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對治懶惰、懈怠、拖延症?

如何對治懶惰、懈怠、拖延症?

任何事情都成於精進,敗於懶惰。修行當然需要勤作,因為懶惰不會有好的結果。世間法上懶惰,生活會一塌糊塗;出世間懶惰,解脫的希望就越來越渺茫。

修行沒有捷徑,絕不可偷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不勞而獲,修行也是如此。懶惰,就是貪圖一點點享受而失去大益,久而久之,非但不會帶來快樂,反而令人頹廢,失去了時光與青春,只剩下茫然與惡習。思維無常、苦,發願,與善友同行,都是對治懶惰的好辦法。

為什麼一定要勤奮呢?因為懶惰會很苦。不僅未來會苦,現在也很苦。內心空虛,意志軟暖,身體無力,何樂之有?

選擇做一件事,不是看難不難,而是看自己希望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學佛有終極宗旨,也有近期目標,有次第、有方法,只要遵循正確的路走下去,就不難。成佛之道不畏長遠,因為即使不修行,眾生同樣要在輪迴中度過這些時間,而且很可能是在惡趣中度過,並不是不修行就可以輕鬆自在的。

修行人常說一句話叫「如救頭燃」,如果自己頭髮著火了,還會懶散拖沓嗎?另一個角度,如果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或者商人面臨一本萬利的生意,還會躺在那裡睡大覺嗎?也就是說,要首先解決心理建設,對做這件事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得非常到位,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就不會懶惰了。這個心理建設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常常去思維體會,同時儘力培養勤奮的習慣。習慣養成後,不需要刻意提策,就能夠做到。

你願意繼續這樣過一生嗎?其實不止一生,如果養成了懶惰逃避的習慣,生生世世都會受到影響。現在不努力,習氣是不會自己改變的,只會越來越重。不要在幻想中浪費生命!

惰性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懶惰會摧毀我們的意志,浪費我們的生命,剝奪我們的活力,讓快樂越來越遠離。表面上看它讓人一時舒服,可是長此以往,內心會越來越蒼白空虛、莫名煩惱,渾身的精神好像被抽空,這種痛苦遠遠甚於身體的勞累。

小孩子要郊遊時,通常不需要大人催促自己就會很早起來。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極有興趣或深刻明白其意義時,就能夠勤奮。而大部分人對工作、生活恰恰缺乏這種熱情和信念,我們需要開啟心中的願力、熱情。

不管宅在家裡也好,出去打拚也好,都要找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而不是跟隨習慣或惰性而生活。人生沒有方向和願力,既是對自己不負責任,也不能更好地利益身邊的人。

思維不夠、行動跟不上,都是因為自己「不習慣」。我們習慣了散亂、雜染、放逸,不習慣專註、清凈、精進;習慣了胡思亂想,不習慣回憶串習佛法……要克服強大的惰性,一是要不斷發願,逐漸增強願力;二是要從現在開始,點滴培養好習慣。

人的軟暖習性太嚴重了,所以在逆境還能保持清醒和動力,在順境中卻很容易懈怠懶散,如溫水煮青蛙,就這樣毀了一生。要想改變這種狀態,不是要故意去尋找逆境,而需要有擔當、有大願!

人要向上,希求善法是拉力,被苦受逼迫是推力,二者都不足時,便容易被軟暖習氣所困,所謂「惰性」,此時想思維也思維不起來,心沒有力量。個人獨學極易如此,憑心情而學,難以持久、穩定;團體共學,心力低時,能有師友策勵拉拔,就容易提起來,故初學者依止團體而學極為重要。

學佛怎樣才能不懈怠?——念死無常。普賢菩薩《警策偈》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俗話說「業精於勤,荒於嬉」,現在提倡的「匠人精神」,都是制心一處而非三心二意,深入其髓而非淺嘗輒止,勤奮刻苦而非放逸輕鬆,長久堅持而非半途而廢。事情不在有多難,而在於我們對它的態度。

要治療拖延症,一是思想上的建設。認識到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對此感到歡喜和振奮;思維不去做的後果,破除畏難情緒。二是行為習慣上的培養。懶散拖沓的壞習氣是從微小積累起來的,因地時一點點放逸,日積月累成為頑疾;好習慣也要從頭開始培養,現在努力克服一點點懶惰,將來才能養成精進的習慣。

拖延症越拖越厲害,對治方法也很簡單,就是馬上去落實。不要管那些借口,馬上去做,一旦邁出第一步,後面就沒那麼難了。「緩事宜急干,敏則有功」、「訥於言,敏於行」,行動要敏捷,不能拖。任何事情都成於精進,敗於懶惰。

對於該做的事,總是有拖延症,思前想後,各種擔憂都出來了;對於玩樂,卻欲罷不能,這就是習性的力量。要克服習性,猶如逆水行舟,一定是很費力的,但此時不費勁,未來會更費勁。今天都不能做,明天就能做了嗎?習氣不能等到哪一天自己力量變強了才去克服,如果不從現在開始努力,這一天永遠不會來到。想找速成的「好方法」,都是偷懶的想法,還是在為自己的拖延懈怠找借口。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當下,立即去做,現在就去做。越做,信心越強;越做,習慣越好。不要想那麼多,永遠都要直面當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感覺自己全身都是病,咋辦?
修行是一步一步來的,有次第有方法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