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周陵鄉漢渭陵出土西漢玉器
陝西省 咸陽市 渭城區 周陵鎮因周文王 、 周武王 陵在此而得名,是咸陽市區北郊的歷史文化名鎮。 周陵鎮歷史文化積澱豐富,「文王演八卦,武王平天下」的歷史故事在民間廣為傳頌,周文化「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者」的風尚,在周陵甚為盛行。轄區內文物旅遊資源豐富,周、秦、漢、唐等8個朝代文物遺迹遍布全鎮,有古墓葬、古遺址120餘處,素有「天然歷史博物館」和「東方金字塔群」的美稱。
漢元帝劉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漢元帝劉奭
劉奭(前76—前33年),字盛,父 劉詢 ,母共哀 許皇后 ,劉詢死後繼位,時年28歲,在位17年(前49—前33年),競寧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病死於未央官,葬 渭陵 ,終年43歲。葬渭陵,年號初元、永光、建昭、竟寧。
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宣帝長子,生於民間,母許平君。宣帝死後繼位,在位16年即前48年~前33年。劉奭於宣帝在位時被立為太子,但因為他曾經向宣帝進言「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而不被宣帝所喜愛。宣帝甚至預言「亂我家者,必太子也」,但顧念他是髮妻許平君的兒子而沒有褫奪他的太子之位。宣帝病死後繼位之第二年(前48年)改年號為「初元」,在位時期「崇尚儒術」,多次出兵擊潰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漢將甘延壽、陳湯誅郅支單于於康居。至此,唯一反漢的匈奴單于被消滅了。漢匈百年大戰於此告終。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劉奭以宮女王嬙(王昭君)嫁之為妻。此時的漢朝比較強盛,人口數達到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的頂峰,但也是衰落的起點。劉奭在位期間,豪強大地主兼并之風盛行,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又由於漢元帝過於放縱外戚、宦官,最終導致西漢的滅亡。
劉奭多才多藝,善史書,鼓琴吹簫、柔仁好儒。為太子時,以宣帝「持刑太深」,勸用儒生,遭宣帝疏遠,曾預言:亂我家者,太子也!」劉奭繼位後,號令已出,便不理會宣帝那一套,他「徵用儒生,委之以政」,重用貢禹、韋玄成、匡衡等名儒為丞相,力圖穩定政局;又以宮女王嬙(昭君)嫁與匈奴單于,恢復了西漢前期的和親政策;為緩和關東豪強與西漢朝廷的緊張關係,元帝甚至大膽地放棄了漢初以來遷徙關東豪強以充實關中帝陵的制度。竟寧元年(前33年)44歲的元帝便病死了。葬於渭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12里處)。死後廟號高宗(後被取消),謚號孝元皇帝。
漢渭陵
1966年至1976年間, 在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鄉漢元帝渭陵附近一漢代禮制建築遺址內陸續發現了玉仙人奔馬、玉熊、玉鷹、玉辟邪和玉俑頭等一組珍貴的西漢圓雕玉器。
漢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鷹 、 玉熊 、 玉辟邪 和玉奔馬,是一批難得的藝術 珍品 。其中玉奔馬用白玉雕成,作奔騰前進狀,馬上的 羽人 雙手扶著馬頸,全器雕琢精巧,造型生動逼真。還有一些小型的動物玉雕,有的有小孔,可能作為佩玉用。
漢圓雕玉熊
熊作行走狀.採用和闐子料。以圓雕、高浮雕、陰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雕刻而成.圓目、圓、抿嘴、夾尾。圓雕軀體,浮雕雙耳、雙頰、尾巴、熊掌。陰線刻雙目、鼻孔、雙頰和四足鬃毛
漢圓雕玉辟邪
漢圓雕玉辟邪
辟邪作行走狀.採用和闐子料。外表局部有桔紅色皮殼。以圓雕、高浮雕、陰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雕刻而成。軀體向右弧形彎曲.瞠目、張口、露齒、捲舌.高浮雕雙目、雙耳、獸首、羽翅。尾部下垂分岔上卷。局部鬃毛及獸角用陰線刻。
漢圓雕玉鷹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漢圓雕佚身殘玉俑頭
此件文物為玉俑的頭部,從頸部斜側斷裂,出土時身佚.玉料為青綠色.以圓雕、浮雕、陰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雕刻而成.高冠,長臉,眼為柳葉狀,長鼻,抿嘴.陰線刻眉毛、鬍鬚、髮髻.髻作挽起狀,有簪孔。
據專家推測,這組玉器應是當年這一漢代禮制建築內的陳設品,後因建築倒塌而被湮埋。
漢圓雕玉仙人奔馬
其中的一件玉仙人奔馬,高7厘米,長8.9厘米,底寬3厘,1966年被當地農民偶然發現而交獻給咸陽博物館,質地為有「玉中之王」美稱的新疆和田白玉,色澤溫潤瑩亮,宛若羊脂,俗稱「羊脂玉」。整器由奔馬、騎者和底座組成,系圓雕、鏤雕而成,出土時用硃砂包裹。馬呈賓士騰空狀,兩側陰刻飛翼;騎者頭系巾,著短衣,雙手扶馬頸,右手還持有一束靈芝草;馬下襯以底座,上線刻雲紋圖案。
玉奔馬應是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天馬」的形象,也就是漢武帝極其喜愛和重視的西域良馬——大宛汗血馬的造型。仙人奔馬寓意深刻,反映了西漢時期在皇室貴族及民間極為流行的一種企慕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養生理念。始於漢景帝時期的儒、道之爭一直持續到武帝時最終有了結果,漢武帝採納大儒董仲舒「罷絀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思想從此登上了政治舞台。失寵後的黃老之術轉而回歸自然,研製醫藥,尋求養生長壽之道,甚至發明了火藥,始終活躍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