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高致死,高耐葯,還殺不死……這菌在醫院裡肆虐了10年,還能拿它怎麼辦?

高致死,高耐葯,還殺不死……這菌在醫院裡肆虐了10年,還能拿它怎麼辦?

去年5月,一名老人被送往美國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布魯克林分院接受腹部手術。在醫院的驗血報告里,醫生髮現他感染了一種新的真菌,Candida auris, 耳道假絲酵母菌,也被稱為耳道念珠菌。

這種真菌感染對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是致命的,而且對這種真菌感染的治療方法目前還不充分,醫院的醫生們只能迅速將這位老人隔離在重症監護室里。

在醫院住了90天後,這位老人還是不幸去世了。但導致他死亡的這種真菌卻還頑強地留存在這家醫院裡,房間的天花板、地板、電線、水槽、窗帘、牆壁、器具上到處都是它的蹤跡。醫院不得不動用了一些特殊的清潔設備,甚至拆毀了一部分天花板和地磚才消除乾淨。

之所以那麼難消除,是因為耳道假絲酵母菌具有非常強的耐藥性,部分甚至能對於目前已有的三種主要抗真菌類藥物全部具有耐藥性,同時它的致死率還非常高。

所以,它也是被看作是人類目前面臨的耐藥性病菌中的頭號威脅。

這些耐藥性強的病菌的出現、給建立在抗生素、抗真菌藥物的基礎上的現代醫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緯度的、可怕的難題。

根據華盛頓醫學院報道,目前每年全球大概有70萬人感染了此類耐藥性病菌,平均有16萬會在感染後因此死亡;如果繼續任由這些耐藥性病菌發展,到了2050年,每年全球大概會有1000萬人死於此類感染,超過因癌症死亡的人數。

然而,直到感染並致死的人數已經多達萬計,公眾對這種耐藥性病菌感染的問題卻知之甚少。

每當媒體想要針對一次次案例細細追問時,西方很多國家醫療系統的官員們卻做出了相似的反應:迴避、拖延、甚至刻意向公眾隱瞞耐藥性病菌的感染和傳播問題。

而他們給出的理由也大致相似:面對這種耐藥性病菌感染的爆發,公眾也無能為力,既然知道了也沒用,如此何必讓大家徒增恐慌呢?

普通公眾面對耐藥性病菌問題,真的毫無還手之力嗎?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耐藥性病菌的飛速發展和傳播?

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在這一場新的「人類與病菌」的戰爭中,找到新的勝利的方法,重新獲得主導權呢?

【耐藥性病菌的出現,是抗生素、抗真菌葯濫用的結果?】

在了解耐藥性病菌到底危險在哪裡前,可以先來簡單回顧一下,為什麼對於現代人來說,普通病菌感染聽起來並不危險。

然而對於以前的人來說,經常摔傷了腿,然後感染就掛了。 或者被貓貓狗狗咬傷,然後感染就掛了。 體內感染了一些細菌,處理不好然後就掛了.... 這其中的最大原因,都是因為細菌感染。 之前的人,對於感染的治療手段比較少。

一直到1940年代初濃縮的青黴素被研製出來並在二戰中廣泛使用,人類才算是找到了一種穩定的、易於使用的、不良反應較少的對抗病菌感染的武器。

在那之後,科學家們順著青黴素的方向,分離出了更多不同種類的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這極大地降低了人類由於感染導致的死亡率。可以說,青黴素的發明是人類戰勝致死微生物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

直到今天,人們都還在依靠各類抗生素治療各種病菌引起的疾病。

不僅對付人類的疾病,也用來對付人類珍視的農業作物的疾病。抗生素、殺菌劑在農業方面的廣泛使用,大大的提高了農業產量,保證了牲畜們的健康。

可以說是抗生素、殺菌劑就像是人類面對致病微生物的一把利劍,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里,給了人類無往不勝的力量去戰勝各種感染。

但是,耐藥性病菌的出現,讓這把利劍失效了。

這就像是病菌界在被人類的抗生素摁在地上打了半個世紀後,終於培養出了一堆新的戰士:它們對抗生素不敏感,能夠產生一些特別的物質,反殺原本要殺死它們的抗生素。

而這些耐藥性病菌的大範圍,說到底也是人類造成的。

雖說具備天然耐藥性的病菌在自然界中本來也是存在的,但當人類開始長期大範圍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後,原本占多數的不耐葯的菌株被殺死了,而有耐藥性的菌株倖存後,就開始大量繁殖。

