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護理新生寶貝的6條金律,關係著娃的健康

護理新生寶貝的6條金律,關係著娃的健康

儘管已經提前做足了功課,可是剛出生的寶貝還是難免會出現一些讓新爸媽手忙腳亂的狀況。那麼,什麼樣的狀況是正常的?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去應對?

護理新生寶貝的6條金律,關係著娃的健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寶貝的大便正常嗎?

寶貝的很多疾病會通過大便反映出來,所以我們要知道寶貝正常的大便是什麼樣的。初生嬰兒胎便為黑綠色,出生後3天內排凈。

新生兒大便的性狀和頻次並沒有統一的規律,但是每個嬰兒還是有自己的「規律」。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寶貝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飽滿,吃奶情況良好,身高、體重增長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

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里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2、勤為寶貝洗臀部

新生兒的臀部非常嬌嫩,容易受到尿漬、糞漬的侵害。便後要立即用溫度適中的清水清潔臀部殘留的尿漬、糞漬,然後塗上嬰兒護臀霜並及時更換紙尿褲;夜間或外出不便用水清洗時,可選用濕紙巾。

3、為寶貝選個舒適的睡眠姿勢

新生兒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但他們還不能自己控制和調整睡眠姿勢,因此需要媽咪幫助寶貝選擇一個好的睡眠姿勢。一般來講,睡眠姿勢可分為三種,即仰卧、俯卧和側卧,三種姿勢各有利弊。

仰卧

仰卧的睡覺姿勢常被大多數爸爸媽媽所接受和喜歡,因為這種睡姿寶貝的頭可自由轉動,呼吸也比較順暢。但仰卧有兩個缺點,一是頭顱容易變形,幾個月後寶貝的頭枕後部可能會睡得扁扁的,這與長期仰卧睡有一定的關係。二是當寶貝吐奶時容易嗆到氣管內。

俯卧

俯卧是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常常採取的姿勢,他們認為俯卧時寶貝血氧分壓比仰卧時高5~10毫米汞柱,這就是說俯卧時肺功能比仰卧時要好。另外寶貝吐奶時不會嗆到氣管內,頭顱也不會睡得變扁平。這種睡姿的缺點是因為寶貝還不能自己抬頭,俯卧睡時容易把鼻口堵住,影響呼吸功能,引起窒息。

提倡側卧姿勢與仰卧姿勢相結合

最好經常給寶貝變換睡眠姿勢,可避免頭顱變形。為提高寶貝頸部的力量,訓練寶貝抬頭,每天可以讓寶貝俯卧睡一會兒,但時間不要太長,注意不要堵住鼻口。幾個月後,寶貝自己會翻身了,睡姿就再也不成問題了。以後不論你將寶貝放入嬰兒床時是什麼姿勢,寶貝都會找到自己最習慣、最舒適的姿勢。但要提醒媽咪,為避免寶寶的頭睡偏,要為寶寶選擇預防偏頭的枕頭。

4、新生兒在睡眠時會有驚跳

這種情況在淺睡眠時較深睡眠時多。當突然被碰觸或聽到一個很響的聲音時,新生兒很容易受驚,可出現四肢和下頜的抖動,並容易哭泣。這些無意識、不協調的動作是由大腦皮層下中樞支配的,在新生兒期出現並無病理意義。但如頻繁出現,應注意是否為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並注意與新生兒抽搐相鑒別。

此時,應觀察新生兒是否易激惹,哭鬧後是否難以被安慰,並打開包被,觀察其自然姿勢和自發動作。

正常足月兒肢體均有一定張力,以屈肌佔優勢,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狀態,自發動作常舒展。嬰兒突然出現的肌張力改變,持續性的伸肌強直、肢體某一部位反覆迅速地抽搐、陣發性痙攣,輕微型的驚厥,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的震顫、偏斜,眨眼等動作,均具有病理意義,應及時轉神經科診治。

5、保護好寶貝的臍帶

新生兒臍帶的護理很重要。臍帶未脫落前,要保持臍帶及根部乾燥,出院後不要用紗布或其他東西覆蓋臍帶,這樣可促使臍帶更快地乾燥脫落。媽咪每天要用75%酒精給臍帶及根部皮膚消毒,方法是用醫用棉球或棉簽蘸75%酒精沿一個方向輕擦,不要來回擦。身邊要常備一些護理寶寶肚臍的醫用品。

護理新生寶貝的6條金律,關係著娃的健康

臍帶脫落後,臍窩處可留一層痂皮,日後會自然脫落,正常情況下臍窩處是乾燥的,不必再做任何處理。若臍窩部潮濕或有少許滲出,可用消毒棉簽蘸75%的酒精輕輕擦凈,再用75%的酒精塗在臍根部和周圍皮膚上。有時發現臍部有白色肉芽長出,甚至有膿性分泌物而且周圍的皮膚紅腫等現象,不要隨意用龍膽紫、碘酒等,以防掩蓋病情,應找兒科醫生處理。

6、新生兒體溫波動是正常的

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得像成人一樣完善,體溫的波動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為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還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寶貝傳媒 的精彩文章:

這項傷身體的檢查,孕期能不做就別做
孩子這4種行為是高情商表現,別誤會他

TAG:媽咪寶貝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