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少了兩本?少了哪兩本?

古代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少了兩本?少了哪兩本?

現如今的人們對四大名著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學校已經將四大名著列為了必讀書目。時至今日,人們對四大名著的故事也是非常了解了,總的來說,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的傳承是最好的。現如今的紅學家可不在少數。

人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存在,可是鮮為人知的是,四大名著原來是六大名著。那麼為何它會成為四大名著呢?四大名著有《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那麼另外兩本是什麼呢?

它們分別是《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時至今日,這兩本著作已經不屬於名著了。可是有的人依然了解聊齋志異中的文章,在現如今的初中課本中,就有聊齋志異的文章存在。這已經是學生們必須學習的了。

其實六大名著之所以演變為四大名著,完全是一個歷史誤會。建國前,根本沒有「四大名著」的說法,而相對應的叫法則是「六大名著」。這六本著作是當時的文學家一起選出來的。代表了後人們認可的文學最高水平。

它們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閱讀體驗,之後新中國建立,為了提高國民的文學素養,開始要選出具有代表意義的文學作品。這就是後來的四大名著。這樣一來,人民社首先響應號召,在極短的時間內只出版了前四本經典之作。

可是人民社的印刷,這就是現如今說的四大名著著作。當時的人們社想要試一試。除了人們社之外,其餘的出版社同樣開始印刷這四大名著。這樣一來,所有的出版社都在出版四大名著。久而久之,問題就出現了。

一經出售,四大名著活得了好評。可是問題就在於一開始只印刷了四大名著,到後來把另外兩本給忘了。最後人們就只知道四大名著,而忘記了另外兩本。其實另外兩本著作的含金量同樣非常高。

《聊齋志異》是由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著,表面上看,這部著作是記錄一些牛鬼蛇神的傳說。可是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其實這是一部用來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了清朝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

其次《儒林外史》的作者則是清朝小說家吳敬梓。儒林外史小說以明朝為背景進行描寫的,可是它同樣抨擊了清朝八股取士制度的腐朽。這一點是與聊齋志異相同的。小說中,吳敬梓既點明了古代官場的腐敗,諷刺了封建禮教的虛偽。

縱觀這六本文學作品,每一本都是傳世經典,只是因為一點點原因,成為了後來所說的四大名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一位奇女子,丈夫被殺後不惜嫁給仇人,最終報仇雪恨
盤點歷史上大快人心的四個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TAG:談古論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