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環遊記》並不是童話,和您一起探尋音樂與「遠行」的真實故事
記住我,我們的旋律不會停止,我也因你的愛而存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中央音樂學院,是我國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最高學府,是無數藝術生心之嚮往的音樂殿堂。除了吹拉彈奏以及作曲、歌唱等傳統意義上的音樂專業外,這裡還有一個特殊的專業,跟醫學有關——音樂學系的音樂治療專業。劉明明老師便是這個專業的專職老師。2003年開始,中央音樂學院開始招收音樂治療專業的本科生,劉老師也是這時碩士畢業留校任教,到現在已經有十五六年的時間了。她教授學生如何使用音樂幫助各種有身心困難的人群,包括緩和醫療與臨終關懷。
嘟嘟的故事:Remenber me
結識劉老師是在去年清明節前夕,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一個生命論壇上,劉老師在論壇上做了一個精彩的發言,引起了很多與會者的關注。
當時劉老師正用音樂治療的方式陪伴著一位患腦膠質瘤而無法手術的5歲小男孩,他叫嘟嘟。劉老師初次見到嘟嘟的時候,嘟嘟已經不能自如活動,只能躺著。劉老師回憶說,剛開始的時候,嘟嘟高興了還能笑出聲來,他開心時嘴角微微的上揚很好看。由於腦部腫瘤壓迫神經,嘟嘟的眼睛看不見了,但是聽力始終是良好的,這給音樂治療提供了機會。
每周劉老師會到嘟嘟家裡,跟他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有時候是全家一起,帶來一次真正快樂的音樂時光。為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呢?因為嘟嘟的病讓他的家人承受著無法排解的心理壓力,看著幼小的生命慢慢走向生命終點的感覺會讓人心痛到無法呼吸。理智上,成年人都知道應該讓家裡的氛圍盡量輕鬆快樂,但是情感上、實際上,這很難做到。媽媽也會唱兒歌,但是媽媽唱不出快樂的歌。整個家庭氣氛有些凝重,大人們只是為了孩子在強顏歡笑。劉老師的出現帶來了難得而暫時的的快樂。音樂和歌聲在房間里響起,快樂在每個人身上傳遞,大人們可以舒一口氣,嘟嘟的嘴角也會揚起來。
「人都是嚮往自由的,自由的表現就是可以』選擇』能夠』掌控』。」劉老師說:「可是嘟嘟不能動,不能表達,自主選擇已經很難了,所以我會徵求嘟嘟的意見:『嘟嘟,我們今天唱哪首歌啊?』或者『這首歌你想讓媽媽唱還是明明老師唱啊?』孩子會用眨眼或者眼角視線的移動表示他的選擇。」有時候,嘟嘟選擇劉老師,媽媽就會「吃醋」地說:「啊,你是不是覺得媽媽唱得不好呀?」這個時候,所有的人都笑了。
臨終前重要的儀式便是精神靈性上的最終表達,包括對一生的回顧,回憶一些重要的人生體驗,重溫一些重要的情感;還有對生命重要情感的表達、整理,比如遺憾、愛、歉意,最後完成與親人和世界的道別。劉老師認為,完成這些對孩子來說,尤為不易。「我們的工作目標是不迴避、不掩飾死亡,這對成人來說並不困難,但孩子的閱歷和成人不同。孩子涉世未深,很多事情還不明白,所以要幫助他們認識告別、完成告別,這是一件不輕鬆的事情。」劉老師說。在此之前,嘟嘟家長會跟他說:你好好吃飯,等天氣好了你就可以出去玩了。這種雖然善意但明顯是虛假的話,對成人和孩子來說無疑都是一種壓力。
為了幫助嘟嘟和他的家人完成告別,劉老師與嘟嘟媽媽充分溝通。她們煞費苦心,給嘟嘟講了《雪孩子》的故事,講到雪孩子「融化了」「飄到天上了」,以此傳達死亡的概念。之後,劉老師選擇了《尋夢環遊記》的主題歌《Remenber me》。歌詞是這樣寫的:「請記住我吧,雖然我要說再見了;記住我,希望你別哭泣,就算我遠行,我也將你放在心裡,每個分開的夜晚,我都要唱一首秘密給你聽;記住我,雖然我要遠行,每當你聽見悲傷的吉他聲,要知道是我與你在一起,在你重新回到我懷抱之前,那是我存在的唯一方式;記住我,我們的旋律不會停止,我也因你的愛而存在……」劉老師跟媽媽一起唱給嘟嘟,一起理解歌詞的意思,替嘟嘟講出他心裡的話:「媽媽我也很愛你,捨不得你......」嘟嘟那時已經沒有任何外在反應了,而那一刻媽媽看到孩子的眼角流下了眼淚......「我們知道他懂得了分離,也表達了難捨和道別」,劉老師說。
音樂的治癒力對家長同樣有效。去年5月,也就是在北大清明論壇的第二個月,嘟嘟離開了他深愛的家人。在他離開的最初一段時間,嘟嘟媽媽精神上經歷了很大的痛苦,她曾經去見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調適。諮詢中,嘟嘟媽媽泣不成聲、不能自已。後來,嘟嘟媽媽發現,用手機播放當時與劉老師和嘟嘟一起唱的歌,能使心情漸漸平靜下來。於是每當難過得時候,嘟嘟媽媽都會聽那時的歌,那裡面有嘟嘟在。
音樂治療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音樂治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劉老師的學生一般在大學一年級學習音樂治療的原理和基礎知識,大學二年級就開始臨床實踐,在不斷的實踐中了解、理解有身心困難的各種人群、體會音樂治療的方法和技巧。
曾經在央視的一部紀錄片上,劉老師了解到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中心的故事,深受感動,為此,劉老師聯繫上了北京兒童醫院。非常幸運,當時的李仲智院長對於音樂治療的理念非常支持,劉老師便帶著學生每周一次到血液病中心的病房為白血病的孩子們進行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專業十幾年來總共培養了近百名本科畢業生。最初的幾年,學生在畢業後,幾乎一半轉行做了鋼琴老師。而近些年來,隨著社會對音樂治療認知和接受度的提升,學生們的畢業走向看好,有一半學生繼續攻讀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另外一部分學生從事了相關的工作。現在北京安定醫院、北京腫瘤醫院、北京博愛醫院以及北京市殘聯等機構都有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畢業生的身影。近年來還有國外留學的音樂治療專業畢業生回國就業和自主創業,在音樂治療的實踐之路上不斷地探索。
「目前,畢業生在職業發展上還沒有相應的序列。」劉老師說,「這就限制了個人的職業發展。」但是劉老師對此很有信心,她對比了多年之前的康復和社工專業。康復專業和社工專業的畢業生也曾遇到過相似的職業發展困境,但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康復師和社工都很好地融入並發展出了適合的職業發展序列。劉老師相信,隨著國人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社會會越發認識到音樂治療對人心身健康的重要性,會有一個健康的平台支持音樂治療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能夠在需要的時候更容易地獲得音樂治療的惠澤和力量。
文/本刊記者 欒兆琳
圖/源自網路
排版/ZR
校對/余運西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