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4月2日,小米集團組織部發布了組織架構調整郵件,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其中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專註AI和IoT晶元。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具體的調整方式是:小米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團隊進行重組,部分團隊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並開始獨立融資。經此調整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股權,團隊集體持股75%。南京大魚科技將專註於半導體領域的IoT晶元與解決方案的研發,松果將繼續專註於手機SoC晶元研發。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據IT之家了解,松果電子成於2014年,系小米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晶元的研發。2017年2月28日,小米發布了澎湃S1晶元,成為了全球第四家具備手機SoC晶元研發能力的手機品牌。

從松果到大魚,IoT的深入,時機成熟

如果你還在一心等待澎湃S2晶元,可能對這次松果電子的拆分重組感到不解,但如果從全局角度來看,其實這次重組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專註於晶元領域的松果團隊分成兩撥,分別負責手機的澎湃晶元項目和負責IoT的物聯網晶元項目——小米本身就不是單純的智能手機廠商,他們在IoT領域的布局非常早,所以這次分拆重組的思路方向很合乎邏輯。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2013年,智能手機市場還沒殺成紅海,小米已經有一個基本判斷:互聯網發展的三階段分別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從那時開始,劉德帶領的一支團隊已經便開始瘋狂搶跑IoT這一「第三階段」,他們採用的方式是「投資+孵化」,圍繞智能手機由近及遠,逐步擴展IoT硬體的產品品類。這一模式後來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概念:小米生態鏈。可以看到,小米生態鏈從2013年到如今的五六年時間裡,成果頗豐。拋開空氣凈化器、小米手環、掃地機器人等一系列爆款不談,具體的成績在小米的財報中都有體現:2018年,小米IoT以及生活消費品總收入達到438億元人民幣,AIoT已經有1.51億台連接設備數,同比增長193.2%、設備用戶已經達約230萬,擁有超過5個小米IoT設備的人數同比增長109.1%……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2019年,是5G商用部署的元年,而5G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對海量物聯網的連接提供支持,它的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等特性,是物聯網體系成熟的必要條件,可以預見,從今年開始,隨著5G商用的進程逐漸推進,IoT的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對於小米來說,推動AIoT戰略加速落地,不僅是時機成熟,更是勢在必行。今年開始,小米的動作也確實比以往更頻繁,1月11日,他們宣布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雷軍稱小米將在未來的5年內,持續在AIoT領域投入累計超過100億元,ALL in AIoT;2月26日,又成立集團技術委員會,成立人工智慧部、大數據部、雲平台部;3月7日,小米成立了AIoT戰略委員會,由IoT平台部、人工智慧部、生態鏈部、智能硬體部等十幾個核心業務部門的總經理、副總經理組成。再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分拆松果電子,以獨立公司研發IoT晶元了。

而這些動作背後都有一個整體的指導思想,我們說AIoT戰略要如何深入?設備層面,小米已經積累了五六年的優勢,很顯然,想要真正把握住這個萬億級的大市場,只有由設備下潛到基礎核心技術層面,包括晶元、人工智慧、連接技術、邊緣計算等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無數次實踐已經證明,只有對全產業鏈的把握,才能在千變萬化的時代中以不變應萬變,小米跑得更早,所以也有更多的時間積澱這個能力。

除了拆分松果,難道沒有別的方式?

隨著IoT行業發展的快車道亮起綠燈,小米的AIoT戰略也必須下沉到更深入的領域,在底層晶元層面,IT之家小編推測小米內部一定討論過很多方案來思考如何在這一層面支持AIoT戰略的加速落地,所以拆分松果一定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卻是小米認為最合適、最高效的方式,並且是第一步必須要做的事。

首先,眾所周知半導體行業對資金和人才的儲備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小米拆分松果,支持南京大魚團隊獨立融資,這樣可以讓其能接納更多方面的資金、技術與合作,贏得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小米推動晶元業務快速發展最基本的條件,外界推測小米分拆松果團隊,一方面是將目光瞄準了科創板,其實也是體現資金的重要性。

其次,分拆松果團隊,相信也是小米在生態鏈領域布局的成功經驗指引。分拆重組之後,小米只佔股25%,給予大魚團隊控股權,這將極大的激發創業團隊的創業熱情,更高效、快速的推動核心業務發展,也有助於大魚引入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和業務合作夥伴。要注意,小米布局投資生態鏈時就嘗試了這種投資不控股的方式,成效明顯,一個事實是,他們在短時間內孵化出多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並有多家公司都已成功上市。這是在保持團隊活力方面。

其實小米生態鏈最大的優勢,在於「竹林生態」,小米提供土壤,生態鏈上的公司就像竹林里的竹子,一方面擁有小米提供的用戶群、資金支持、相對成熟的產品方法論和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同時,生米生態鏈上的企業也會彼此共享打通的人才、技術、專利、供應鏈等資源,互為價值放大器,就像一片看似單調的竹林低下,是盤庚錯節、強大發達的根系,不斷新陳代謝,從而保證自己不會像一棵樹一樣輕易衰落、枯乾。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不過還有一句俗話,「竹不過溝」,竹林的根系雖然強大發達,但是在土地中並不深,一條水溝就能阻斷它的擴張。而小米分拆松果,組建大魚,第一步,是讓他們以類似的模式融入小米生態鏈,接著,是需要以更深層面的技術研發為以AIoT市場為目標的生態鏈體系輸送新的養分,下潛竹林根系的深度,這樣,小小水溝即無法阻攔竹林的生長邊界。所以,這背後的更深層思路是,新成立的公司將在AIoT晶元的研發上加大力度,並以開放的形式服務包括小米在內的更多客戶,讓「竹林」的根系真正發達起來。

必須要做,必須正確

「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下的小米,在晶元研發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分流」成為必然,特別是在未來前景廣闊的IoT領域,而拆分重組之後的松果和大魚,將在各自的研發方向上更為專註,並依靠生態鏈的優勢將價值放大到整個AIoT戰略,從邏輯上看,這是眼前與未來雙重考慮的一步棋。

小米重組松果電子,本質是為這一目的

畢竟,我們知道,僅看晶元這一領域,漫漫研髮長路,任重而道遠,從財報上看,小米的研發投入近三年都是以66.2%的年複合增長率在加碼,但這些顯然仍不夠——僅憑自己不夠,小米在做的一切,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通過組織和模式上的調整,對內激發活力和創新力,對外讓晶元研發業務最大程度地吸納資金、人才、資源,這是必須要做、也是必須正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之家 的精彩文章:

10199元起:蘋果新款iMac官網開賣

TAG: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