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您為什麼搞起科研那麼勤奮那麼拼?」

「您為什麼搞起科研那麼勤奮那麼拼?」

他為什麼搞起科研那麼勤奮那麼拼?

作者 | 蔡寧

很多年以前,我曾經代表師兄弟請教過導師:「您為什麼搞起科研那麼勤奮那麼拼?」

導師是組裡最勤奮的人,從早到晚泡在實驗室忙忙碌碌。他笑笑說:「因為我實在也沒別的事兒可干。」

在學生時代,科研帶給我的大多是困難、挫折和畏懼。那時候總渴望外出逛逛,或者看看閑書,每天工作時間也都不太長。

但是我畢業以後,自己當了老師,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地也變成一個勤奮的人。我時常在實驗室泡到夜裡十一點,還捨不得離去。有時離家開車去單位,還會有一絲興奮。

我比我的研究生勤奮多了。但是我並不苛責他們,不要求他們和我一樣勤奮。因為年逾不惑的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會那麼勤奮那麼拼。

實際上,搞科研,是容易帶給人樂趣的職業。但這往需要滿足一些前提,此處試總結如下:

1.心態輕鬆,心中沒有壓力沒有包袱,失敗的風險和損失不大。

2.沒有太多的過程監督、干涉和限制。

3.會者不忙,知道怎麼制定計劃安排時間完成任務,目標不太大,挫折感少。

4.能獲得成功的收益,比如榮譽。

5.能體會到行為上的美感。無論玄思、清談、閱讀,還是文字上的雕琢,都能帶給人學術的快感。

6.作息時間比較自由,累了就可以休息。

學校對科研不考核,只獎勵。這樣以來,靜下心搞搞科研,就彷彿業餘愛好一樣,讓人如醉如痴,悠然自得,欲罷不能。我導師想必也一直是這種狀態,因為他經常說「要用一種遊戲的心態去做學問」。

但是學生很難達到老師的狀態。

1.學生的工作,有導師進行過程監督和干涉;

2.學生沒有掌握科研技能,面對的不確定性和需克服的困難太多。

3.學生有限時畢業的壓力。

同樣的道理,不能苛求員工和經理一樣敬業,不能苛求士兵和將軍有一樣的鬥志。

在恰當的情況下,勤奮會是人的天性。人干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孜孜不倦至於忘我。

而當心中有壓力有包袱,或者沒掌握工作技能時,本能地逃避困難也是正常的反應,這是心理上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啟動了。

如果懂得這一點,那就是一個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實這個道理前人早已明白。

《菜根譚》云:「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傅雷也經常告誡青年時代的傅聰,治學從藝,最重要的是要放鬆心情,時時刻刻都要把心態調適到最放鬆的狀態,消除任何"worry"。

可是不知何時起,在中國,「勤奮」常常被扣上一頂倫理的帽子,甚至跟「吃苦」捆綁到一起,變成一種可貴的「美德」。

這種淺陋的觀念貽害匪淺!無數學童受到誤導,形成條件反射,一提學業,馬上聯想到吃苦,最終走向厭學。

作為教師,我只能儘力春風化雨,慢慢地盡量修復學生心中厭學的陰影。

無論是課堂還是組會,氛圍務必要輕鬆愉悅;安排的學業任務盡量簡單化趣味化;時間進度要求也留出很大富餘度。因為年輕人腳步不宜太匆匆,以致錯過生命中春花秋月,許多美好。

我的學生過得比較輕鬆,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成果和進步。幾個學生個個都以累計影響因子7分以上的發表記錄完成了碩士學業。一個學生僅博士一年級,現已依稀具備獨立選題並開展科研的能力。

實際上,如果過於忙碌,可能反而會損害人的思考力,影響科研靈感。這就是八減一大於八,七減二大於七的道理。加班,可以自覺自愿,但不適合被動安排。

欲使人保持思維活力,性靈需要放飛;欲使人工作有幹勁,自由是第一要著。這包括時間安排的自由,人身的自由和計劃實施過程的自由。竊以為實驗室打卡記考勤是較為低級的管理模式,簡單粗暴。

近幾年不少大學的導師都因為這方面的問題爆發過師生矛盾,有些還導致了嚴重的後果,令人扼腕。

古人云:「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導師不助學生逸其心而反勞其形,則謬矣。夫為人師者,教化之道,育人成敗之地,實不可不深察也!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蔡寧科學網博客。

鏈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13429-1169840.html

「您為什麼搞起科研那麼勤奮那麼拼?」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