他來說,這樣的忙碌,累並快樂著,因為他的「星辰大海」是——做一名科技佈道者。The dream is so meaningful!

以上。

微軟 CTO 韋青:「程序員 35 歲就被淘汰」是個偽概念 | 人物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華為起訴美國政府進展;摩拜單車漲價 | 極客頭條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