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被譽為「飛將軍」的李廣,一生也未獲封侯?

為啥被譽為「飛將軍」的李廣,一生也未獲封侯?

為啥被譽為「飛將軍」的李廣,一生也未獲封侯?

為啥被譽為「飛將軍」的李廣,一生也未獲封侯?

李廣的名氣要比馮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人大舉侵入,李廣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參軍抗擊匈奴,因為他善於騎射,斬殺敵人首級很多,所以被任為漢朝廷的中郎。李廣曾隨從皇帝出行,常有衝鋒陷陣、抵禦敵人,以及格殺猛獸的事,文帝說:「可惜啊!你沒遇到時機,如果讓你正趕上高祖的時代,封個萬戶侯那還在話下嗎!」從這件事來看,皇帝還是很看重他的。

到景帝即位後,李廣任隴西都尉,又改任騎郎將。吳、楚七國叛亂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從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奪取了敵人的軍旗,立功揚名。可是,由於梁孝王私自把將軍印授給李廣,回朝後,朝廷沒有對他進行封賞,調他任上谷太守。當時,梁王有窺視帝位的野心,李廣缺乏政治上的敏感,引起了當朝皇帝的疑忌。

有一次,皇帝派了一位宦官跟李廣熟悉與匈奴戰事,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宦官逃回到李廣那裡,於是,李廣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把俘虜捆綁上馬之後,卻遠遠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

他們看到李廣,以為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跑上山去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里,照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們這一百名騎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現在我們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用來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擊我們。」

李廣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李廣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麼多,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這樣,匈奴騎兵始終不敢來攻擊。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賓士,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之後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卧。這時正值日幕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領兵撤離了。

武帝即位後。左右近臣都認為李廣是名將,於是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未央宮禁衛軍長官。後來又任命為將軍,出雁門關進攻匈奴。匈奴兵多,打敗了李廣的軍隊,並生擒了李廣。單于平時就聽說李廣很有才能,下令說:「俘獲李廣,一定要活著送來。」當時,由於李廣受傷生病,匈奴人就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用繩編的網兜里躺著。走了十多里,李廣假裝死去,斜眼看到他旁邊的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趁勢把少年推下去,奪了他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殘部,於是,帶領他們進入關塞。匈奴出動追捕的騎兵幾百名來追趕他,李廣一邊逃一邊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殺追來的騎兵,因此才能逃脫。朝廷把李廣交給執法官吏。執法官判決李廣損失傷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敵人活捉,應該斬首,李廣用錢物贖了死罪,削職為民。

李廣和已故穎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一起隱居在蘭田,常到南山中打獵。一天夜裡,李廣帶著一名騎馬的隨從外出,和別人一起在田野間飲酒。回來時,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醉了,大聲喝斥,禁止李廣通行。李廣的隨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說:「現任將軍尚且不許通行,何況是前任呢!」便扣留李廣,讓他停宿在霸陵亭下。沒過多久,匈奴入侵,殺死遼西太守,打敗了韓將軍(韓安國),韓將軍遷調右北平。於是,天子就召見李廣,任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派霸陵尉一起赴任,到了軍中就把他殺了。

李廣為官清廉,得到賞賜就分給他的部下,飲食總與士兵在一起。李廣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物,始終也不談及家產方面的事。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有善於射箭的天賦,即便是他的子孫或外人向他學習,也沒人能趕上他。李廣語言遲鈍,說話不多,與別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畫軍陣,然後比射箭,按射中較密集的行列還是較寬疏的行列來定罰誰喝酒。他專門以射箭為消遣,一直到死。

李廣帶兵,遇到缺糧斷水的地方,見到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喝到水,李廣不去靠近水;士兵還沒有完全吃上飯,李廣一口飯也不嘗。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於為他所用。李廣射箭的方法是,看見敵人逼近,如果不在數十步之內,估計射不中,就不發射。只要一發射,敵人立即隨弓弦之聲倒地。因此,他領兵有幾次被困受辱,射猛獸也曾被猛獸所傷。

沒過多久,郎中令石建死了,於是皇上召見李廣,讓他接替石建任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廣又被任為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的軍隊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許多將領因斬殺敵人首級符合規定數額,以戰功被封侯,而李廣的軍隊卻沒有戰功。