這就像是抗生素等藥物的壓力,給致病菌們製造了一個「優勝劣汰」的環境,讓那些更強的耐葯病菌被篩選出來,從而發展出新的一代都具備耐藥性的病菌。

所以,過去幾十年里,一直都有科學家們在呼籲,要警惕抗生素和殺菌劑的使用。抗生素和抗菌藥物的濫用,最終一定會導致具備強耐藥性的致病菌類的出現。而人類對新的藥物的研發速度,能不能更得上細菌們更新換代的速度,還是個大大的問題。

但是警告歸警告,科學家們提醒的危險,對普通大眾而言彷彿是一個事不關己的未來。普通人們最關心的,永遠是眼下的安危和利益:人生病了,抗生素就在手邊,用了就能迅速擺脫病痛,不用卻可能會面對傷病死亡威脅;農作物生病了,抗生素農藥近在咫尺,用了就能保證作物健康成長,不用這一季收成可能全歸為零…

大眾對抗生素的依賴性,從個體角度而言,實在是難以苛責。於是,情況就如同科學家們所預料的那樣,耐藥性病菌在人為的優勝劣汰的環境中,一步步發展到了今天:

一個又一個具有耐藥性病菌被發現,

一種又一種曾經有效的抗生素,在新的敵人面前失效了,

許多人因此患病、去世,而醫學界還沒有找到對付這種耐藥性病菌更好的辦法。

在大眾還沒有感知到的時候,這種危險已經在全球蔓延開了…

【因為公眾無能為力,所以沒必要告訴他們?】

在明白耐藥性致病菌類的危險後,就能明白目前人類面對的是怎樣棘手的一個健康難題。

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領導人正式在聯合國大會上呼籲,要求各國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採取更多的限制措施,以應對耐藥性致病菌的危機。但是,不管怎麼呼籲,醫院、診所、農業中過度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仍在繼續。於是新的耐藥性病菌仍然在不斷出現和傳播。

一項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數據,清晰地展現了當下耐藥性病菌的危險:在2010年時,美國每年平均有2.3萬人因耐藥性病菌的感染而死亡;而到了2019年時,美國每年因為這類感染死亡的人數,已經增加到16.2萬;與此同時,全球大概每年有70萬人因此死亡。

而一項由英國政府資助的研究表明,則揭示了耐藥性病菌的發展趨勢:

雖然目前來說,這些受耐藥性致病菌類威脅最嚴重的,主要還是那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新生兒和老年人、吸煙者、糖尿病患者等。但除非開放出更有效的新葯,且嚴格地限制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否則到了2050年,全世界範圍內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此類耐藥性致病菌類的感染,超過每年因為癌症死亡的人數。

光從數字來看,問題已經如此嚴重了,為什麼普通人們似乎依然感覺不到危險?

其實,這種「不知情」,並非是因為對這個問題感到麻木或者媒體不作為選擇刻意不報道,而是國外一種流行於醫院和政府相關機構的政策引起的:對於這些耐藥性病菌的感染病例、致死病例,醫院和地方政府都不願意透露太多,因為害怕被看作是感染中心,害怕影響醫院聲譽。

所以在疫情發生時,醫療機構選擇不對公眾公開;一直到疫情已經發展到瞞不住的時候,才回過頭來解釋:公眾知道了也於事無補,何必徒增恐慌呢?

而上文中提到的目前最危險的「頭號耐藥性病菌」耳道假絲酵母菌,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出現到爆發,拖延了快10年才被公眾知曉…

【為了醫院聲譽,就能隱瞞疫情,那今後的患者怎麼辦?】

目前世界上關於耳道假絲酵母菌的最早的記錄,是2009年時,在日本一名女性的外耳道分泌物中發現的。雖然在那次檢查中,日本的醫生髮現這是一種新的病菌,但當時它看起來是無害的,與其他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的病菌非常相似。所以即使發現它有耐藥性,也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在那之後直到2016年,幾乎所有發現了耳道假絲酵母菌的醫院,都沒有對公眾發布關於這種病菌爆發的信息。

2015年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傳染病專家Johanna Rhodes博士接到了倫敦郊外的醫療中心Royal Brompton的請求支援的電話,表示醫院在幾個月前發現了耳道假絲酵母菌,但經過重重努力醫院發現無法清除它,它已經在醫院紮根了。他們希望博士能來醫院幫助團隊確定這種真菌的遺傳特徵,最終找到徹底清理它的辦法。

(Rhodes博士)

Rhodes博士聽到後感覺大事不妙,迅速趕往醫院指導醫院消除這種真菌。在她的指導下,醫院的工作人員用一種特殊裝置,在住過耳道假絲酵母菌感染患者的病房裡,噴射過氧化氫噴霧。理論上噴霧能夠沖刷房間里的每個角落和縫隙,並殺死這些真菌。

