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師」意外身亡,留下的遺物令世人震驚!
最近上海流浪大師沈巍走紅網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沈巍究竟是不是大師,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反應了社會的一種強烈的饑渴:
我們這個時代,太需要大師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另外一位杭州的流浪大師:
材料來源:秉燈夜談
曾經一篇題為《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的新聞,曾經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來源:於曉丹新浪博客 編輯:創新社(chuangxinshe)
內容大致是說,杭州圖書館十年來始終堅持,向流浪者和拾荒者開放,允許其入館讀書,不過對他們的唯一要求是「要洗手」。網友為此紛紛點贊,稱杭圖為「史上最溫暖圖書館」。
其中,一位拾荒老人進入了大眾的視野。他認真讀報的樣子,讓許多網友動容,許多人都為他追求知識的精神點贊,老人家不自覺成為杭州城的網紅。
可是,這位認真讀報、渴求知識的老人,我們再也見不到了——老人在過馬路的時候,被一輛計程車撞倒,最終搶救無效去世。
老人離世後,他的故事才一一被揭開,他的遺產震驚了世人。
老人真名叫韋思浩,是上世紀60年代老杭大中文系的畢業生,他在退休前是中學的一級教師。
老人每月5000多元退休金,本應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卻生活拮据,還要撿垃圾過日子。原來,老人省吃儉用,把所有錢都捐助給了貧困學生。
老人的遺物當中,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但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泛黃的捐資助學憑證,希望工程的救助報名卡,讀之潸然淚下的受助孩子的來信。
每封信中,都有受助孩子最近一次考試的成績。可是,這些受助的孩子或許至今都不知道韋老師的真實身份,因為老人一直匿名的對他們進行幫助。
老人在捐助上從不吝嗇,對自己卻極為苛刻。他住的房子是多年前教育系統統一分配的,房子里至今還是交付時的毛坯,沒有任何裝修,連照明燈也是工地上的那種小燈管。然而他卻把豐滿的愛,分給了那些困苦的孩子:
韋思浩老人的善舉還不止於此,他在十幾年前就決定要在身後捐獻自己的遺體和所有可用器官,還簽了遺體捐贈志願表。
一根竹竿,一雙被泥染黑的白色運動鞋,兩個口袋挑於肩後,透過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隱約可見,這就是韋老師生前給大家的印象。
他看起來落魄,遊走在生活邊緣,可是他的靈魂深處繁華而又純凈,他比任何人都懂得愛的真諦。
這位老人有房、有退休金、
有3個關心他生活的女兒
但多年來卻一直過著拾荒生活
父女之間埋怨、不解、心疼,複雜的情緒
終於在女兒們整理遺物時解開
一沓沓小心收藏好的助學證明和書信
《浙江省社會團體收費專用票據》
《希望工程結對救助卡》
《扶貧公益助學金證書》
幾十張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的捐助證明
靜靜地展示著老人這些年的生活
讓人感觸最深的
是那張簽了名的遺體捐贈志願表
何其偉大的精神!
何其偉岸的情操!
而受助者
或許至今都不知道捐助人真實的姓名
助學證明上的落款
僅僅都是「魏丁兆」這個化名
至此
社會終於知道
老人並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
而是行的高標
做的楷模!
然而你是否知道
老人畢業於原杭州大學
即現在的浙江大學
曾參與過《漢語大詞典》的編寫
如此的一位智者
在為社會無私奉獻的同時
無限地褪去了自己原有的光彩
隱匿於默默的拾荒生涯中
浮躁的今天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橫行其道。
而真正的悲憫
仍如流水般涓涓流淌於至善者心中。
他是浙大的驕傲!也是杭州的驕傲!
更是浙江的驕傲!是全體老人的驕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世紀五十年代
他於求是園中,靜默修行。
今日的我們,願在他的感化下
一掃精神上的荒蕪
聚集我們微小的力量,溫暖這個世界。
按照現代人的活法,大師的人生之路是那樣的:坐擁豪車豪宅,結交各種名流,在名利的階梯上,努力攀登……
然而要知道,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學問、智慧是和財富無關的,甚至是負相關的。在中國歷史上,凡是被尊重的大學問家,絕對沒有大富豪,一般都是不富裕的人,甚至窮人:
孔子的周遊列國,實質上是流浪列國。莊子有時窮的都揭不開鍋,陶淵明也一身清貧,與草廬為伴。
中國還有「禮失求諸野」的傳統,認為真正的大學問不在廟堂,而在江湖。
而現在,大師在江湖流浪,小丑在廟堂演講。
然而,韋思浩這位真正的流浪大師,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我們這個民族的高尚情操,並沒有徹底消失,只是有待被喚醒!
期待中國文化人能夠重拾骨氣,期待中國人能夠找回靈魂!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