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為何能造就如此多的世界一流大學?
文/小王子
中世紀大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產生與歐洲中世紀社會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對於一個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的大陸來說,能產生如此之多大學並躋身於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定與大學誕生和發展的深厚積澱密不可分。
那麼歐洲中世紀大學到底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呢?興起的大學又產生了何等影響呢?
01中世紀城市提供的經濟基礎及衝突中產生的自治特權
大學是歐洲中世紀的產物,具體地說是歐洲城市的產物。它於12 世紀末至 13 世紀初首先出現在巴黎、博洛尼亞和牛津等城鎮中。大學出現之前的西歐,教育幾乎被教會所壟斷。在中世紀早期和中期,修道院學校、主教座堂、學校和教區學校是教育的主要承擔者。不同與坐落在僻靜山間的修道院,中世紀大學最先出現於城市中。
圖/教會壟斷下的教育
羅馬帝國衰落後,城市再度興起。11世紀以後,城市發生了明顯變化 :人口重新開始增長、商業再度繁榮、手工業呈現振興態勢。物質生活的改善,為提高精神生活和豐富知識領域創造了必要前提。
首先,城市交通更為便利,一般位於陸路要道之上或在水路碼頭的附近,使來自四面八方的學人向同一地點彙集;堅實城牆又為城中居民提供必要的保護;其次,因為中世紀的大學沒有固定的校園和校舍,大學所用的房舍大多需要向市民租賃,而城市居民可向學人提供足夠多而且寬敞的房間,解決來自異地的教師和學生們的住宿問題以及教學需要的教室問題;再者,學人們其它生活需求和日常用品也必須依靠城市市場來供應,例如食品、衣服、藥品、筆墨、紙和書等等。
因此在 12 世紀,以教學和寫作為職業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城市中大量出現。城市中的居民接受教育的熱情不斷升高,使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在這一時期被重視,出現了「十二世紀的文藝復興」。最古老的大學就是孕育並誕生於這一歷史時期中。
圖/博洛尼亞大學—西方最古老的大學
學人社團(中世紀大學)與民眾團體(城市居民)兩個不同群體的人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它們之間就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關係和往來。一方面是大學與城市之間的矛盾和對抗——即「城鎮與學袍(town and gown)之爭;另一方面是具有積極的一面,從歷次衝突事件中,中世紀大學逐漸爭取到了更多的自治權利和學術特權。
彼此熟識、互相信任的市民們將來自各地的教師和學生組成的「學人共同體」視作一種安全隱患。而事實也證明了,中世紀大學的學人與城市的居民之間摩擦不斷。中世紀城市史的文獻中時常出現大學生與市民之間的治安紛爭,比如大學生的偷盜行為、酗酒滋事、調戲婦女、賴賬不還等等。有時甚至傷及人命,造成大學與城市之間的全面對抗。
圖/大學生造成的社會問題
大學與城市作為兩個獨立的法人,它們之間也會產生涉及整體利益的經濟糾葛和法律糾紛。在每次衝突的開始大學一般都處於劣勢,然而在王權或教權的庇護下,大學向王室和教廷申訴並獲得了諸多的特許權。
大學經過歷次爭端逐步獲得了罷課和遷徙的特許權;對大學學人的司法權和審判權掌握在大學教師手中或者在教區主教的治下。其根本原因在於中世紀大學實質是學人共同體,學人們將自己看作在某城內組成的社團,而並非隸屬於某城的大學。這種非隸屬關係直接導致大學在必要時整體遷徙。因為每當大學遷出城市時,都會使城市在經濟上和聲譽上蒙受嚴重損失。所以,從長時間段看,大學在「城鎮與學袍」之爭中其實是獲利一方。
02西方法律的觀念支撐
大學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與法律意識的轉型相關聯,可以說是古羅馬社團精神在中世紀的延續。中世紀的城市是由於世俗的商業目的所建立的,需要管理社會的實用知識,使被忽略而尚未被完全忘記的古羅馬法律再次奇蹟般的復活。
在11世紀晚期和12世紀西方開始將法律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予以教授和研究。學生們為了保障自己的權利、利益及提供法律保護,贏得對教育事業的控制權,促進與城市市民之間的相互安寧,參照行會組織,基於自己的民族組成了許多「同鄉會」,將羅馬法的社團觀念和法則運用其中。
03宗教影響下的十字軍東征
