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選,內塔尼亞胡能否連任?
當過兵、從過商、在政壇摸爬滾打幾十年……作為以色列歷史上執政時間僅次於「國父」本·古里安的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謂是棵「政壇常青樹」。但隨著以4月9日大選臨近,這位政壇老手背負不小壓力:不僅受到前總參謀長本尼·甘茨和前財政部長亞伊爾·拉皮德的結盟挑戰,還面臨司法部受賄、欺詐等罪名指控。身處旋渦,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是否會遭遇拐點?而誰又將執以色列政壇牛耳?
考量
本屆以色列政府任期原定到今年11月。2018年12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政府同意解散議會,提前七個月,於4月9日進行議會選舉。
大選為何提前?不少外媒指出,這與兩重背景有關。
一是以色列國防部長利伯曼的辭職。2018年11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爆發嚴重衝突,局勢不斷升級,有分析認為此輪衝突是2014年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打擊加沙地帶的「護刃行動」後雙方衝突最激烈的一次。
在埃及政府斡旋下,以政府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卻引發以政府危機。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利伯曼不滿「停火」這一結果,宣布辭職。利伯曼是「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領袖,他的辭職使執政聯盟在議會120個議席中所佔席位減至61個,僅靠一個議席維持多數。
第二,按照美聯社的說法,提前大選的直接原因似與一部法案有關。在內塔尼亞胡宣布提前大選這一決定之前,以色列政府正推動一項針對極端正統猶太教派的徵兵法案,要求更多的極端正統派猶太教徒服從徵兵制。「擁有未來」黨領袖亞伊爾·拉皮德支持該法案,內塔尼亞胡執政聯盟中的極端正統派盟友則持反對態度。
那麼,宣布提前大選,有何考量呢?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建認為,執政聯盟內部意見不合、內塔尼亞胡面臨指控等要素,都促使他做出提前大選這一決定。
「如果執政聯盟沒有面臨任何問題的話,沒必要提前大選,如果內塔尼亞胡自信滿滿,不必要急於宣布提前大選」,李偉建說。宣布提前大選並不是內塔尼亞胡個人的決定,是整個執政聯盟遭遇問題後,內部各黨派經過討論的決定。在利伯曼辭職後,執政聯盟已經處於弱多數狀態,如果其他問題引發其他成員退出,執政聯盟會「垮台」。
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東學會高級顧問潘光認為,提前大選有對內塔尼亞胡更有利的考慮。當前,內塔尼亞胡面臨腐敗指控,再往後拖,腐敗問題可能進一步影響支持率。「當下,內塔尼亞胡尚能掌控局勢,美國方面又展現力挺態度,這一時機可能相對有利。但究竟如意算盤能否打響,比較難說」。
較量
以色列黨派林立,利益集團眾多。本次選舉,40多個政黨將角逐120個議席。
根據2014年修訂的選舉法,只有獲得3.25%以上選票的政黨才能根據得票數按比例分配議席,獲得61席及以上的政黨可以單獨組閣。歷史上,以色列從未出現過一個政黨單獨組閣的情況,歷屆內閣都是由數黨組成的聯合政府。
本次大選的一大看點是藍白黨與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的「對決」。
在政治上,甘茨尚屬新秀——去年年底,他創建「以色列韌性」黨,但這位昔日總參謀長的手段卻「不一般」。今年2月,本尼·甘茨領導的「以色列韌性」黨與前財政部長亞伊爾·拉皮徳領導的「擁有未來」黨結成「中間派」同盟,取名「藍白黨」,約定勝出即「輪流執政」。
前國防部長摩西·亞阿隆和另一名前以軍總參謀長阿比·阿什克納齊也同意加入這一新聯盟。有分析人士認為,兩黨各自投入選戰並不具備優勢,一旦結盟,可大大縮小與利庫德集團的差距。
在38年的軍旅生涯中,甘茨在以色列國防軍中擔任過不少重要職務,包括2000年以軍撤出黎巴嫩南部時的指揮官,以及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義開始時西岸的指揮官,2011年至2015年,甘茨出任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一職。戎馬生涯的經歷成為甘茨競選宣傳的資本。有外媒認為,甘茨是內塔尼亞胡的一個有力挑戰者。
外交立場方面,藍白黨與內塔尼亞胡有相似之處,以爭取溫和派右翼人士的支持,如在伊朗問題上措辭強硬,呼應內塔尼亞胡在巴以衝突上的立場,避免提及「兩國方案」等。同時,藍白黨也「抓住」內塔尼亞胡的腐敗醜聞,以此做文章。
輿論分析人士認為,藍白黨的吸引力已經結出果實。曾參與內塔尼亞胡2009年競選活動的政治策略師羅尼·里蒙表示,「選民將決定競選活動的命運,雙方都在和他們對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目前,在大多數選舉民調中,藍白黨領先利庫德集團少數幾個席位。據以色列《新消息報》的一項民調顯示,藍白黨預計將獲得30個席位,利庫德集團預計獲得26個。
勝算?
