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短命天才的遺世孤稿,頹廢先鋒的藝術絕唱

短命天才的遺世孤稿,頹廢先鋒的藝術絕唱

他的畫作中出現的一些現代人看起來仍然覺得變態的畫面,其實不過是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只是如實地反映了現實。

怪誕

華麗

頹廢

唯美

流暢

邪惡

妖艷

震撼

前衛

短命天才的遺世孤稿

頹廢先鋒的藝術絕唱

生命雖然如此短促,卻沒有一個藝術家,作為黑白畫的藝術家,獲得比他更為普遍的名譽;也沒有一個藝術家影響現代藝術如他這樣的廣闊。

—— 魯迅

把玩比氏的圖畫可以使人片刻的神經麻木,想入非非,可使澄潭止水,頓起波紋,可使心情餘燼,死灰復燃。

—— 梁實秋

我相信,心靈遭受困難才是人冷漠和無趣的根源,而非身體的疲憊。

—— 比亞茲萊

紀念比亞茲萊逝世120周年

26歲早逝的天才

新藝術運動的「瘋狂孩子」

成,因「莎樂美」;敗,由王爾德!

180封私人書信

206幅精美插畫

唯美藝術巔峰之作

精裝雙封設計

內文採用進口瑞典環保輕型紙

限量版毛邊本僅200套

奧博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1872-1898),英國著名插圖畫家,繼王爾德之後唯美主義運動的突出人物。因給圖書與雜誌畫插圖而紅極一時。26歲時,他因為肺病而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他的藝術直接影響了新藝術和後來的裝飾藝術運動,插圖藝術界至今仍無人與之匹敵。

比亞茲萊的藝術作品,經田漢、魯迅、葉靈鳳、郁達夫等推廣引進而漸被中國讀者熟知。本書將現存的比亞茲萊零碎的隨筆信收集起來,按照時間順序編排,展現給讀者,並大量展現其插畫遺稿。不僅集中展示了《亞瑟王之死》、《莎樂美》、《黃皮書》(即《黃面志》)、《薩沃伊》等名作,還收錄了許多大眾未熟知的黑白插畫。字裡行間,畫作筆端,無不展現天才畫家所看到的或美麗或醜惡的世界,無不展現其對人世的珍愛與留戀……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

購買《比亞茲萊插畫遺稿》毛邊本

68.00元,限量200套

譯者序

在翻譯比亞茲萊的作品之前,我對他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個非常優秀的插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傾向憂鬱,這讓我有點兒難以接受。不過,我對這個短命天才還是充滿了好奇。

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光,比亞茲萊都與誰在保持聯繫?傳聞中的那些故事是否真的存在?他們的關係如何?

當比亞茲萊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後,他的繪畫是否會因身體狀況而有所改變呢?比亞茲萊是否在病中堅持作畫,畫作能流露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嗎?

這本書中是否有國人尚未知曉的東西呢?好奇心驅使我接受了翻譯任務。

本書由比亞茲萊在生命最後幾年的通信與插畫兩部分組成。在翻譯的過程中,我的一些疑問得到了解答,而另一些疑問也在逐漸產生,讓我對這位天才的興趣更濃了。我尋找幾乎所有能找到的關於比亞茲萊的資料,仔細閱讀,同時對他的繪畫作品進行了細細品味。當翻譯任務完成的時候,我的大部分疑問已經解答完畢,儘管這其中多多少少有我自己臆想的成分,但是,一個我心中的比亞茲萊也成型了。我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這位天才,以與讀者分享。

1872年8月21日,比亞茲萊出生於英國南部海濱城市布萊頓(Brighton)。上天沒給這個孩子多少眷顧,他在7歲時就有了肺病的徵兆。由於家裡條件不好,再加上肺病纏身,他的健康就有了問題。成年之後,肺病就變成了那個時代的絕症——?肺結核,不斷地咯血也成為他的創作陰影。預感自己壽命不長,比亞茲萊拚命地尋找一條快捷的藝術途徑,他沒有選擇油畫,而是以簡練的手法來發揮自己的才智。重病之下,比亞茲萊的「滿腹心事」得到盡情地傾吐。

在布萊頓語法學校上學時,他就顯示出對繪畫和戲劇的愛好。讀完高中之後,比亞茲萊不得不到倫敦謀生,那一年,他才16歲。他當過測量局的辦事員,在設計師的辦公室工作過,還在保險公司任過職,畫畫也只是業餘愛好罷了。一位書商的賞識讓他決心學習美術。

