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抄襲的都是寂寂無聞者?名人也抄襲,黃庭堅就抄過白居易的詩
古人沒有著作權的概念,東抄西抄的事情經常發生,而且處理起來也沒什麼是非觀念。順治某年,書生胡道南、沈禹玉等幾人去參加會試。考試前,大家聚在一起猜作文題目,胡道南還寫了篇文章,感覺不錯,就拿給大伙兒傳閱。沈禹玉拿著不撒手,凝視良久,當時大伙兒還開玩笑,說沈同學你看這麼久,不是打算抄襲吧?
事情就是這麼湊巧,考試時恰好有這道題。考生交卷以後,考官一瞧:「哎喲,怎麼有兩張卷子的文章相同啊?」這兩張卷子正是胡道南和沈禹玉的。按說,相同答案的卷子,肯定全作廢,可考官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說這麼好的文章,怎麼也得錄取一個吧。最後,考官採取抓鬮的形式,隨便抓了一個出來。老天有眼,抓中的正是胡道南。胡道南最後做到了福建道監察御史、太僕寺少卿。抄襲有多害人?要是抓鬮抓錯了,胡道南這輩子不就毀了嗎?
人們通常認為,喜歡抄襲的都是寂寂無聞的鼠輩,想抄了別人的謀上位,但也不盡然。名人抄名人的事情也屢屢發生。黃庭堅就抄過白居易的詩。黃庭堅的《謫居黔南十首》里有七首是照抄的,三首是改頭換面的。白居易寫《寄行簡》:「相去六千里,地絕天邈然。十書九不達,何以開憂顏。渴人多夢飲,飢人多夢餐。春來夢何處,合眼到東川。」而黃庭堅把這首詩稍微改動一下,掰成了兩首:「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書九不達,何用一開顏。」「病人多夢醫,囚人多夢赦。如何春來夢,合眼在鄉社。」這麼干,基本上相當於某人把別人的一集劇本,分成兩集吧?
抄襲者當然會為自己辯解,其中有個理由就是:「我這是借鑒,您不也借鑒過嗎?」這事放在白居易身上還真有。白居易的詩和杜甫的詩極其相像。比如杜甫寫過:「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風。」白居易就把五言改成了七言:「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清末民初已經有了著作權的概念(1910年清廷頒布了《大清著作權律》),可抄襲的事情依舊不斷發生。《苦榴花館雜記》的作者汪慟塵所創作的14首詩被京城某作曲者剽竊了去,寫成了歌,而且還在報紙上發表了。但令人想不到的是,汪慟塵在筆記里這樣寫道:「每一念及,猶覺軒渠。」「軒渠」是笑的意思,他覺得這事兒好笑。可笑是對付抄襲者的方法嗎?
此外,汪慟塵還寫了篇文章《抄襲》,介紹了大量當時抄襲、疑似抄襲以及轉載不註明出處的事情。後來汪慟塵的哥哥勸他:「茫茫塵世中,哪有許多奇事?至於後世所稱道者,無不為前人所說盡,則又安得不抄?」汪慟塵認為哥哥說得有道理,認了,寫篇文章發發牢騷後就此作罷,連那位剽竊他詩歌的作曲者是誰都沒去搞清楚。由此可見,被抄襲者不較真兒,法律擱在那兒也罩不住。
※此人裝神弄鬼嚇死崇禎愛子,崇禎不但不找他算賬,還反過來安慰他
※他是英國傳奇英雄,死後屍體遭斬首,頭顱被買賣展覽無數次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