儘管藍白黨可能獲得更多席位,輿論認為,「政壇常青樹」內塔尼亞胡獲得組閣權從而連任的可能性仍很大。
第一,這與以色列的立法有關。以色列總統將正式決定由誰來組建下屆政府。在以色列體制下,選舉名單獲得最高票的政黨,不一定就是會被總統授權組閣的政黨。
第二,兩位領導人可能都需要依靠較小黨派的支持才能組建聯合政府。這方面內塔尼亞胡擁有明顯優勢,一些規模較小的右翼政黨已承諾支持他。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較小的政黨仍需要越過3.25%的選票門檻。
面對政壇的分化組合,內塔尼亞胡也在蓄力。在「以色列韌性」黨和「擁有未來」黨宣布結盟前一天,他搶先宣布利庫德集團與極右翼黨派「猶太人家園黨」結盟。
《紐約時報》稱,「如果這次選舉是對內塔尼亞胡政績的全民公投,那麼他將樂於參與其中」。
內塔尼亞胡的執政「成績單」頗具亮點。
不少經濟學家將2009年內塔尼亞胡執政以來的十年稱作「黃金十年」。失業率降低,收入攀升,赤字基本上得到控制,科技行業表現亮眼。據CNBC報道,2009年以來,以色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0%。另外,就業市場也蓬勃發展。傳統上,極端正統派和阿拉伯社區勞動力僱傭率較低,但在內塔尼亞胡領導下,這一比例顯著提高。以色列民主研究所所長約哈南·普萊斯納指出,選民們都注意到了經濟的強勁。
此外,內塔尼亞胡領導地位無可取代的原因之一是其「安全先生」的美譽:他是最了解如何在充滿敵意的中東環境中保護以色列的領導人。內塔尼亞胡一直打安全牌,強調以色列面對的一系列外部威脅,稱自己是「唯一有資格保衛以色列安全、引導國際關係的候選人」。
隨著大選臨近,內塔尼亞胡還在外交方面頻頻發力。3月中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到訪以色列,大選前兩周,內塔尼亞胡訪問美國,出席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年度政策會議。而美國總統特朗普也頻頻送上「助攻」:不僅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將美駐以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更承認耶路撒冷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
美聯社指出,在以色列,無論誰入主白宮,與其保持密切關係都被視為一項重要資產。內塔尼亞胡的競選團隊也利用其與特朗普的關係,把他塑造成一位與世界領導人有私人關係的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大選前夕,內塔尼亞胡還與俄羅斯、巴西互動。大選五天前,內塔尼亞胡到訪俄羅斯,討論敘利亞局勢等問題。俄方還表示將協助以色列尋回1982年黎巴嫩戰爭中剩餘以色列陣亡戰士的遺骸,這是以色列選民極其看重的行動。而巴西新總統博索納羅的到訪,被視為內塔尼亞胡的又一場外交勝利。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政治學家魯文·哈贊表示,藍白兩黨的軍事資歷,使得內塔尼亞胡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展現外交成就,而不是扮演傳統的「安全先生」。哈贊說:「換句話說,他正在利用相對優勢,表達『如果你不選我,不管誰來接替我,都無法達到我帶領以色列到達的高度,我們的地位會大幅下降』。」
拐點?