19歲那年,他拿著作品去見當時英國藝術界最著名的人物莫里斯,結果並不如意。比亞茲萊傷心地撕碎了自己的畫作,這一年,他又咯血了。不過,另一個著名人物布里恩·瓊斯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凡屬任何一位藝術家所必備的素質,大自然全部賜給你了,我從不輕易規勸任何人以藝術為職業,但您是例外,因為我不能不勸您去從事藝術工作。」比亞茲萊深受感動,進入威斯敏斯特美術學校學習了一年。

1892年的夏天,比亞茲萊來到法國巴黎,受到了巴黎沙龍主席夏凡納的賞識。從巴黎回到倫敦後,他接受了為《亞瑟王之死》插畫的創作任務。他自己雖然不是很喜歡這套作品,但他用黑白手段所能達到的豐富效果,為他今後的藝術開闢了廣闊的道路。此後,他為雜誌創作的作品,開始流露出一些隱晦的意識,隨著技巧的成熟和表現力的提高,他畫中的寓意也慢慢深刻。

1894年3月,帶有比亞茲萊插畫的王爾德的《莎樂美》在倫敦出版,轟動一時。此後,「莎樂美」幾乎成為比亞茲萊藝術的代名詞。這種用黑白兩種極色表現的豐富效果和表現力前無古人,他讓「莎樂美」的罪惡發出了陣陣芳香。

不過,就如本書中的《比亞茲萊的黑白傳奇》一文提到的那樣,比亞茲萊因此而遭到世人的鄙棄。此後,他的經濟開始困難起來,身體健康也急劇惡化。這時,有兩個人向比亞茲萊伸出了援手。一個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馬克·安德烈·拉夫洛維奇(Marc Andre Raffalovich,1864—1934)。他很有可能就是本書中與比亞茲萊通信最多的「親愛的兄弟」。這位「兄弟」最終讓比亞茲萊皈依了天主教。另一個是大膽的、臭名昭著的出版商萊奧納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1861—1907),他支持比亞茲萊創作了《薩沃伊》雜誌,比亞茲萊的藝術發展達到巔峰。

此後,關於比亞茲萊的藝術之路,本書中的《比亞茲萊的黑白傳奇》一文中有詳細介紹,我就不多說了。本書收錄了許多插畫,比如,《亞瑟王之死》插畫、《莎樂美》插畫、《薩沃伊》插畫、《黃皮書》插畫等,都是比亞茲萊生命的最後幾年藝術創作的巔峰之作。

我只想強調,一些評論僅僅將比亞茲萊等同於「頹廢主義」是有失偏頗的。他的畫作中出現的一些現代人看起來仍然覺得變態的畫面,其實不過是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只是如實地反映了現實。當時就有許多評論者抨擊比亞茲萊畫作中的一些圖案有見不得人的隱喻。其實,比亞茲萊心明如鏡,觀畫者或評論者如果真要說其畫作醜陋,那麼就該先認真看一下自己的內心了。

19世紀末的西方藝術,主要受兩種原則的支配:一是嚮往未來世界的快樂主義,認為世界將有一個嶄新的開端;一是消極低落的悲觀主義,持保守的觀點,排斥新生事物,認為世界頹廢到不可救藥。於是,出現了「世紀末」這一流行語。「世紀末」有正反雙重含義,包含了一切不合傳統規範的行為和事物。在英國,正值維多利亞王朝鼎盛時期,換言之,王朝開始由盛轉衰,保守的道德禮法與社會思想極不協調。英國同樣不能避免「世紀末」浪潮的衝擊。人們開始享受生命和生活的樂趣,排斥陳腐的觀念。「端莊賢淑」的英國貴族婦女不再文質彬彬。她們開始在公開場合談論之前羞於啟齒的話題,並以此互相逗樂;她們的裙子越穿越「迷你」,帽子上插上巨大的天鵝絨羽作為裝飾;她們像男人一樣騎著自行車巡遊鄉間;她們為了爭取選舉權而遊行;她們的閨房裡充斥的,不但是香水的味道,還有情夫的雪茄味。不過,維多利亞女王以自己為楷模,讓英國依然籠罩在禁欲主義的氣氛之中。

