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前人均壽命30左右,為啥莊子活80多?說著容易做著難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早期哲學家,著名道家學者,繼承並發揚了老子的學說,後世將其和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並稱為「老莊」。
莊子善於養生之道,高壽而終。
據史學家考證,莊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69年,卒於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歲。
兩千多年前,經濟不發達,醫療水平有限,人居壽命只有三十歲左右,莊子為何能如此長壽呢?
從莊子和他的弟子們編寫的《南華經》(亦稱《莊子》)一書中,或許可以找到一些莊子長壽的「秘訣」。
《養生主》篇記載:「吾生也有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很危險。
應該多學習有道的知識,摒棄無道的學問。
做好事不能希冀留名,也不要做壞事觸犯法律,遵循自然之道就可以保全性命,奉養親人,享盡天年。
梁惠王王宮有個專職宰牛的屠夫叫庖丁,他的宰牛、分解牛肉的技藝精湛,工作了十九年,屠牛數千頭,所用的宰牛刀卻如同新磨的一樣鋒利。
梁惠王就向庖丁詢問:「你的宰牛刀為何依然保持鋒利無比?」
庖丁回到說:「如果用刀斫砍牛的筋骨,這把刀早就完蛋了,我以刀尋找筋骨與肌肉之間的縫隙,該迴避的地方就迴避,選擇好下刀的位置,刀就會在牛身上遊刃有餘,不受損害,如此一來,就會迎刃而解了。」
梁惠王聽了庖丁的一番解釋,明白了養生的道理,遇到複雜無解的難題和險阻,該躲避的一定要躲避,遇事不能逞強好勝,順其自然,身心就不會受到傷害。
《至樂》篇記載:某一天,一隻海鳥飛到了魯國國都的郊外,魯侯就派人捕獲了海鳥,送到太廟飼養,整天以美酒、牛肉餵養這隻鳥。海鳥卻因悲傷而不吃不喝,三天後就死掉了。
莊子說:「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者。」
以人的飲食習慣去餵養鳥,而不是以鳥的飲食方式餵養,加之改變鳥類遨遊天空的生活方式——關進籠子里,鳥怎麼會活下來呢?
應該把鳥放回天空,它才會自由翱翔,在森林、湖泊、大海中飲水覓食,鳥就會健康生存下去。
人也同樣,選擇自己適應的生活方式去生活,而不是尋求無法適應的方式,那樣就會得不償失。
莊子清心寡欲,不羨慕虛榮浮華,不追逐名利。
《秋水》記載:莊子在濮水垂釣,楚威王派使者勸說他去楚國做官。
莊子對使者說:「我聽說楚國供奉著一隻死了一千多年的烏龜屍體,現在仍然接受人們的祭拜。請問,烏龜是願意死後留下軀殼受人祭拜,還是願意在淤泥裡面爬行呢?」
使者回到說:「當然是願意在淤泥中拖著尾巴活著!」
莊子於是說:「往矣,吾將曳尾塗中。」
——您請回吧,我就願意在淤泥里拖著尾巴活著。
言外之意,表明自己不羨慕虛榮,不喜歡追逐高官厚祿,寧肯固守清貧,無欲無求,換得清凈平安。
《至樂》篇記載:莊子的妻子去世了,好友惠施前來弔唁,卻發現莊子「鼓盆而歌」。
惠施很驚詫地問他:「你妻子去世,不哭也就罷了,你竟然敲著盆子唱歌,是不是做得有些過分了?」
莊子回答說:「一開始我也難過落淚,可是想明白了,人固有一死,註定要返歸自然,我妻子只不過是去了她該去的地方,我們應該高高興興送她一程才是,因此我就不哭泣了!」
莊子心胸開闊,樂觀豁達,遇事想得開也是他長壽的秘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