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年進賬42億!你以為這個行業完了,他卻干成了全球第一

一年進賬42億!你以為這個行業完了,他卻干成了全球第一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小編的話:今天關注的這位企業家有點特殊。我和朋友聊起他的產業,所有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行業還在嗎?」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口述/阮積祥 傑克縫紉機創始人 正和島島鄰

採訪/葉正新

他做的是縫紉機生意,你可能覺得這行已日薄西山,他卻相信大有可為,「死掉的企業都不是因為宏觀不行,而是自己不行」。

當然,這話自有他的底氣。1995年,他聯合兩位兄長創業,把浙江台州一個家庭小作坊干成了跨國公司,2018年銷售額42.52億,連續9年全球銷量行業第一。

從露宿街頭的補鞋匠到全球第一的企業創始人,我在他身上看到的不只是傳奇。他是傑克縫紉機的創始人,阮積祥。這是他的創業故事。

1/ 補鞋少年,為了生計遠走他鄉

我高中只讀了半年就棄學了。因為我在家裡(兄弟姐妹)排行最小,父親說,「大家都掙錢了,你讀書還在花錢」。就這麼一句話,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1986年,我16歲,去了東北,跟著大哥二哥補鞋。當時的長白山區和小興安嶺一帶,有很多林場工人,領國家的工資,每月幾十塊錢,業餘賣點人蔘、野蘑菇、野木耳,在當時的東北,這批人非常有錢。

他們上山幹活,鞋容易破,補鞋以後能多穿一點時間。這是我們的商業定位,不一樣的地方是,別人補鞋是「坐商」,坐在那裡,我們是「行商」,主動出去,挨家挨戶問有沒有鞋要補。

長白山林場綿延100多里地,沒有車,沒有路,到處坑坑窪窪,只能靠自己挑著扁擔,100多斤,沿著江邊、懸崖邊走過去,偶爾還有野獸伴著你。為什麼一個人走?如果兩個人搭伴,等於多走了一倍的路程,很累。

大部分的林場沒有招待所,沒有餐館。一般都是住在別人家裡,你給我一頓飯,讓我借住,我給你補幾雙鞋,這樣就解決了吃住的問題,壞處是吃飯不均勻,我的胃病就是這麼吃出來的,到現在也沒恢復。

也會遇到特殊情況,比如當地出現了刑事案件,怎麼說別人都不讓你住,怎麼辦?東北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凍得要命。晚上沒地方住,我就找到村裡的草堆,偷偷挖一個洞,鑽到裡面睡,起碼能擋風。有時睡著了,流浪狗把你叼出來,能嚇個半死。

還有好幾次,碰上東北人耍酒瘋,追著你打,欺負你,別人都不敢攔,農村場景你可以想像一下。沒地方跑,你只能躲進涵洞,裡面髒兮兮什麼東西都有,你只能呆上兩三個鐘頭不敢出來。這種故事很多,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好在一個月補鞋能掙到1500-2000塊,兩年攢了2萬來塊錢,這是我的第一桶金,在改革開放早期,也算達到萬元戶標準。

但是,我們三兄弟覺得這樣幹下去不行,生活太苦,而且太孤單,沒什麼出息。幹了兩年,我就回到了浙江。不過這兩年的鍛煉給了我們很大的益處。

2/ 積蓄被騙,頂住家庭壓力創業

回來以後做了三件事,起初賣化妝品和打火機,都沒有折騰成功。1988年,我哥代理了一個縫紉機廠,我跟他一起到廠里工作,縫紉機的技術、管理、銷售就是那一年學來的。

辦廠掙了點錢,當時我大哥主管財政,父母覺得一直這樣不好,所以三兄弟就分家了,那一年我19歲。我揣著分家得來的2萬塊錢到義烏做生意,一不小心被人騙走了一萬五。

我和對象一起,尋思做另外的生意,租個店面銷售縫紉機。家裡我母親、我大姐、我二姐天天反對,天天哭,說分家的兩萬塊本來是給你結婚用的,你在義烏虧了一萬五,再虧了,老婆都討不來。

我就給他們算筆賬,結論是基本保本,賺錢有戲。我對象聽我的,家裡還是反對。我說一定要做,既然分家了,他們也沒辦法。

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後來我開了五家店,一年掙幾百萬,到1995年已經積累了1000萬。

