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人生的成長其實是斷舍離的過程。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事事較真,一定要爭個明白。等到年紀漸長你會發現,其實不再事事較真,是內心成熟的表現,這個不是靠裝出來,而是活明白的人悟出來的。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一、懂得「眼不見為凈」定律

有個曾經開過飯館兒的人這樣和朋友說:「如果想去飯館吃飯,就不要去想後廚是什麼樣的,否則一定會影響食慾」。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在菜里,發現一隻死蒼蠅,一定會大倒胃口;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看到後廚,只看到美味佳肴,心中一定不會有什麼不開心的感覺。

這是人心理上一種自我欺騙的習慣,因為人們太容易被自己雙眼所看到的表面現象蒙蔽,從而不去透徹分析事情的真正情況,在心理學上將這種情況稱為「眼不見為凈「定律。

眼不見為凈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好心態。比如,一棵白菜,它看起來葉子翠綠,幫子也嫩白、嫩白的,吃起來也有一種甘甜的感覺,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這棵白菜都是無可挑剔的。

然而種過菜的人都知道,想讓蔬菜長得好,關鍵是肥料用得好,最好的肥料就是人和動物的糞便。由此看來,如果對所有現象背後的本質都要看個一清二楚,恐怕連自己在厭食的時候,都難以接受。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二、學會黑和白之間的灰色,懂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策略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眼不見為凈的事情比比皆是。有的時候我們要將自己的雙眼瞪得大大的,不斷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蒙蔽。而有的時候,我們卻必須採取一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尋找一種平衡和慰藉。

就如這個世界從來不是按照黑白來區分。小時候,我們總是習慣分好人與壞人。但是長大後,才知道人性是複雜的,好人也可能做錯壞事。壞人也曾有好的行為。

如果我們習慣用黑白來區分這個世界,往往會讓我們陷入一種極端的境地。而了解人性的複雜,我們就不會過於執著某個結果,而是知道萬事萬物皆有可能。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會有複雜的一面,包括我們自己,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特質,所以對於別人無關緊要的缺點,不妨採用一下「眼不見為凈定律」,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去看待一切。

當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不是說,對待任何事情都含混不清。當我們面臨原則上的問題時,我們依然就要將雙眼擦亮,不放過絲一毫的細節。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三、懂得二八定律,學會抓大放小

心理學上還有一個二八原則,意思是人生中其實影響我們格局往往是百分之二十的事情。這個定律告訴我們,我們要學會抓大放小,如果我們事事都嚴格要求,芝麻大的分歧也要爭論不休,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許多麻煩,殊不知,很多事都難以爭論出絕對的對或錯。

而抓住最根本的原則,對待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們可以試著接納與包容。尤其是對待別人的過錯,我們無需斤斤計較,而是去看他整體的好與壞。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自己從小到大犯了多少錯誤。如果老師、父母將這一切都放在心上,還一一地指出並批評勢必會嚴重打擊我們做事的積極性,使我們變得被動而懦弱。

心理學:為什麼我們不要事事較真,這三個心理學定律告訴你答案

因此,很多時候雖然他們看到了,但會默默地原諒我們,尤其對於無傷大雅的小毛病,他們都採取二八原則,這會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

生活在這個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我們需要用不較真的心態來時刻保持自己內心的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代表著一種寬容,一種對人生的領悟。

萬事不必太過於計較,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去追其原委,既沒有多大意義,還會影響自己原本擁有的好心情,這又何必呢?

而人生的本質,叔本華曾說是困難的人生,所以哪有事事如意,生活,哪有樣樣順心。所以,學會不和別人較真,才知道很多事情不值得。

不和自己較真,則是因為傷不起,不和過去往事較真,因為沒意義,不和現實較真,則因為還要繼續,我們在不較真的態度中,更好活出了自己。


今日話題:你會事事較真嗎,歡迎留言與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若心學 的精彩文章: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