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王朝:面對縣丞彙報織造局來買田了,海瑞為何既興奮又緊張?

大明王朝:面對縣丞彙報織造局來買田了,海瑞為何既興奮又緊張?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0期:

辛辛苦苦碼文多天,今天終於寫到第50期了,本系列計劃更150期,萬里長征也算是走到了三分之一。

上一期我們提到了嘉靖帝跟嚴嵩和呂芳三人對話,可以看出,此時這三個人已經各懷鬼胎,原先的鐵三角,也開始變得搖搖欲墜,至此也算是正式揭開倒嚴、倒呂的序幕。

而浙江這邊,鄭泌昌和何茂才還在進行著垂死掙扎,那麼海瑞又是怎麼應對的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0期:大明王朝中面對織造局的糧船到來,海瑞為何表現的既緊張又興奮?

一、

這次鄭泌昌和何茂才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給了蔣千戶和徐千戶具體的任務,他們接近淳安縣城之後,白天躲樹林子里歇著,等著天黑後進城,殺掉「通倭」百姓和井上十四郎,以及捉拿海瑞。

淳安縣大牢,縣丞田有祿又跑來給坐鎮的海瑞送信了,滿臉諂笑:

「堂尊,終於來了!」

海瑞一臉疑惑,什麼來了?

田有祿還覺得很疑惑,難道海瑞不知道省里定下的「以改兼賑」政策?

「江南織造局買田的糧船!」

見海瑞不相信的樣子,田有祿以為他怕空歡喜一場,忙不迭的補充到:

「他們的人已經在縣衙等著了。」

海瑞此時內心像小鹿一樣亂跳,關於織造局買田之事,目前整個朝廷都知道了,唯獨海瑞不知道,因為他一刻都沒離開淳安縣大牢。

但是他是何等敏銳之人,又是熟讀大明律法,前幾天在巡撫衙門和在淳安縣衙已經展示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這次又來了一個送上門的糧食,自己正愁胡宗憲怎麼還沒回來,正愁賑災的糧食馬上就要吃完了。誰曾想,沈一石竟然愚蠢到家,使用了違反「祖制」的方式,打著「織造局」幌子買田。

這不是送上門的糧食嗎,海瑞只需要以「違反祖制」的名義扣下這批糧食便可,災民也有著落了,而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他沒兵……

二、

出於這樣的考慮,海瑞一方面派田有祿去穩住這夥人,一方面自己又不敢離開大牢,畢竟鄭泌昌和何茂才的狠毒他是見識過了。誰知道這不是他們合夥欺騙田有祿,欺騙自己,好來個調虎離山之計,殺掉「通倭」百姓和井上十四郎呢?

「你先去接待,去問清楚了,到底是不是織造局的糧船?」

田有祿信誓旦旦的講,絕對是織造局的糧船,可以打包票,海瑞聽完連說兩個「好」字,這是何意?

前面我們也解釋過,嘉靖帝之所以縱容嚴黨,唯一的原因就在於,他極度好面子,又想從百姓身上撈銀子,又不想自己出面。於是搞了一個分成比例,也就是嚴黨給他弄多少銀子,給嚴黨提成多少,這就是嚴黨貪污的主要原因。

而這次織造局買田,是直接打著宮裡的名義,也就是說嘉靖帝親自來撈錢了,既然嘉靖帝親自出馬了,那麼還會容忍夾在中間的嚴黨貪污嗎?

海瑞一臉嚴肅的苦苦思考,顯然他最終是想通了,這次買田之事必然蹊蹺,絕不是宮裡的意思,如果是宮裡的意思,那麼也就不會容忍鄭泌昌和何茂才等人的貪贓枉法。

顯然,這次打著織造局幌子買田之事,必然是鄭泌昌和何茂才狗急跳牆之舉,希望借宮裡的力量給自己減負。

但是,海瑞其實是慶幸的,之前不管他怎麼頂上司,但也僅僅是緩兵之計,並無致勝良方,而這次有了這個把柄捏在自己手上,終於可以給他們定罪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田有祿還是一臉興奮的繼續說著:

