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冷戰開啟

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就是英國與美國建立「特殊關係」的一次表白。丘吉爾早在二戰後期就已明確指出,蘇聯將是戰後西方的主要對手。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的富爾敦演說聲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鐵幕橫貫歐洲大陸降了下來」,在鐵幕後邊一系列中歐、東歐國家落入了蘇聯的勢力範圍,處於蘇聯影響和「莫斯科高度的控制」之下。他指責共產黨在義大利、法國和世界各地組成「第五縱隊」,對西方文明構成「挑戰和威脅」。丘吉爾呼籲實現「英語國家兄弟般的聯合」,以阻止蘇聯「勢力和主義的無限擴張「。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鐵幕緩緩降落

美蘇合作取代對抗的設想

美國對此反映冷淡。戰後初年,美國對蘇和對歐政策尚在探索制定過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國際政治格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徹底打破了以歐洲為中心,由歐洲列強主宰世界的局面。美國在戰爭期間一躍而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我們知道,1943年4月羅斯福授意雷斯·戴維斯在報上發表了《羅斯福的世界藍圖》一文,提出了他把蘇、英納入自己的合作藍圖,以實現美國充當世界霸主的構想。羅斯福看到了戰後的蘇聯將成為歐亞大陸的唯一軍事強國,他認為通過提供貸款和援助,幫助蘇聯重建經濟,「維持和平」又是共同的需要,蘇聯是會願意合作的。羅斯福是想通過和平緩進戰略來實現稱霸世界的目的。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羅斯福


美蘇對抗時機尚未成熟

二戰後,羅斯福雖已去世,但是,他同蘇聯合作的政策作為一個時代的標誌尚未完全結束,美國還沒有走上同蘇聯全面對抗的道路。美國國內輿論也不同意在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就同英國結成聯盟去對付昨天的盟友蘇聯。此外,二戰結束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情緒重新抬頭,全國人民要求軍隊早日複員,希望美軍能夠儘快撤離歐洲。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時期對蘇推行強硬政策是不合時宜的。1945年9月倫敦五國外長會議是為準備五國(意、保、匈、羅、芬)和約而召開的首次外長會議。美國政府決定利用這次會議發動所謂對蘇強硬外交,時任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會上打起「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的旗號,堅持要求東歐國家實行「自由選舉」,影射蘇聯在東歐擴張勢力範圍。但美國國內對貝爾納斯在倫敦外長會議所推行的「強硬方針」十分不滿。他們欽佩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重大貢獻,懷念和蘇聯人民並肩作戰而結成的友誼,他們希望美國政府與蘇聯繼續友好。即便美國當時的資產階級報刊,「除了孤立的天主教報紙和少數幾家地方報紙以外,仍繼續保有親蘇的調子」,「這種繼續作為戰時(同盟)輿論的動向,還持續了一個時期。」二十年後,約翰·盧卡克斯在《冷戰新史》中描述美國輿論界狀況說:「(那時)剛剛冒頭卻深入而廣泛的美國孤立主義的傾向正在勢頭上。對英國人的猜疑,也許甚而超過對蘇聯人的,還有諸如美國猶太人不滿英國在巴勒斯坦所執行的政策等因素,以及美國知識界和擁護新政派但頗為普通的思想上的激進主義,也盛行一時「。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美蘇


民眾厭倦戰爭

儘管華盛頓的權力階層千方百計地利用戰爭帶來的巨大優勢來建立一種美國統治下的秩序,但大多數美國人顯然已經厭倦了戰爭,看到戰爭結束而終於鬆了一口氣,普遍的反應是,「孩子可以回家了」,要讓他們同意美國去領導舊大陸捲入一場與蘇聯的全面對抗,還需要等待時機,進行輿論上的準備。總統杜魯門自己也承認,隨著歐洲戰爭的結束,「要求軍隊複員的壓力便開始形成了。隨著太平洋敵對行動的結束,公眾要求數百萬軍隊複員的願望也變的強烈了。」在美國人民強烈願望的壓力下,美國政府不得不逐步複員在歐洲的美軍。「1945年6月到次年3月,美國在歐洲的地面部隊的定額從350萬人減少到40萬人。」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二戰勝利之吻

美蘇關係破裂在即

二戰結束後,由於彼此間利益衝突,美蘇之間的摩擦不斷升溫。美國在戰後世界新格局中的一舉一動總是受到另一強國蘇聯的制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也在形成之中,美蘇對抗不可避免。因而,美國政府的權力階層正在制定著如何對付蘇聯的決策。與此同時,英國也將希望寄托在爭取美國輿論,尋求美國支持,重建歐洲均勢,維護自身利益。

所以,丘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是國際反動勢力公開反蘇的信號。在一起策劃演說稿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國務卿貝爾納斯等都曾參與,甚至在去富爾敦的火車車廂里還共同討論過,丘吉爾發表演說時,他們也都在場。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美蘇關係出現裂痕


引導美蘇對抗的輿論攻勢

儘管面臨美國國內的厭戰情緒和國際輿論壓力,但在美國權力階層的精心謀劃和推動下,丘吉爾的這篇演說仍然震動美國朝野。3月6日,美國報刊紛紛發表評論。《紐約時報》說,英美「兩國為同一命運所支配」,應「同情和支持」丘吉爾的建議。《紐約先驅論壇報》則稱丘吉爾的演說是「向市民居住的雜亂無章和破敗不堪的街頭擲去的一束炸彈」。《芝加哥太陽報》則認為丘吉爾是想要美國為英帝國火中取栗,「緊隨著這位偉大而盲目的貴族所高舉的大旗,就會使我們投入這個世界最恐怖的戰爭中去」。美國一部分國會議員雖覺得丘吉爾對蘇聯的抨擊頗近事實,但對於丘吉爾建議美英在聯合國機構之外聯合對付蘇聯這一點,則認為太過火。還有一部分議員認為在1946年初,丘吉爾的建議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提得太早了。特別是當他堅持認為這些建議有助於恢復和保護大英帝國的時候。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是當時美國權力階層與英國不謀而合的傑作。杜魯門意在利用丘吉爾投石問路。丘吉爾在演說中不僅充分表達了英國的意願,同時也道出了美國想說而不便公開說的主張,適應了杜魯門政府的需要。經過輿論界的一番哄炒之後,美國當權集團儘管感到同蘇聯公開決裂的時機尚未成熟,民眾還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政界領導人也有意見分歧,但是,散布蘇聯擴張和威脅的論調開始在美國輿論界佔據了上風。

大國領袖眼中的世界格局——拉美抗蘇,冷戰開啟(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