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究竟是誰在製造互聯網金融不安情緒?

究竟是誰在製造互聯網金融不安情緒?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 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 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新金融洛書

如果通觀2015年以來的新金融領域,你會發現,除了金融科技帶來的投融資便利與高效,還有數不清的金融災難。

新金融洛書做了一個小小的統計,在發佈於今日頭條的4篇對金融科技中性解讀文章評論中,對P2P或互聯網金融的「負面」評價佔60%左右;污名化評價佔據了25%以上,正面評價不足5%。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金融專業人士往往對互聯網金融持辨證的態度,即認為互聯網金融既為經濟及民眾投融資帶來了正面效應,其欺詐行為也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但更多的投資人和普通民眾往往著眼於顯性「災難」與「欺詐」上。

監管層面,往往對大型金融科技或大型科技企業(BigTech)抱有有疑慮。大眾的懷疑態度也由P2P、互聯網金融上延到餘額寶、零錢通等。

究竟是誰在製造互聯網金融不穩定性情緒?

1

BigTech「大而不倒」、金融服務權威主義、行業「霸凌」

在沒有充分監管的互聯網金融領域,BigTech公司更容易形成「霸凌」與權威主義。

近十年來,我們見證了BigTech潛入大眾的生活,Facebook、蘋果、螞蟻金服、騰訊和百度。他們提供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如螞蟻金服和騰訊在支付、信貸和資管領域的擴張。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無處不在,這種滲入的典型特徵是「服務內潛」和「風險外溢」。

監管對這一類型公司的擔憂更多的是「大而不倒」和金融服務的權威主義。

電影《大而不倒》劇照

在大數據領域,大公司的權威主義十分明顯。

在大數據應用細則缺失的前提下,近幾年大數據企業乃至BigTech在互聯網上對個人信息的過度採集,正在帶來另一項更嚴重的問題:深度濫用。

一些基於人工智慧 大數據 機器學習帶來的「技術黑箱」決策體系成型,就會演變成對不特定人群進行壓迫的工具,而受壓迫者卻絲毫沒有還擊之力。

例如,一個因背負過高現金貸債務而跳樓的大學生,原因可能是現金貸平台大數據信審的黑箱歧視性給予他過高的利率定價,導致了他無力償還債務而違約,而違約後的歧視性高利率定價,可能再次導致他違約,造成惡性循環,最終自殺。

與BigTech的數據權威主義相比,更需警惕的是掌權者的數據權威主義。眾所周知的原因,話不多說。

另一方面。過度競爭的互聯網金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更加壟斷和寡頭的市場,並惡化創新生態。

在第三方支付市場,十幾年裡的激烈廝殺,支付寶與財付通最終合計佔市場份額的95%以上,加上強監管已將存在多年的「灰色地帶」一一圍剿清除,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競爭力逐漸喪失。

這種壟斷地位,既能產生行業「霸凌」現象,也會帶來對普通用戶的權威主義。

2

「惡」權的轉移:金融科技的新風險

2013年互聯網金融崛起以來,科技帶來了更複雜的分工合作,由此,責任義務關係更加複雜。

例如,2015年,國資平台金寶會出現逾期,借款企業違約拒不還款,而擔保機構也嚴重違約,拒不履行保證義務。2018年,作為「分工」角色之一的小米,在其推薦的多家P2P平台爆雷後,小米拒絕承擔責任,而在投資人的訴求中,小米的責任充滿了爭議。

它們也帶來了更加隱蔽和複雜的金融風險傳染路徑。

在P2P平台和現金貸行業,多數平台的系統由技術企業開發維護,伺服器交由「雲服務」企業維護。

英國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一份數據顯示,世界最大的四大雲服務商市場份額佔到全球市場的60%。

加拿大金融機構監督辦公室(OSFI)在2019年早期的一份報告中擔憂,金融機構對雲服務的依賴,正在減弱其對金融服務的控制力。可怕的是,這些金融雲服務商並不在金融監管部門監管體系內。

這是近年來值得注意的怪象:非金融風險正在外溢、滲透到金融領域。

當一家信息時代金融雲服務商的電纜被工業時代產物的藍翔挖掘機一鏟子挖斷時,可能造成1000家以上金融機構APP無法訪問。

從這個橫切面的例子來發散思考,非金融風險並非只有雲計算,包括大數據產業、IT技術產業等非金融風險越來越滲透並加碼在金融風險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技術、基礎設施越來越趨向於少數供應商,如國內雲服務越來越集中於阿里雲、騰訊雲等少數幾家。

數千萬P2P投資人和比特幣、ICO玩家已經驗證了一條定律:如果只關注收益,就可能無法準確識別風險、解決風險。

這時,技術觸發的傳染性會更強,並對金融穩定產生巨大影響,這種影響極有可能引起「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連鎖反應。

這更像是「惡」權的轉移:作為放高利貸的父親,將被寫代碼的兒子繼承。

3

監管不確定性的擺鐘

如何評價過去5年的互聯網金融監管?

如果你去問多達千萬的金融受難者和金融科技進步的數億受眾,可能結論截然不同。金融災難是顯性的,而金融科技帶來的貢獻更為隱性。

僅從金融災難的結果來看,過去幾年,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失控的,超過千萬人成為P2P網貸、現金貸、校園貸等機構牟利路上與混亂市場中的排泄物。

在監管合規的大炮沒命中目標之前,金融難民已經成為炮灰。

隨著技術的進步,大數據 人工智慧 機器學習的作用越來越顯性。新金融洛書曾在《誰將為黑箱金融埋單?》一文中表示,金融科技化加深。越來越多的黑箱產生,並未使得金融科技更加透明。

2016年3,微軟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Tay上線,經過一天機器學習後「變壞」,滿嘴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言論,被緊急下線。

這是因為,機器決策輸出了不可理解的「決策黑箱」,大數據風控輸出了「信審黑箱」。而金融科技黑箱使得監管越來越難。

而一個由技術創新而創建金融體系,因為新的系統、流程和業務類型帶來了新的脆弱性。

在互聯網金融被拉入道德黑洞,和大數據、人工智慧的技術黑箱夾擊下,金融科技可能面臨失控的未來。

對監管者來說,問題層出不窮,在ICO這類新興業態對監管發起短期的挑戰後,和它同類的潛在挑戰者正躲在發難的門後躍躍欲試。

非金融風險的小丑正在崛起。

作者:新金融洛書

簡介:直書新金融帝國的盛大與虛無。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投票!網貸之家邀你選出最信賴的P2P平台
一周熱點:揭2月網貸評級、93家平台信披數據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