「宮裡來買田了,他們怎麼干,我們都可以卸擔子了。」

這個縣丞還是很可愛的,他想的是卸擔子,而海瑞想到的卻是加擔子,格局不同,看到的問題也就不同。

三、

田有祿臨出門前,不忘回頭問海瑞一句:

「那卑職出面跟大戶借的那些糧,是不是明天就能還?」

海瑞還是挺能耐得住性子的,硬是沒露餡,田有祿更關心自己的信用問題,豈不知海瑞更關心的卻是嘉靖帝的臉面,以及,如何拿下鄭泌昌和何茂才,從而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

海瑞並沒有理會田有祿,田有祿也就識趣的跑碼頭穩住那些人去了……

碼頭上,沈一石正在聽手下人的彙報,聽完這幾天發生的事情,也對海瑞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賑災的糧今天就該沒了,他們也不急?」

由此可見,這一切都是在按照計划進行,沈一石也人為,這時候的海瑞已經無力回天了,賑災糧一斷,任你海瑞怎麼干,也不過是徒勞。

手下人回話要去催催海瑞來見沈一石,倒是沈一石很明白:

「不用催,催了,他也來不了!」

為什麼講沈一石聰明呢?

就在於此,本來他已經算好了時間,可是沒想到海瑞又借到了三天賑災糧,於是抄底的機會喪失。而三天的時間內,變數太大,誰能料到明天胡宗憲借到的糧食會不會到?

如果胡宗憲趕過來救急,那麼鄭泌昌和何茂才死不死,沈一石不知道,但是沈一石這條小命是保不住了,打著「織造局」幌子買田,這可是要命的罪!

四、

沈一石得知海瑞在淳安的所作所為之後,當機立斷,脫下官服,也就代表他放棄了方案一,開始往方案二的方向走。

所謂的方案一,就是按照鄭泌昌和何茂才的指示,打著「織造局」幌子買田,田一買,弄成既定事實,也就渾水摸魚,即使嘉靖帝要追查到底,也會打斷骨頭連著筋,畢竟名聲已經出去了。

而方案二,也就是把「織造局」的燈籠搖身一變,變成了「奉旨賑災」,不僅不壞嘉靖帝的名聲,反而是宣揚他的名聲。

當然,採取方案二的結局就是,自己將會一貧如洗,再也不是什麼浙江首富……

而沈一石身穿的這身官服,有必要講一下:

他的這身官服表面上是六品,比海瑞還高一級哦,但實際上沒有這麼大效力。對付一下普通老百姓,或者普通的縣令還管用,但對付海瑞,還是算了吧。

而且這身官服中的官帽是沒有烏紗翅的,我們常說的丟了「烏紗帽」,就是這個意思。有這個東西,才代表是正式封的,有點類似於臨時工和正式工的區別,也可以理解成齊天大聖孫悟空和正牌神仙的區別。

在平民的眼中,沈一石這身官服就是代表官,但在官場人的眼中看來,這身官服肯定是來自宮裡,這也是明朝跟其他朝代的區別。

當然,沈一石此時並沒有下最後的決定,只能是靜觀其變了,畢竟誰也不知道海瑞還能不能活過今天晚上……

而海瑞知道織造局的糧船到了,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將會更加艱難,更是一步也不敢離開縣衙大牢,心中默念的只能是,希望胡宗憲能及時回來。

而天已經漸漸黑下來了,海瑞也料到了,今晚必定有大事發生,於是痛斥一頓只肯點兩盞燈的獄卒,讓他多多點燈,也就在巡視獄卒的過程中,讓海瑞倍感恐慌的一幕發生:

「對了,牢頭去哪裡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前情回顧:大明王朝:嘉靖讓嚴嵩去問欽天監不颳風的事,嚴嵩為何抗旨不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角風發作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寧願自殺也不敢去找康熙帝求情的魏東亭,到底為哪般?
雍正王朝:老八胤禩不接南方賑災和追繳欠款差事背後的計謀

TAG:楊角風發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