噴了一周後,工作人員們在房間中央放了一個沉澱板,上面有一些凝膠,可以作為任何倖存微生物生長的地方。工作人員們以此來檢測一周的噴霧殺菌是否成功,但最終心情沉重地發現,在那塊塗了凝膠的沉澱板上,只有一種生物在頑強生長,就是耳道假絲酵母菌。

耳道假絲酵母菌還在生長、傳播,但關於它的消息卻被封鎖了起來:這個醫院是一個專門治療肺部和心中疾病的醫院,吸引大量來自中東和歐洲各地的富裕的患者。如果向公眾公布消息,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讓大家把這個醫院「誤看做」是一個被感染的中心,但當時的感染情況並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最終Royal Brompton只向英國政府報告了感染情況,但英國政府卻沒有將這件事向公眾公開。

一直到2016年6月底,才有一篇醫學論文揭露了Royal Brompton的這次疫情爆發。根據這篇論文信息,當時醫院裡有50例感染了耳道假絲酵母菌的病例,但醫院只是將ICU關閉了11天,並將重症監護病人們轉移到了另一層,除此之外並沒有對此事進行任何別的公告。

在這篇論文發出之後,醫院面對媒體的質問最終才承認了隱瞞疫情一事。表示之所以沒有發新聞稿說明疫情的事情,只是為了不讓公眾感受不必要的恐慌。

同樣的情況,2016年還出現在了西班牙的瓦倫西瓦的另一家醫院裡:在這個有992個床位的醫院裡,出現了372名攜帶耳道假絲酵母菌的患者。其中有85人不僅僅是攜帶,還出現了血液感染的情況。最終有41%的感染者,在30天內死亡。

這樣高的致死率無疑是讓人恐懼的,也許是為了安撫大眾的恐懼,醫院在之後發布聲明表示,在一個月內殺死這41%患者的,不一定就是耳道假絲酵母菌。或許只是死於一些別的潛在疾病。這個聲明之後,這所醫院再也沒有針對此事發布任何公告。面對記者的採訪邀請,醫院的醫生和負責人也都統一拒絕了,因為這關乎醫院的公眾形象。

這種說法無疑是會激怒大眾的:

人們有權知道哪些醫院出現了感染疫情,以此來為自己的就醫去向做出更好的選擇。

尤其是那些要做手術的人,更有權利知道自己所在的醫院中有沒有可能會讓自己患病致死的超級病菌。

【美國疾控中心發布警告:一半的耳道假絲酵母菌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

他們原以為可能每個月只會出現一兩個病例,然而實際情況是,這個郵箱在幾周內就被各種病例報道郵件塞滿了,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多年前就出現了的病例。

例如,在2013年5月時,就有一名來自中東的61歲女性患者,在紐約住院治療肺部問題時,感染了耳道假絲酵母菌並最終去世。然而當時醫院在檢測出病菌時並沒有考慮太多,一直到三年後疾控中心收集相關信息,才想起把這個病例發送出去….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美國目前已經發現了587例感染了耳道假絲酵母菌的病例,大多來自紐約、新澤西和伊利諾伊,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耳道假絲酵母菌感染者在90天內死亡。

通過對這些病例的研究,醫生們發現超過90%的耳道假絲酵母菌,至少對1種主流抗菌藥物有耐藥性;有30%的耳道假絲酵母菌至少對兩種主流抗菌藥物有耐藥性;還有一少部分,居然對全部三種主要抗菌藥物都具有耐藥性。

這種致死率和耐藥性是非常可怕的,而醫學界們到現在都無法確定,這種耐藥性真菌最初是起源於哪裡。但卻可以肯定,它已經迅速傳播,並快要「無處不在」了。

目前從已經公布的情況來看,至少有包括韓國、巴基斯坦、印度、南非、肯亞、科威特、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英國等至少12個國家報告發現了耳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病例...可以說除了南極洲,基本每個大洲都有這種病菌的蹤跡了,但這並不能代表這種病菌已經開始在洲際間傳播。

生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不同地方發現的耳道假絲酵母菌的基因有四種不同的形式,同一國家或者大洲的耳道假絲酵母菌非常類似,不同大洲的卻差異非常大。而這種差異,意味著這些病菌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出現分化了,所以不可能是來自於同一起源地。但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會幾乎在同一時間段爆發並擴散。

荷蘭的科學家Vallabhaneni博士推測,這種「不同起源地的耐葯病菌在同一時間的爆發」聽起來難以置信,但可能就是人類在農業上大量使用抗菌劑的結果:在世界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常見農作物,都離不開抗菌類農藥的培育。

