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哲學原來這麼有趣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封面 來源:豆瓣
一提到哲學,我們想到的往往是各種高深莫測的名詞,譬如形而上學、物自體、生命意志等。晦澀難懂的理論讓很多人在哲學大門口望而卻步,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但是翻開《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一書,你會發現哲學其實是一門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你遇到困難時不知不覺用了唯我論給自己打氣,困惑迷茫時一個決定論就打發了胡思亂想的心緒。你還會發現平時頭腦里冒出的諸如「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之類的傻問題,其實是哲學問題的思考,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為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爭得不可開交。深奧的哲學理論經作者風趣幽默地講解後,竟變成一件這麼好玩的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哲學家們到底都幹了些什麼。
問還是不問,這是個問題
哲學不招人待見很大程度上因為它質疑一切的精神,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姿態總讓人誤會哲學家們是在抬杠。比如你問朋友「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虛擬的世界中」。對方會告訴你,因為我們所見所聞都是真實的,所以世界當然是真實的。你接著問,我們怎麼能確定所見所聞都是真實的呢?朋友可能就答不上來了。這樣的對話後果輕則不歡而散,重則友誼破裂。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他甚至因質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蘇格拉底稱自己為精神的助產士,他認為通過提問可以啟發人們的智慧,引發深度思考。他常常在各種場合和人談論諸如什麼是虔誠、什麼是民主之類的問題,再抓住漏洞把對方追問得啞口無言。因為提問得罪了太多人,蘇格拉底被希臘的陪審團以藐視傳統宗教、反對民主等罪名判處了死刑。
既然提問不受歡迎,我們就不要質疑了,對一切解釋選擇接受不就好了嗎?作者提出哲學和科學一樣,都有現成的產品。正如你不需要懂得電路的原理才能使用手機,你也不需要為人生意義去刨根問底就能過好一生,只需要接受一個現成的答案並相信它就可以了。但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不這麼做,還是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呢?因為懷疑是探尋真理的起點,只有懷疑才能引導我們去尋找正確的答案,避免輕信未經證實的答案。
理論打仗,誰也不服誰
就這樣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家們繼承了先輩懷疑一切的遺志,在哲學理論這個舞台轟轟烈烈地打起了理論仗。早期打得最凶的分為了兩個流派,一個是以笛卡爾、斯賓諾莎等為代表的數學派哲學家,他們的理論是依靠公設和公理進行推理演化,推算出這個世界的真相,他們被稱作「理性主義」;另一個是以洛克為代表的科學家派哲學家,他們通過實驗數據試圖歸納出這個世界的本質,他們被稱作「經驗主義」。
當時兩個流派互相攻擊對方理論的弱點,打得不可開交。那麼到底誰對呢?都對,也都錯了。都對,是指他們攻擊對方的弱點是對的,「理性主義」的根基來源於公設,只要公設錯了,整個理論大廈就失去了基礎。「經驗主義」的根基是因果律,後來因果律也被證明是歸納法的循環論證。
很繞是不是?沒關係你只要知道它們都錯就行了,因為後來兩個理論同時被業餘哲學家休謨給滅掉了。兩個主義都沒了,那哲學還在嗎?別擔心,因為休謨之後又來了個康德,康德在休謨毀掉的廢墟上靠著《純粹理性批判》建起了「物自體」為核心的哲學世界。緊接著黑格爾帶著他的辯證法也來了,然後叔本華和尼采一脈相承地帶來了「生命意志」和「權力意志」。後面還有羅素、維特根斯坦、薩特、加繆等哲學家們先後出場,保證你應接不暇。
總之,哲學家們帶著思想這一武器前仆後繼地沖向了追尋真理這一陣地,只要生命不息他們肯定永遠會追尋不止。
到底有沒有標準答案
哲學家們窮盡一切辦法想弄明白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理論反反覆復建立、推翻,總有人以為自己掌握了終極奧秘,又最終在時間的檢驗中敗下陣來。你肯定想問,那到底有沒有一個最終答案能解釋世界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很可惜,答案是沒有。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表明,人對宇宙的理解是有局限的。在現有的理論下我們無法了解整個完整的宇宙,認知存在局限性也就無法揭示世界的真實面貌。
你可能會問如果哲學不能給我們一個答案,為什麼我們還要讀哲學?我們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終究會面臨生活的意義這種終極問題,也許是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時候,也許是遭遇痛苦食不下咽的時候。在那一刻你經過思考給自己一個答案,和你被動地接受一個類似「這就是生活」的含糊不清的答案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為只有自由的選擇才能體現自由意志的存在,才能體現「我」的存在。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是一本簡明西方哲學史科普讀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妙趣橫生的比喻和深入淺出的講解。哲學是一門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科,沒有經過思維訓練的普通人,要弄清這些似是而非的哲學問題難度好比要剛學會走路的小朋友翻跟斗。作者不僅告訴你翻完跟斗的結果,還用滑稽的動作模擬一遍給你看。你被逗得哈哈大笑的同時,也弄清楚了道理。如果你想到哲學這個學科的大門張望一眼,這本書會是不錯的選擇。
作者:一點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