在「世紀末」浪潮中,美與丑並存,革新與保守交織,難以分辨,人們難免產生悲觀的情緒,但有智慧的人總能看見黎明前的曙光。也許,由於身體的原因,比亞茲萊的畫作中有時流露出一種憂傷的情緒,但是,感覺敏銳的他,抓住了時代的精神。

正如本書的書信部分英文版編者序中說得那樣,他可能生來就是一個充滿愛的人。

早年他曾在法國見到仰慕已久的惠斯勒,但惠斯勒對他非常冷淡。比亞茲萊一氣之下,就畫了隱喻惠斯勒的妻子的《肥胖的女人》(見本書附錄)來諷刺他。後來,惠斯勒再次見到比亞茲萊,向他做了檢討並讚揚了他的藝術,聲稱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誤。比亞茲萊竟像孩子般大哭起來。

生命的最後時光,那些「偽善的人,小心翼翼地切斷與比亞茲萊的聯繫,他除了家人以外的社交圈也在迅速縮小」。本書中的這些信件是他在患病直至逝世期間寫的,信中時時提及他的病情。看多了,也許讀者會覺得索然無味,但如果你細心閱讀這些信件,你就會發現,比亞茲萊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仍然處處為人著想,比如對他的母親,對那位神秘的「M.」。

這裡我想補充一點。英文版編輯說,在信件上有許多比亞茲萊隨心所欲寫出的記號。這些記號大部分用來表示人名,我用「X」來代替。這些神秘的「X」代表的,也許是他最感激的一些人。比如,在本書的第50封信中,比亞茲萊寫道:「我對你和美麗的拉希爾德之間的往來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非常期待看到她記錄的有關你寫的書的資料。」拉希爾德是一位法國作家,她的丈夫是法國的書信作家阿爾弗雷德·瓦勒泰。1890年,拉希爾德就曾經協助丈夫編輯書籍。由此推測,也許比亞茲萊通信中的「X」,就有這位法國作家阿爾弗雷德·瓦勒泰。又如,在第91封信中,比亞茲萊寫道:「謝謝你在曼徹斯特街做的所有的努力。X夫人沒有落腳處我覺得很遺憾。」這裡的「X」肯定就是其他人了。在他的信中,用符號代替的人物實在太多了,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仔細研究信件的內容和畫作,也許會有驚人的發現哦!

我畫繪我心,這位心中有愛的天才,只是通過繪畫表達出了他所看到的美麗或醜惡的世界,其審美意識反映了真實的社會精神層面。在用畫筆闡述自己的涉世態度時,比亞茲萊如孩童般無所顧忌,令行為見不得光卻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們目瞪口呆。心如明鏡的比亞茲萊,用裝飾的手法對社會現象做了諷刺,讓醜惡披上了美麗的外衣。

1898年,由於病情急劇惡化,比亞茲萊輾轉到法國南方的芒通療養。即便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他也能感受到生命的燦爛,信件中不乏「我又沐浴在陽光之下」,「我的精神很好」這樣的詞句。他還觀察到「漂亮的灌木花叢、與蜜蜂一起唱歌的含羞草」。

生命的最後時光,比亞茲萊依然在頑強地閱讀和創作。為16世紀英國劇作家本·約翰遜的喜劇作品《沃爾波尼》創作的插畫是在卧床的情況下進行的。這個時候,比亞茲萊也許已經意識到大限將至,無法完成整套插畫了,在《沃爾波尼》文首畫中,「V」字母的裝飾畫(見本書259頁)上,紀念柱上的妖魔似乎在盯著畫家,猙獰地狂笑。在卷首畫《膜拜自己珠寶的沃爾波尼》(見本書265頁)中,比亞茲萊強烈地諷刺了守財奴的可笑嘴臉。為《莫龐小姐》創作的插畫中,他更是一反常態,似乎要畫出心中的一個可愛的女郎,這也就使這一系列作品具有某個真實女人的特徵。莫非這位女郎就是他多次在信件中提到的那位「M.」?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創作的插畫,依然激情十足,給人一種極強的實在感。

1898年3月16日,比亞茲萊終於敵不過病魔而長辭人世。他是帶著對生命和藝術的強烈慾望離開的。他在他留戀的人世僅僅待了26個春秋。

張恆

2018年6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園 的精彩文章:

百多年前,梁啟超痛陳中國史學六弊,振聾發聵!(二)
神與自然之書

TAG:哲學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