目前在這些大量使用抗菌劑的土地中,都發現了耐藥性菌類的存在,耳道假絲酵母菌可能也是其中一種。這些原本可能沒有出頭之日的病菌,在蟄伏了數千年後,由於人類在農業上大量使用殺菌劑,導致它們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在別的耐藥性病菌被淘汰後,它們終於脫穎而出。

追溯這些病菌的原始來源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了解它們為何能發展至此,並找到對付它們的辦法,才是目前的緊要任務。

【免疫力低下者成為高危人群,除了隔離又能怎樣?】

在2016年美國疾控中心發起警告後,全球範圍內關於這種病菌的認識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有了更多的認識卻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時,大多數人們面對這種威脅的第一反應,都是且只能是遠離。

國家報道,在美國芝加哥,一些養老院里50%的居民身體中都檢測出了耳道假絲酵母菌。攜帶並不代表感染和致病,但在這些醫院裡的護工,都在報道公開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慌:害怕接觸居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們,尤其是那些被檢測出攜帶病菌的人。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紐約的一些醫院裡:醫院裡的年紀大的患者因為抵抗力弱,往往也更容易成為這類病菌的受害者,他們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歧視和「隔離」。

比如,29歲的女性Jasmine表示,去年春天她去醫院探望她感染了耳道假絲酵母菌的72歲的父親時,發現父親躺在沾滿了自己糞便的床上已經一個小時了,他一直在呼喊護士,希望有人能來幫他帶他去廁所,但是一個小時里一直沒人回應:有醫生和護士,隔著房間窗戶看到了他,卻選擇視而不見,因為他們知道他感染了耳道假絲酵母菌,害怕被傳染而不敢去碰他…

最終,Jasmine的父親順利出院了,並被告知他身上的病菌已經被清除了。可是,在面對媒體採訪時,他們一家卻還是選擇匿名:他們也不願意再和這種病菌沾染上任何關係,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感染過這種病菌而區別對待他…

目前,雖然還沒有找到對付這種耳道假絲酵母菌感染的確切有效的辦法,但根據這些病例研究的經驗來看,這些病菌的感染主要是在醫院裡發生的。而醫院通過更好的環境清潔和感染控制,有助於阻止這些病菌的傳播。

另外,感染病菌的人群主要是年長者或者本身患有嚴重疾病的病人,所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也對阻止這種病菌的傳播有一定作用。

但總的來說,如果不能找到限制抗生素、抗菌類藥物濫用的方法,下一次更嚴重的耐藥性病菌感染疫情的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面對耐藥性病菌這個新的威脅,或許作為普通大眾,只能保持警惕的姿態,保護好易受感染的人群,等待類似於青黴素那樣的利劍再次出現,讓人類在這場和病菌的作戰中再次尋得勝利…

ref:

https://www.nytimes.com/2019/04/06/health/drug-resistant-candida-auris.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ndida_auris

https://www.cdc.gov/fungal/candida-auris/index.html

--------------------------------------

化塵入凡:人類藥丸.jpf

壞壞UU:耐葯菌問題從十幾或者說幾十年前國內國外就一直有各種醫療科研工作者們在努力了,包括噬菌體,包括中草藥植物提取物等,但是,還是很難…細菌不斷進化升級的太快了…革命仍需努力

胡可聰:噬菌體比抗生素優秀的地方在於噬菌體跟細菌一樣也在不斷進化,噬菌體的研發已經進行了人體試驗,效果十分好,有望取代抗生素。葯企早已對抗生素停止研發了,研發成本越來越高,但效果越來越差。

今天睡前刷牙了嗎:它們想活著,我們也想活著,那麼究竟誰能活下來

人笨錢少zZZZ:其實……體內真菌感染真的很麻煩,可供選用的抗真菌葯其實不多的,遠不如抗生素種類多。不說多了,就是腳氣這種體表的真菌感染都麻煩,何況體內真菌感染

櫻桃琥珀與香檳玫瑰:所以現在對抗生素的使用越來越嚴苛,。希望通過這些科普能建立起普通人對抗生素謹慎使用的認知,謹遵醫囑,藥店也要按處方售賣抗生素。如果有耐藥性細菌,感染反覆發作,強烈建議竭盡所能掛排得上醫院的感染門診號――一個正和體內耐葯菌打持久戰,希望能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醫學康復患者的自白

胡可聰:之前看的超級細菌紀錄片說醫院就是個培養超級細菌的地方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她以為自己不孕不育,經歷3年痛苦治療。卻發現問題出在渣男丈夫身上!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