這裡面有我大哥的功勞。當時我進貨資金不夠,差二十幾萬,通過他的關係才借到錢,利息比平常高一點。交貨之後立即還錢,間隔不過三四天。如果是一般人,就算你給他高息,人家也不會借你。當時二十多萬感覺就像今天的幾千萬。借了十幾次,熟悉之後,打個電話就能搞定融資問題。

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民營企業開始蓬勃發展,其中就有大量的服裝廠。我原來在義烏賣過服裝,服裝廠要搞升級,我又懂縫紉機,就把原來的客戶群體結合在一起。

通過資源的積累與組合,就這麼逐步積累起來了。因為你是搞商業嘛,一萬到1000萬就是這麼發展出來的。

沒想到生意最好的時候,我生了一場大病,在店裡吐了一盆血,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肺結核,很嚴重,住了一年醫院。肺結核早期看不出來,又是傳染病,當時我還沒結婚,對象管店裡的事。

原來開店的時候,我跟我哥說,我要一直做商業,永遠不進入製造業。商業容易搞起來,製造業太辛苦了!

但生病的一年,我悟透了這個行業的運作關係,包括供應商跟整機之間、整機跟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我覺得這裡面有很大的商機。

加上當時我大哥生意做虧了,欠了一筆賬,家裡就希望我們一起把這筆賬還掉。於是1995年7月18號,我們三兄弟就一起辦了這個工廠——台州飛球縫紉機有限公司,也就是傑克的前身,正式打入曾經看不起的製造業

但是,問題很快跟著來了。

3/ 力排眾議,從小作坊到跨國公司

成立三年多時間,我們通過出口轉內銷迅速撕開了一條路子。當時多數企業都在做出口生意,把縫紉機賣給比較窮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對質量的要求比國內低,所以都在拼這條老路。

我們開始也做出口,後來轉向了內銷,戰略上堅持走質量發展的道路,而且內銷的利潤也高。不到三年半時間,我們的家用包縫機(縫紉機的一種)銷量做到了全球第一一年有上千萬的利潤,我們在當地算有錢,從個人富裕到家庭富裕也實現了。

一、戰略:小富即安 or 做大做強?

這就牽扯出一個問題:這個企業接下來究竟往哪兒走?你是要小富即安,以賺錢為目標的家庭小作坊,還是朝著現代企業制度發展?當時我們有七十多號員工,內部存在嚴重的分歧。

然後我們三兄弟和幾個核心員工,二十多人,一起開了三天三夜的會,研究未來怎麼走,最後決定要走現代企業的發展道路,走工業縫紉機的發展道路。

裝配車間一隅

當時工業縫紉機的技術很難,但我認為,工業化的服裝製造未來一定會大發展。於是半年不到,停掉了原先的家用產品。這意味著停掉了1000多萬的銷售額。但不停掉,你就沒有決心走另一條路。

事後證明,早停早退出的決策是對的。家用縫紉機的利潤越來越少,其實三年以後就沒什麼利潤了。

二、組織:公司規模大了,最怕一件事

做工業縫紉機,原來的生產線都不行,得投新的生產線,攻克新的技術。自己公司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我就到國有工廠請了總工程師過來

天津的總工滕書昌當時已經退休,享受國務院的津貼,我登門拜訪了好幾次,現在我們情同父子。傑克公司20周年慶典,最高的榮譽獎(第一個榮譽獎)就給了他。他是我請來的第一個總工,沒有他就沒有公司後來的發展。

還是剛才那句話,做生意別輕易做工廠工廠非常複雜,沒想到後來我還是陷進了這條路,一直干到今天。

2006年,我把董事長的位子和法定代表人都給了職業經理人,這在民營企業裡面很少見。公司規模大了以後,最怕什麼?老闆的獨裁,決策風險,所有的企業都是這麼死的

現在很多大型上市公司,創始人是老闆又是法定代表人,很多違規的簽字就簽出去了。很多老闆自己兜里的錢,和公司的錢是分不清的。一般民營企業,沒人監督老闆的這些行為。而職業經理人是不會簽這些字的,如果是法定代表人,他要承擔更大的責任。當然,我們知道他是非常正直的人。我損失的是什麼?無非是權力、名譽這些私人的慾望

