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道光臨終留遺詔死後不入太廟?大清有如此祖訓,他確實沒資格

為何道光臨終留遺詔死後不入太廟?大清有如此祖訓,他確實沒資格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公元1850年農曆正月十四,在元宵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清宮裡卻是一片陰鬱,哀聲四起,因為就在這一天,道光皇帝駕崩了。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是,道光皇帝竟然在彌留之際留下硃諭遺詔,要求自己死後靈位不進太廟,不立神功聖德碑。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帝王死後都是要入太廟享受後世祭祀的,這是作為皇帝最起碼的尊嚴與殊榮。那麼,道光皇帝到底為什麼立下如此驚世駭俗的遺詔呢?他自請死後靈位不入太廟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為何道光臨終留遺詔死後不入太廟?大清有如此祖訓,他確實沒資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清王朝的衰落,是從嘉慶皇帝和道光皇帝開始的,史稱「嘉道」中落(家道中落)。

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落,中間毫無過渡,大清的國運為何會如此急轉直下呢?究其原因,有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驕奢淫逸,有嘉慶皇帝的中規中矩、平庸無能,但最主要的還是得歸咎於道光皇帝。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嘉慶皇帝的嫡長子,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道光是他的年號。

作為帝王,道光其人實在是乏善可陳,幾乎沒有任何歷史功績,後人論及道光皇帝,能夠想到的唯有他的節儉和摳門,以及那場令人扼腕嘆息的鴉片戰爭。

為何道光臨終留遺詔死後不入太廟?大清有如此祖訓,他確實沒資格

歷史學上把鴉片戰爭爆發的公元1840年定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因為自此以後,中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公元1842年,鴉片戰爭戰敗的清朝與侵略者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更是整個清廷乃至全國人民的奇恥大辱。

《南京條約》共計十三項條款,其中除了向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最讓舉國百姓無法接受的就是割讓了香港島。

這是一個極壞的開頭,有了如此「榜樣」,清廷之後簽訂的每一個不平等條約幾乎都涉及到了「割地賠款」。

為何道光臨終留遺詔死後不入太廟?大清有如此祖訓,他確實沒資格

行文至此,道光皇帝不入太廟的真正原因已經呼之欲出。因為大清祖訓有言:凡失寸土者,死後不得入太廟。

道光皇帝在位期間因為戰敗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島,所以按照大清祖訊,他確實沒有資格進太廟。

道光皇帝留下如此遺詔,倒也有幾分自省精神,他自知愧對祖宗家法,無顏面對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於是他在彌留之際親寫硃諭,一方面是以示對自己的懲戒,一方面也是不讓後世兒孫為難。

但是,雖然道光皇帝如此要求,繼任的咸豐皇帝卻並沒有依諭辦事,而是仍將道光皇帝請進了太廟,以盡孝心。

總之,道光皇帝雖有自知之明,但咸豐皇帝卻不敢如此羞辱父皇。

為何道光臨終留遺詔死後不入太廟?大清有如此祖訓,他確實沒資格

細讀歷史,丟失國土確實是莫大的罪過,以清朝為例,每一代皇帝其實都非常重視國土問題。比如我們最熟知的康熙皇帝,他在位期間平三藩、戰沙俄、收台灣、三征葛爾丹,使中國版圖擴大到1300萬平方公里。

康熙還曾立下一則祖訓:凡宮中一切物件,寸草不可丟。為了落實這一祖訓,康熙皇帝還將36跟一寸長的草棍放在一個景泰藍的小罐子里,將其一直保存在宮中,並安排人每天檢查一次,要求一根不許丟,分毫不許少,美其名曰:「寸草為標」。

就這樣,這36根草一直在宮中放了200多年,直到末代皇帝溥儀入主紫禁城,他還親眼看到了這36根完好無損的草棍,並將此事寫在回憶錄里。

只可惜,順治康熙打下的百年基業,終究還是敗在了他的後世子孫手裡,後來的後來,不僅香港割讓了,連大清也亡了。這就是歷史的無奈,縱然再偉大的帝王,再嚴苛的祖訓,也阻止不了不肖子孫和世事變化。

參考資料:趙爾巽《清史稿》、溥儀《我的前半生》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