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三年

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三年

常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是多長時間?不是三年

當人們遇到很長時間沒有見過的好朋友或者是摯友離開一段時間後又回來了,很多人或許會說:很長時間沒見了,我好想你呀。而這句話說的古典點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雖說這句話是我們古人「發明」的,但現在的人還真的很喜歡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好朋友的思念。

不過,有很多人對於這句話中的「三秋」有一些誤解,人們經常覺得這裡的「三秋」指的就是三個秋天,也就是說是三年。人們產生這樣的誤解也很好理解,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這 三秋指的不就是三個秋天嘛,它不是指的這個,還能指哪個?如果要從這句話的出處來看的話,這三秋還真的可以指別的,我們一來來看看吧。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是出自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采葛》一篇,「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從中藥的採制來看,在夏天采葛,在秋天采簫(也就是今天的蒿),在冬天采艾。因為夏季的時候,葛的莖漿最為豐富;在秋季的時候,蒿的藥性是最強的(在冬天的時候,艾最為堅挺,最適合用來做灸。

整首詩用了誇張的說法,描寫了主人公在這三個時期的情感變化,隨著時間的推進,感情越來越強烈。在采葛的時候,正處於感情的初期階段,一天沒有見到這個人就好像是隔了一個月時間那麼的長。到了秋天的采蒿的時候,感情就加深了,一天沒有見面就好像是隔了三個秋天那麼的長。而等到了采艾的時候了,感情也達到了最為濃烈的時期,一天沒有見面就好像是隔了三年那麼的長。

將三秋誤解為三年,這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原因。因為在這裡,「三秋」的用法有點特殊。古代社會以農業耕種為重,大多數農作物的熟制都是一年一熟,而且經常是在秋天收穫,所以古人們常常把一秋看做是一年。

比如說,古籍上曾記載的「今秋」,它指代的就不是今年秋天,而是指的是今年。因此,如果用這樣的想法來理解的話,三秋指三年還真的有跡可循。

但是如果要從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感情方面來看,這三秋就不是三年的意思了。從感情的遞進來看,首先是三個月,最後是三年,那麼中間的「三秋」所指代的自然就不是「三年」。因為如果是三年的意思那麼整首詩的邏輯就不通了啊,所以這三秋應該指的是「三個」秋天,一個秋天三個月,三個也就是九個月了。

但是更多人的觀點是,這三秋其實只是一個約數,它所指代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時間段。因為在這首詩中世人想要表達的並不是這三秋具體要指多久,而是感情的不斷升溫和加深。所以三秋指的具體是多少就沒有那麼的重要了,不過,總得來說,它指的還真不是三年。各位覺得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老祖宗這麼說,其實另有深意
俗語:立春之日雨淋淋,陰陰濕濕到清明,老祖宗預測天氣,准嗎?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