一個人決策,企業走得快死得也快。如果你不想它死,想讓它活得長,就要民主決策,然後交給總經理快速執行。

一個企業先不讓它死好還是先讓他長得快好?這是兩個命題。大部分人會選擇先長得快,但巴菲特的理念是,先不讓它死掉,投資長遠眼光的企業。中國的民營企業就是這種制約關係沒做好。

企業就像自己的兒子,當你把兒子交給別人,一般人不會放心,這背後要有特別大的格局去放棄一些掌控力。

三、品牌:「抄底」德國企業,一炮打響

我們最初的商標叫「飛球」,第一次到國外做展覽,把拼音當英文——「FEIQIU」。老外說,你這個商標不能賣的,諧音(FUCK YOU)有點罵人的意思。

第一次我們不懂這個,在世界最大的展銷會上碰壁了。這是我們國際化碰到的第一個障礙。

1999年國內熱映《泰坦尼克號》,創造了當時的票房紀錄,我們回來參加廣交會,發現有人註冊泰坦尼克號品牌,當然這些品牌現在沒法註冊了。考慮到公司國際化的發展,名字非常關鍵,大家要容易記住,就像咖啡一樣,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發音都差不多。思來想去,最後我們定名為「傑克」(英文名JACK)。

國際化中間有很多歷史,我不展開講了,時間放到2008年,傑克差不多有四個億規模,在行業排名七八位。金融危機發生後,所有人對製造業都沒有信心,特別是我們這樣的裝備製造業。縫紉機是彈性需求的產品,當年服裝廠的生產線都閑余。

我們判斷這是一次抄底的時機。最大的決策就是出國,2009年我們收購了德國兩家公司,這是國內縫紉機行業首例民營企業收購案,這一炮,徹底把我們的品牌知名度打響了,不論是品牌信心、公司信心還是經銷商的信心等等,都得到了提振。

2008年全球行業業績下跌50%,我們只下跌20%;2009年,全球行業下跌30%,我們上升10%;2010年,我們實現了160%的增長,在中國縫紉機行業裡邊,銷量做到了第一。過去七八年走過來,2018年我們的營業額做到了全球第一。

2018年7月,傑克收購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裝自動化縫紉機品牌——威比瑪

4/ 一哄而上的產業,後面肯定沒好日子

從16歲補鞋開始,到後來一系列的生意,我沒有幫別人打過工

回頭看我的人生之路,從補鞋「縫」開始,到現在做縫紉機,還是一個「縫」字。

這些年,我的商業邏輯一直沒變,就是差異化策略。補鞋的時候,別人坐著,我是行商;1995年,別人出口,我做內銷;後來別人做家用(縫紉機),我又轉向了工業(縫紉機)。

2010年以後,別人去攻大客戶,我反而沉下來服務中小客戶。因為很多高工資的發展中國家,包括土耳其、巴西,大工廠越來越少,小工廠越來越多。隨著物流和通訊發展,小工廠分散點沒問題,而且定製化趨勢下,小工廠的響應速度更快。這個產業的發展趨勢決定了,未來加工和品牌會逐漸分開,品牌是品牌,加工是加工

我覺得,一件事情,只要大家都去搞了,接下來肯定沒有好日子

你看原先O2O、新零售,大家都覺得很好,結果一哄而上,絕對沒有好東西。還有很多人去做平台了,那誰去干平台的服務者?人人都干平台,最後沒有幾個干成平台的。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縫紉機越來越沒人生產,行業都快沒了吧。實際上呢?縫紉機以後增長(機會)不得了。過去的爺爺奶奶,父母們,這些人一年換不了幾件衣服,但你看過去十年,年輕人每年買多少衣服,服裝消費增長了多少?更何況全球有幾十億人口。服裝生產肯定要縫紉機嘛!

貿易戰以後,中國的產能雖然下來了,但越南、孟加拉國的縫紉機需求加上去了,服裝是全球的需求,無非是在中國賣,還是國外賣

現在很多企業搞戰略,看宏觀經濟,其實宏觀對企業的影響極小。我在自己公司里也經常講,發展好的企業都不是看宏觀的。死掉的企業都不是因為宏觀不行。所以,你看宏觀看什麼?任何產業都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任正非:誰請下屬吃飯多,誰升得就快!
從全球製造業的遷移史,看中國製造業未來會怎麼走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