阿克頓曾言:「宗教是歷史的鑰匙」,西方文化被稱為基督教文化,中世紀大學的起源就與基督教密切相關。而提到基督教就避不開一場重要的戰爭: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西歐大陸的戰爭禍水引向穆斯林異教徒,1095~1296年間持續了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給東西方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它客觀上為西歐的城市化和大學運動創造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的環境。另一方面,伊斯蘭和歐洲的接觸使歐洲的高等教蓬勃發展起來。
歐洲中世紀大學產生的學位制度使其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學」,學位制度的影響甚至還波及了整個歐洲社會。歷經了八百年的風霜洗禮,學位制度的結構和內涵始終保持著顯著的同一性,我們現在的學位無論是名稱頭銜還是等級劃分甚至是授予的儀式,很大程度上都在延續著歐洲中世紀的傳統。
04培養大批專業人才,滿足社會人才需求
歐洲中世紀大學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社會對於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學興起後則通過學位制度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滿足了社會日益增長的需求。對此科班總結道:「總的來說,中世紀大學培養的畢業生既能夠勝任專門化的職業工作,又是社會有用的成員:他們構成了中世紀社會勞動力的精英。他們是輿論的製造者,是引導社會力量的必不可少的支柱。中世紀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受過訓練的頭腦,它們將影響政治觀點和形成教會的政策。在對中世紀社會具有根本作用的儀式形態鬥爭領域,大學培養的有才幹的人才所具有的創新才能有了施展的機會。」
05推動知識傳承,孕育近代科學
在古代社會和中世紀早期,知識是通過個體的方式傳授的,而大學則把各專業的知識系統化、理論化地提供給學生,並且發展出了一套標準的教學模式和考試評價體系,使得知識的傳承有了組織和制度的保障,並且實現了人才的批量化「生產」。
中世紀知識史專家愛德華·格蘭特指出:「科學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中世紀創造了一種智力背景,在這種背景中,自然科學才作為嚴肅的學科發展起來,它也提供了觀念和方式,對這種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十字軍東征和翻譯運動給大學帶回了大量的希臘和阿拉伯的科學著作,從 12 世紀初開始,各個大學普遍開設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托勒密的天文學、阿拉伯的哲學和科學,還有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倫理學、邏輯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為中世紀大學提供了本質上以科學為主的教育,為近代科學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06增強階層流動,促進社會公平
中世紀貴族世襲,各行各業也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一個人的命運基本上在他出生之前已經被決定了。但是大學的誕生改變了這一狀況,學位使得任何階層的人都有了社會晉陞的希望。這一社會功能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的學生,他們為了獲取知識和社會晉陞的希望,千里迢迢來到巴黎、博洛尼亞、牛津等城市求學,甘願忍受短則四年長則十幾年的枯燥學習。
歐洲中世紀大學的學位代表著一份崇高的榮譽,碩士和博士的頭銜更是意味著一種權威和地位,是競爭政府機構和教會職位的重要砝碼,有了學位就有了獲得高貴地位的機會。學位制度給予了中下層人士晉陞的希望,在客觀上增強了中世紀時期各個階層的流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的實現。
參考資料
[1]《「哈羅德·珀金之謎」-中世紀大學起源探究》
[2]《西歐中世紀大學與城市關係之探微》
[3]《中世紀大學是教會大學?》
[4]《大學之名的中世紀起源與考釋》
[5]《淺析歐洲中世紀大學學位制度的影響》
TAG:明清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