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場「砸牆行動」帶來的職院革新

一場「砸牆行動」帶來的職院革新

楊柳吐綠,迎春綻蕊。4月3日,上海合作組織新任秘書長諾羅夫率印度、巴基斯坦、俄羅斯等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一行16人訪問威海職業學院。

近年來,威海職業學院積极參与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5次拜訪上合組織秘書處,在上合組織秘書處的推動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此次上合組織國家使節團來訪,目的就是實地參觀考察,推動共同建設上合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國際貿易和國際經貿關係培訓中心與聯合舉辦上合組織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相關項目落地落實。

上合組織成員國為何如此青睞這所高職院校?該校黨委書記吳永剛說,這是學校主動適應經濟轉型升級新挑戰,勇於自我革新,堅持開門辦學的結果。

借力「一帶一路」,將「中國時尚」推向世界

近年來,威海職業學院不斷拓展國際交流的深度與廣度,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將學校辦學成果推向世界。

該校分管校企合作工作的副院長孫思炯拿著一份正在草擬中與迪尚集團的合作協議向記者介紹,迪尚集團是威海本土成長起來的服裝企業,國際業務不斷擴大。圍繞迪尚集團在緬甸投資設廠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校企雙方在緬甸成立的職業技術分院不久即將掛牌。

該校借力「一帶一路」,與沿線國家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2017年,該校藝術系組織學生參加俄羅斯太平洋國立大學主辦的「藝術天空」設計大賽,獲3個一等獎。曹詩雅同學設計製作的「仙馭過青冥」系列時裝作品,以其濃郁的中國風深深地征服了俄羅斯高校評委。該校2017、2018連續兩年參加俄羅斯遠東地區世界技能大賽,均斬獲大獎,不僅將「中國時尚」推向世界,更在國際舞台上展現了該校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能力和實力。

在與俄羅斯高校交流中該校發現,語言是與俄語國家地區交流的最大障礙。於是,該校組建了國際學院,第一時間組成一支翻譯隊伍。2017年以來,該校先後承接了一批商務部、外交部組織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援外培訓項目,培訓各類學員300多名。同時,策劃籌辦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巧手大賽、國際應用技術創新大賽,共有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50多所高校的122名選手參加。

威海與韓國地緣上的毗鄰,給了雙方經貿往來的天然優勢,而威海職業學院更是威海與韓國開展教育文化交往的「排頭兵」。近年來,該校抓住中韓自貿區建設機遇,與韓國白石大學、大同大學、青州大學等開展教師研修學習、學生免費交流、留學生教育等全方位合作。

校企共建二級學院,轉向新興產業技術最前沿

在該校校園南區,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的威海市公共實訓中心和創新創業中心學員公寓正拔地而起。學員公寓採用的裝配式建築技術,具有節能、綠色的特點,正是目前我國大力倡導的新興技術。這是萬斯達學院師生參與包括立項、設計、構件生產、過程管理、綜合驗收等全流程工作的傑作。

緊密跟蹤產業發展最新技術的威職人敏銳地感到,裝配式建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一次革命,擁有「省級品牌專業群」榮譽的建築工程系必須跟上。於是,在2017年元旦,吳永剛帶領建築工程系主任王政等一行4人,驅車到濟南拜訪裝配建築龍頭企業——萬斯達集團。

一番推心置腹的洽談,校企雙方達成合作協議,按照4∶6的比例共同出資,組建企業法人性質的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萬斯達學院,共同開展裝配式技術服務和人才培訓。按照孫思炯的話說就是,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更深入,產教融合更順暢。

記者在學員公寓施工現場看到,萬斯達學院正組織「場景式教學」。教師們將教室搬到施工現場附近,裝配式建築專班的學生看著萬斯達公司的施工圖紙,對照建築工程系教師與萬斯達公司工程師共同編製的教材《裝配式結構工程識圖與深化設計》展開分組研討。

像建築工程系建萬斯達學院一樣,該校成立了3所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6所產教合作的二級學院。依託二級學院,以崗位技能為培養目標,與企業共同進行課程設置,共享實訓實習設施,專任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雙向兼職,確保學生學到的是行業最前沿技術技能,畢業後能夠迅速適應崗位需要。

一場「砸牆行動」,引發「三化」教學改革

在該校F樓二層,信息系20多名學生身著工裝,在生產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工作著,教師張麗燕不時俯身指導。他們正在為一知名品牌手機加工生產專用接線板,在這個「車間式」教室旁,便是放置產品的倉庫,「質檢組」的學生正認真地檢查產品質量。

這種集生產、實訓、教學多功能於一體的新型教室,不僅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更給師生帶來了集「教、學、研、做、改」於一體之便。然而,為了開創這種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新局面,兩年前該校在這裡經歷了一場「砸牆行動」。

2017年暑假,學校投入專項資金,按照教室、車間一體的思路對重點專業實訓室進行「砸牆」改造:原來封閉狹小的實訓室,被調整改造成開放連通兼具實訓、教學、展示、比賽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實訓中心。

「砸牆行動」打通了教室與實訓室的阻隔,也砸掉了威職人思想中存留的陳舊觀念,引發了「三化」教學改革:

——構建「任務化」課程體系。就是直接把專業核心課前置到第一學期,改變了先上公共課的傳統做法。學生帶著任務學,教師帶著任務教,使長期煩於坐在教室里聽「說書」的學生激發了學習興趣,讓那些曾經拿起書本就頭疼的學生,第一次有了「我要讀書」的慾望。

——打造「一體化」教學場所。建成現代酒店服務實訓中心、智慧旅遊實訓中心、建築工程技術虛擬模擬中心等,把校內工廠等「場地」變成學生學知識練技能的課堂,把實訓車間變成教室、教師的辦公室,教師和學生同在一個場所實現著教與學。

——探索「實戰化」教學崗位。發動師生開發生產性實訓項目,咖啡廳運營、裝配式模具加工、汽車修保、鐵藝焊接等153個真實項目被設計成實訓課程。

吳永剛表示:「近年來,學校辦學資源不斷豐富,辦學實力持續增強。我們堅持『紮根產業建專業、對接崗位設課程、面向職場搞改革』,相信選擇威職的學子定能在這裡學到真本領,讓『大國工匠』理想追求成為他們一生的榮耀。」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06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 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