儘管存在諸多優勢,政治影響力也非同一般,但內塔尼亞胡的競選前景蒙著一絲陰影。今年2月底,總檢察長曼德爾卜利特宣布對內塔尼亞胡提起貪腐指控。這一指控會否成為內塔尼亞胡政治生命的拐點?
李偉建指出,一般而言,這一指控是讓內塔尼亞胡下台的有力法律武器。如果以色列國內有力量希望他下台,且所有證據充足,將直接影響內塔尼亞胡的選情。但主要有三方面影響這一法律程序,一是民意,民眾對內塔尼亞胡支持度較高,高院需全盤考慮如何行動對以色列有利;二是美國因素,美以最近互動頻繁,美國當下展現力挺態度,也有為內塔尼亞胡助選的考慮;三是反對派力量不算太強,影響力等各方面不如內塔尼亞胡。
潘光則認為,此前以總檢察長表態將對內塔尼亞胡提起訴訟,表明這一程度比一般調查更嚴重。但內塔尼亞胡仍有可能連任,一方面與美國的支持有關,另一方面內塔尼亞胡立場強硬,打安全牌,對以色列人的胃口,另外在外交方面,在內塔尼亞胡領導下,以色列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潘光補充說:「但也不否認有他當不上總理的可能性」。
影響
美國消費者與新聞商業頻道CNBC指出,自從1948年以來,以色列每次選舉的首要問題都是安全,當4月9日以色列人前往投票站時,這一點仍不會改變。但是,經濟也成為影響選民投票的一個主要因素。
阿拉伯裔人的投票也是一個影響因素。以色列阿拉伯裔人口約佔總人口的20%,投票率高,可能會增加進入議會所需的選票數量,從而影響較小黨派。但本次選舉,阿拉伯裔選民的投票熱情似乎有所減弱,部分原因在於阿拉伯政黨人士爭奪權力導致分裂,選民由此感到失望。
《衛報》指出,無論是利庫德集團勝出,還是藍白黨領先,獲勝的優勢都將十分有限,民眾或對下屆政府的穩定性和「壽命」產生懷疑。
如果內塔尼亞胡繼續執政,他可能很快受到刑事訴訟的影響。李偉建認為,大選結束後,腐敗陰影仍將繼續籠罩內塔尼亞胡。但考慮到連任,及美國將在適當時候提出中東計劃,地區關注點將轉移,對其腐敗指控的關注度可能降低。
而無論誰成為以色列下一屆領導人,中東地區形勢可能面臨嚴峻挑戰。李偉建稱,以色列大選之所以引發地區乃至更大範圍的關注,主要在於以色列大選對地區形勢的影響。一是以色列政壇的變化可能會對以同巴勒斯坦、其他周邊阿拉伯國家等關係產生直接影響。此次大選中,有希望獲勝的利庫德集團和藍白黨均在巴以問題上持強硬立場,巴以局勢短期內難現轉圜。
二是以美關係。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作出幾個重大決定,下一步怎麼辦有待觀察。特朗普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將美駐以色列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均引發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不滿。
另外,選舉之後,美國可能要推出所謂的「巴以和平計劃」,這一計劃目前十分神秘,推出可能產生重大反響。「美國遲遲不推出這一計劃,也與以色列內政有關」,李偉建說:「美國也在評估。我個人認為,美國和以色列之間可能已進行磋商,或達成某種協議。美希望以有一個相對穩固的政權,又與美國保持相對密切關係,對特朗普來說,推出這一計劃可能得到支持。如果換一個領導人,該計劃能否按既定計劃推出,或者進行修改,都存在變數。」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