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疏影一天發六段視頻為粉絲慶生?其實是為了秀這裡吧
努力工作的三爺今天來給泥萌講講護膚里關於滲透那些事兒。
幾天前江疏影為了慶祝粉絲們的六周年生日,在微博po出六段男朋友視角的小視頻,從催睡覺到哄起床,還在每一條文案中隱藏了「我最愛蔬菜啦!」的藏頭詩,可以說是相當寵粉了。
三爺不是粉,但是看完6段視頻覺得江疏影這皮膚真是一如既往的好。
而且也不都是因為視頻有濾鏡加持,江疏影的皮膚近照好像一直都滿能打的,單說皮膚細膩度三爺覺得很ok了。
而江疏影之前的護膚分享視頻來看,她對護膚不一定真的懂得原理,但是手法真的還做得還行!
之前她演示自己護膚步驟時,有一步非常重要的操作,在敷完面膜、用完爽膚水,皮膚水分還沒有完全蒸發乾的時候,就立馬跟上後續的護膚步驟。
這能有啥意義?有的!這能幫助很多人瘋狂拍臉都達不到的促滲透吸收效果!
大家買產品最大的期望是啥,不就是想要皮膚吸收營養成分,吸收越好越完美,那滲透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今天來聊聊吧!
三爺前幾天去參觀olay的研發實驗室,研發人員帶著我們做了個小遊戲,三爺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由你來設計一款產品的配方,手握10塊積木相當於你能發揮的空間,你可以選擇在「濃度—滲透—搭配」中任意分配這10塊積木,你會把重點放在哪呢?
(搭配指同產品中可以相互協同增效的成分搭配,下圖是我們的搭配思路)
olay當時談論是針對於自己拿手的煙醯胺,想要說明的是olay的產品為什麼只把濃度控制在5%以下,而不去追求更高、理論上更有效的濃度。
理由就是更高的濃度可能帶來更多的刺激,我們可以通過提高滲透和用其他成分來協同增效,那又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呢。
今天不是olay的廣告文,我們不過多敘述他家了,但是這個實驗提到的護膚關鍵點——滲透,給了三爺今天寫文的靈感。
滲透有多關鍵?它給了品牌說滲透做得好濃度不用過高的底氣;左右了同等濃度的產品,為啥有的見效有的沒卵用;影響了同等濃度的產品,為啥有的貌似「溫和」有的卻有強烈的刺激。
滲透的目的是為了吸收,所以我們還得先叨叨一下皮膚吸收,這樣才能迅速明白研發們是怎麼把更多的產品送進皮膚的。
皮膚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結構,表皮層從外到內又分角質層、顆粒層、有棘層和基底層。(透明層只存在於掌跖部位,今天先不討論)
當我們在皮膚上塗抹藥物或者護膚品時,活性物滲入皮膚有兩種通路,一是通過毛囊皮脂腺、汗腺這樣有孔的地方被吸收,稱為「透過囊的途徑」;二是通過無孔的表皮位置為吸收,即「透過角質層途徑」。
由於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膚附屬器的總橫斷面積僅占皮膚表面的0.1%~1%,所以活性物經皮吸收的途徑中,角質層滲透途徑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而角質層屏障也是限制活性物吸收的最主要限速屏障,只要穿過了角質層,後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所以怎麼把活性物輸送過角質層是我們最先要考慮的。
皮膚的吸收、滲透、吸附是一個特別複雜的系統,我們今天就單說說,產品設計時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來幫助產品促進滲透吧。
1減小活性物分子量
角質層的特殊磚牆結構使得活性物在角質層擴散並不容易,分子越大,「活動」起來越不易,越難穿透角質層。
通常來說,分子質量每增加100u,物質最大透過皮膚流量就降低5倍,所以完全不施加其他的輔助手段,僅靠分子自有擴散的話,
一般分子量大於300u的物質就已不易通過無損的角質層了,當分子量大於500u時就基本不能穿過無損角質層了。
這方面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透明質酸,品牌常宣傳使用了更小的透明質酸來達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幫助皮膚更深層次的保濕,利用的就是這條原理。
2優化活性物的親水、親油平衡
角質層的脂質雙層結構決定了它對親油性的脂溶成分更友好,越是親油性的分子越容易滲入角質層。
咦,那三爺又說要選擇平衡型「選手」呢,選個完全偏向親油的不是更有利於吸收嗎?
