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誰更受司馬懿器重?為何是司馬師接掌大權

司馬師和司馬昭兩兄弟,誰更受司馬懿器重?為何是司馬師接掌大權

開個天眼從後往前看,我們可以知道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三人都不是善茬,如果真要論個高低的話,可能真是按年齡排的,早出生幾年的司馬師,手段遠比司馬昭要強。

司馬師跟司馬昭是同母兄弟,司馬師比司馬昭大三歲,許多時候年齡大不一定能力強,但在司馬師這裡,年齡大局勢能力強,而且強的不是一星半點。

司馬師雖然出身名門,父親又是曹魏高官,可他也遭遇過挫折,在司馬師19歲時,魏文帝曹丕去世,司馬懿成為了託孤重臣之一,司馬師依仗父蔭,成了曹魏最頂級的公子哥。

據《晉書》記載,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也就是氣質不凡、內涵豐富、名聲遠揚,而在曹魏,這種身份無疑是仕途的拍門磚,飛黃騰達不過時間問題。

進入仕途自然少不了與人交往,司馬師在當時有兩個好友,一個是何晏,另一個是夏侯玄,夏侯玄還是司馬師的大舅哥。

何晏給了這個三人團體很誇張的評價:「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司馬子元是也;惟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聞其語,未見其人。」(最後一個是何晏形容自己的)

三個年輕氣盛又負有盛名的公子哥聚在一起,自然也會吸引洛陽城內的其他高官子弟,這幫人聚在一起談什麼呢?顯然不會是奢侈無用的事,這不符合他們心中的抱負,更可能的是談論一些跟時政、學術相關的話題。

年輕人的觀念與老臣們總是不同的,再加上他們在年輕人當中的影響力,他們提出的一些觀點勢必會對當時的主流思想和政治方針造成影響,從而招致老臣們的反感,大臣們的態度還算輕的,關鍵是皇帝不爽,朕辛辛苦苦設立的制度,一幫小子就妄加議論,簡直不知天高地厚!

得罪了皇帝,司馬師等一幫人全都被以行事浮華的名義被貶,司馬師這一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驟然墜落,25歲的他回家造人去了,到27歲,他已經有了5個女兒。

27歲那年,司馬師的妻子夏侯徽去世,《晉書》給出的說法是夏侯徽看出丈夫和公公有不臣之心,然後司馬師狠心殺妻,可關鍵是這一年魏明帝曹叡才滿三十歲,正值壯年,司馬懿在前線帶兵跟諸葛亮死耗(此年諸葛亮去世),司馬師在家蹲著,沒有官職,這就敢有不臣之心了?

更可能的情況應該是夏侯徽死於傷病或者難產之類,而從兩人育有五女來看,夫妻的感情非常好,此後司馬師又娶過兩任妻子,但再沒有生育孩子。從這裡引申,妻子去世對司馬師就可能造成很大打擊,進而引發他性格的劇變,因為再次入仕的司馬師跟當初已經判若兩人。

司馬師再次入仕是在司馬懿再次成為輔政大臣後,也就是曹叡去世,曹芳繼位後。這一次,司馬師的職位是中護軍。

中護軍的職權有兩部分,一是掌握一部分都城外的禁軍,二是負責選拔武官。這個時期,司馬師的本職工作倒是不重要(儘管他做的很好),重要的是他做了一件很嚇人的事——養死士,一養就是三千!

三千死士可不是個小數目,拿來幹嘛呢?自然是為了奪權。曹叡任命的輔政大臣有兩位,司馬炎個曹爽,一山不容二虎,隨著時間推移,兩人的明爭暗鬥趨近於白熱化,這三千死士,就是司馬師養來幫助父親奪權的。

死士出場,是在那場改變司馬氏命運的政變——高平陵之變中,此時司馬懿已經被解除大部分權力,曹爽這才放心地跟皇帝出城去祭拜高平陵。發動政變的主力就是司馬師手中的禁軍和死士,如果沒有他,政變基本不用搞。

因為動用的是司馬師的死士,司馬師自然是從頭到尾參與了整個密謀,那司馬昭在幹什麼呢?《晉書》記載:「宣帝(司馬懿)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司馬師)潛畫,文帝(司馬昭)弗之知也,將發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覘之,帝寢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在政變前一晚,司馬懿把安排告訴了司馬昭,當晚入睡後,司馬懿派人去查看兩個兒子的情況,發現司馬師安然入睡,而司馬昭則徹夜難眠。

造反這麼大的事司馬昭剛剛知曉,睡不著也很正常,可他跟司馬師反應的不同可以說明司馬師的心理素質有多可怕,從頭策划到尾,臨發動了,竟然還能安穩入睡,對現代人而言,簡簡單單一個高考就能讓不少人睡不好覺了,更何況失敗了就誅九族的政變。

從這場政變中就可以看出司馬師和司馬昭的分別,也可以看出他們在司馬懿心中的地位,政變時「晨會兵司馬門,鎮靜內外,置陣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這小子真能幹。

政變後兩年司馬懿就去世了,司馬氏雖然權傾朝野,但還達不到改朝換代的程度,這時候把權力交給誰,司馬懿清楚得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分封制的困局:如果周王實行推恩令,能不能像漢朝一樣解決諸侯?
漢武帝劉徹是漢景帝第十個兒子,非嫡非長,為何漢景帝傳位給他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