過了兩年,李廣以郎中令官職率領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博望侯張騫率領一萬騎兵與李廣一同出征,分行兩條路。行軍約幾百里,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賓士。李敢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回來向李廣報告說:「匈奴敵兵很容易對付啊!」士兵們這才安心。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漢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拉滿弓,不要放箭,李廣親自用大黃弩弓射匈奴的副將,殺死了好幾個,匈奴軍才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可是李廣卻神態自然,更加註意整頓軍隊。軍中從此都很佩服他的勇敢。第二天,又去奮力作戰,博望侯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才解圍退去。漢軍非常疲憊,所以也不能去追擊。

當時,李廣軍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收兵回朝。按漢朝法律,博望侯行軍遲緩,延誤限期,應處死刑,用錢贖罪,降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和李廣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到武帝時,做到代國的國相。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被任為輕車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達到斬殺敵人首級的規定,被封為樂安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間,代公孫弘任丞相。李蔡的才幹在下等之中,聲名比李廣差得很遠,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沒超過九卿,可李蔡卻被封為列侯,官位達到三公。李廣屬下的軍官和士兵們,也有人得到了侯爵之封。李廣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閑談說:「自從漢朝攻打匈奴以來,我沒有一次不參加。可是各部隊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還不如中等人,由於攻打匈奴有軍功被封侯的有幾十人。我李廣不算比別人差,但沒有一點功勞用來得到封地,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我的骨相就不該封侯嗎?還是本來就命該如此呢?」王朔說:「將軍自己回想一下,難道曾經有過值得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曾當過隴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在同一天把他們都殺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王朔說:「能使人受禍的事,沒有比殺死已投降的人更大的了,這也就是將軍不能封侯的原因。」

李廣不久隨大將軍衛青出征匈奴,出邊塞以後,衛青捉到敵兵,知道了單于住的地方,就自己帶領精兵去追逐單于,而命令李廣和右將軍的隊伍合併,從東路出擊。東路有些迂迴繞遠,而且大軍走在水草缺少的地方,勢必不能並隊行進。李廣就請求說:「我的職務是前將軍,如今大將軍卻命令我改從東路出兵,況且我從少年時就與匈奴作戰,到今天才得到一次與單于對敵的機會,我願做前鋒,先和單于決一死戰。」

大將軍衛青曾暗中受到皇上的警告,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不要讓他與單于對敵,恐怕不能實現俘獲單于的願望。那時公孫敖剛剛丟掉了侯爵,任中將軍,隨從大將軍出征,大將軍也想讓公孫敖跟自己一起與單于對敵,故意把前將軍李廣調開。李廣當時也知道內情,所以堅決要求大將軍收回調令。

衛青沒有答應他的請求,一氣之下,李廣沒向衛青辭行就回到軍中,從東路進發了。軍隊沒有嚮導,迷失了道路,結果,落在大將軍之後。大將軍與單于交戰,單于逃跑了,衛青沒有戰果只好回兵。大將軍向南行渡過沙漠,遇到了前將軍和右將軍。李廣謁見大將軍之後,回到自己軍中。大將軍衛青派長史帶著乾糧和酒送給李廣,順便向李廣詢問迷失道路的情況,還要給天子上書報告詳細的軍情。李廣沒有回答。衛青派長史責令李廣幕府的人員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說:「校尉們沒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現在親自到大將軍幕府去受審對質。」

到了大將軍幕府,李廣對他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打過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去走迂迴繞遠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六十多歲了,畢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吏的侮辱。」於是,拔刀自刎。李廣軍中的所有將士都為之痛哭。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不論認識的不認識的,也不論老的少的都為李廣落淚。

李廣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其一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與匈奴對戰的戰場上,最終不得封侯,對當時的一個軍人來說,是個極大的缺憾。其實,李廣的機會是有的,漢家皇帝也很欣賞他,雖說沒有軍功,但憑著其勇敢也屢次獲得升遷,但命運卻每到關鍵時刻就要捉弄他,按現在的人的說法就是這人點背。最後,漢武帝都覺得他命不好,看來只能怪老天爺了。

大部分人認為,李廣沒有得到重用,是皇帝不知人善任,喜歡用自己親近的人,比如衛青、霍去病等。但是仔細分析李廣的事迹,不難得出以下結論: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不避刀劍,身先士卒,大概沒有人敢和他並肩;但其在深陷絕境時表現出的機智和膽略,又遠高出一般人。缺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在與匈奴接戰七十餘次,盡然掙不到可以封侯的殺敵之數。所以,才常常是奮不顧身的陷入絕境,然後,再機智靈活地上演一場絕地逢生的喜劇。假如真的把他放在大將軍的位置上,我們看到的也許就不是喜劇了。

所謂的史筆如鐵。從李廣的死可以看出,死的不值,太想不開了。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昭君的事迹在正史記載中,僅有幾十個字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