並不完全是,因為雖然角質層是親油的,但真皮層卻是親水的,水溶性決定了活性物在真皮層的擴散速度。如果活性物更太過親油,則更傾向於被角質層截留,無法進入更深的活表皮和真皮層。
但太過親水的物質又難以穿越角質層,角質層都過不了又何談深層吸收,所以也不可選。總結最優選就是親水、親油性平衡的活性物最好。
除了本身就比較平衡的活性物,研發師還能通過一些人工修飾來優化活性物的親水、親油平衡,比如給維生素C接上親脂棕櫚酸基團,使形成兩親性結構,增加其在皮膚上的滲透。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酯化VC,之前寫過的korres美白精華就有。
3提高皮膚水合程度
水合就是指角質細胞吸水後細胞體積膨大,角質層結構疏鬆,可增加親油性和非極性分子的滲透,並可能幫助滲透分子擴散。所以皮膚的水合作用也是影響皮膚吸收速度和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適當的提高皮膚水合程度有利於某些活性物質的滲透吸收,並且增加皮膚的柔軟性和細膩度。
護膚中常見的提高水合程度手段就是敷面膜了,利用面膜紙的封包作用可顯著提高角質層的含水量,幫助某些活性物滲入皮膚。
但是水合過度會使角質層結構鬆散,對外界的屏障能力大幅削弱,皮膚易被有害物質進入,引起過敏、刺激等問題,所以面膜雖好但頻次不能過多、時間不易過長。
4促滲
增滲技術有很多種,簡單可區分為物理增滲和化學增滲,物理增滲有利用弱電流的離子電滲、我們之前醫美系列講過的微針等。化學增滲則是通過添加透皮促進劑來完成。
透皮促進劑是一類能可逆性地降低皮膚角質層屏障功能,使物質更容易經皮吸收的化合物。作用機理可能是使角質層疏鬆、脂質雙層破裂、增加膜的流動性等等等等各有相同,但結果都是一樣的——促滲。
常見的幾類透皮促進劑:
溶劑:水、醇類、氮酮、二甲基亞碸等
表面活性劑:陰離子、陽離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脂肪酸及其酯類:油酸、肉豆蔻酸異丙酯等
生物降解的增滲劑:烷基酯類、不飽和環脲等
其他:磷脂、氨基酸類、萜烯類等
這下大家應該可以理解為啥有些產品明明不是用來清潔的,卻依然會添加表面活性劑了吧~(當然了,表面活性劑也還有其他妙用,以後再說)
先插一句話,並非所有的產品都需要進行促滲,有些產品反而需要對產品進行調整以降低滲透性,這個我們講完最後一點輸送體系詳細說下。
5輸送體系
輸送比上面那幾項還要複雜的多,也是現在各大品牌研發的重點,簡單來說可分為3大類:微囊、分子化合物、顆粒和基質顆粒。以及一些其他特殊的體系。
輸送體系可以是脂質體這樣形成特殊的結構加強滲透,和保護中心的水溶性成分。
也可以像微囊那樣通過各種各樣的「外殼」把活性物包裹起來,使產品穿越層層阻礙時,外殼被消耗但活性物得以保留並抵達所需位置。
除此之外還有微粒輸送體系,包括微球體系、聚合多孔體系、Nanotopes等,和聚硅氧烷輸送體系等。舉例,Sesderma和他家的NanoTech微脂囊技術。
總結就是,其實一個產品好用與否,跟濃度有關,但並沒有很多人以為的那麼有決定性,而研發、配方、品牌等等對於產品滲透性的重視程度甚至要超過於哐哐哐猛加成分的模式。
畢竟一個成分再好再牛再濃,你送達不了它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那又有用呢?
最後再說兩句,滲透好但是也有不需要它的地方,比如日日不離的防晒霜。
防晒劑只有先於皮膚一步去吸收、反射紫外線才有防護作用,如果防晒劑被吸收了,那也就沒有啥預防作用了,所以防晒劑的努力方向反而是怎麼能讓他們均勻地停留在皮表成膜。
還有多數的保濕型產品,其主要目的應該是保持角質層的含水量,所以附於角質層外或者停留在角質層才對,再深入反而封存水分的作用會下降。
回到最初,滲透做的好確實可以不用過多添加活性物,因為送進皮膚的足夠用了;同等濃度的產品為啥有的無效也可能是滲透不到位(都沒滲透自然也不刺激)。
產品的滲透怎麼樣,消費者很難自行判斷,就好比這次參觀olay研發的新型滲透技術,品牌不說我們也不會知道的,放到各個品牌都是一樣。
除了摸得到的使用感、包裝等等,滲透等等研發技術也是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大集團、大品牌的價值所在。
※ZARA到底有沒有醜化中國女性?看江疏影和吳昕對比你就知道了
※忽視死臀綜合征就只能像娜扎、奚夢瑤一樣,屁股塌一輩子!
TAG:新氧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