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我們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仇人的?
探索
04-08
01
近日,吳綺莉與女兒吳卓林又起衝突!
吳綺莉報警稱女兒將自己反鎖在屋內,擔心她有危險。
可是在出動了大批消防人員後,才發現原來只是吳綺莉想借警方聯絡女兒。
母女倆已經有近20天沒有互通音信了。
對於吳綺莉的報警,吳卓林只是冷漠地建議媽媽去看醫生。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對母女的命運,就像相互纏繞的藤蔓。
吳卓林9歲之前,連上廁所吳綺莉都要抱著。
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儘力給女兒最好的生活。
可同時,她也自稱「是個瘋媽媽」,對待女兒很嚴厲。
她表示:「小孩子不教是不行的,你不讓她害怕是不行的,要讓她知道她媽是會拚命的那種人,所以她到現在都很害怕我。」
她曾經讓女兒雙手舉起厚重的《辭海》罰站兩小時,只要放下來就會被打;女兒不肯睡覺時,罰她不停地抄寫「我不睡」,直到凌晨5點。
甚至在女兒割腕自殘時,她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反而認為不要制止孩子,讓她去經歷這種痛就會改過。
當女兒用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也無法喚醒母親時,我們看到的是:
吳卓林報警抓捕母親;
寧願流落街頭也不歸家;
多次割腕自殘,手臂上布滿密密麻麻的血痕,令人觸目驚心;
抽煙、喝酒、剃陰陽頭;
甚至公開出櫃,與同性女友高調結婚。
曾經的乖乖女,用驚世駭俗的方式,反抗自己的血脈至親。
父母扭曲的愛,是孩子仇恨你的開始。
02
吳卓林說:「從始至終,我都只要求空間。」
空間這個詞,對很多孩子來說,太奢侈。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父母用自己的設想來規劃孩子的人生,要求孩子在他們認為正確的道路上行走,卻從不曾聆聽孩子們內心的聲音。
在愛的禁錮下,孩子們找不到能容納他們的空間。
像吳卓林一般疏遠母親已屬克制,更極端的是演變成人倫慘劇。
加拿大有一位華裔女孩詹妮弗曾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住在家裡,就像是被軟禁。如果沒有父母,生活會更好。
詹妮弗的父母一直對女兒嚴加管控,以至於成績下滑的詹妮弗只能以偽造大學錄取通知的方式,來讓父母覺得所有事情仍在他們的掌控之內。
詹妮弗的父母和所居住的房子
即使「上大學」後,父母對詹妮弗仍然有著各種「不準」:不準談戀愛、不準化妝、不準和朋友外出參加派對……20多歲的她從未去過任何朋友家裡。
在「上大學」的謊言被戳穿後,暴怒的父母更加強了對她的控制,手機電腦全被沒收,強制與男友斷絕來往,一切行蹤均被監管。
在無從反抗的怨忿中,她竟雇兇殺害自己的父母,想要用父母的死亡來換取最渴望的自由。
詹妮弗的父母至死都想不到,唯一的女兒變成了以性命糾纏的仇人。
豆瓣上曾有一個「父母皆禍害」小組,成員一度達12萬之眾,發貼近千頁。
在一片絕望與陰暗中,我們看到:兩代人撕扯掙扎,彼此吞噬,相互活成了對方的枷鎖。
這些悲劇都源於一個可怕的現實:借愛之名,行控制之權。
03
「我是一個機器人,只要輸入程序我就會照做。曾經,我的主人無論吩咐我什麼,我都會乖乖去做。
轉眼之間十七年過去了,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開始不聽使喚,無論主人輸入任何修復程序,都無法將我修復。
主人手足無措了,他們將我所有的程序全部刪除清空,無論好壞。」
這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這是央視耗費十年打造的紀實片《鏡子》的開場白。
在這部紀錄片里,介紹了三個不同的家庭:都有「一心為孩子好」的父母,和暴戾乖張的孩子。
父親感嘆:現在和兒子就像仇人一樣。
兒子則發出宣言:沒有人願意一輩子過別人的生活,即便這個人是我的爸爸。
他們反抗父母的方式,就是抽煙、酗酒、打架、早戀,把父母反對的事情,全部做一遍。而對於父母「好好讀書」的希望,則加以抗拒。
他們以這種方式,來宣告自我意志的存在。
中國父母的一大特色語言就是:我都是為你好。
可是,我還看過這樣一句話:他們總是給我最好的,卻從沒問過我想不想要。
從孩子降臨到人世起,父母就向孩子的生命中注入自己的觀念,意圖將孩子變成另一個自己。
因此,當孩子想要獲得自己獨立的生活與世界,必然將要背叛父母。
所謂「叛逆」,只是太想做自己的主人。
而那些將自己與孩子牢牢捆綁在一起的父母,一旦孩子意欲掙脫,便會歇斯底里。
他們對孩子的反叛是恐懼的,因為他們習慣了兒女們的順從,惶恐於他們長大成人的掙扎。
於是,雙方成了不可調和的敵人,在彼此眼中面目可憎,互相以『愛』的名義殘殺。
04
李月亮曾經講過自己兒子的一個故事。
她帶9歲的兒子去剪髮,要求理髮師盡量剪短些。
兒子當場表示反對。可是李月亮對理髮師說:「聽我的,越短越好。」
結果,差不多剪了個光頭。兒子當場就哭了,說太丑了。
剪髮事件的後遺症就是,兒子幾乎一個學期不肯剪髮,頭髮長得令老母親崩潰。
萬般無奈之下,李月亮只好道歉:「對不起,媽媽上次沒考慮你的感受,是媽媽的錯。」
話音剛落,兒子就淚崩了。
他抹著眼淚說:「就是你的錯,可是你一直都不承認!」
真的是父母在等一句「謝謝你」,而兒女們在等一句「對不起」。
這就是我們的通病,我們會無意識地去為孩子作主,一廂情願為他們做「最好」的安排,卻不願意認真體會他們的感受。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這都是一個事實:
尊重與理解多麼珍貴,控制與馴服又多麼常見。
記得前年,我兒子做錯了一道題,他將鉛筆倒過來,用鉛筆頭的橡皮去擦。
我覺得鉛筆頭的橡皮太小,不好用,就拿了一塊大橡皮給他,說:「小橡皮不好用的,我就喜歡用大橡皮。」
可是兒子頭也不抬地對我說:「我為什麼要按你喜歡的去做?我和你不同。」
這句話真是振聾發聵,我呆了半天,回憶起好像在我20歲的時候,也對我媽說過類似的話。而現在,6歲的兒子將這句話還給了我。
我看著眼前的這個小人兒,竟然有一絲暗暗的歡喜,我分明感到小傢伙正在一點點地試探他在這個世界的定位。
孩子們的每一次任性與叛逆,都是對做自己的嘗試。
他們在積蓄力量,來迎接生命中的海闊天空。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中國式親子關係:你不聽話,就是錯。
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中國式獨立:沒和爹媽翻臉,就不算長大。
其實,孩子渴望愛,父母也賦予愛,既然有了一個充滿愛的開頭,何不共同譜寫一個明亮的結尾?
千萬別因為「愛」,把孩子變成了仇人。
既然相愛,何必相殺。
願每一位父母與孩子,都能給愛找一個更好的出口。
愛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只如你所願。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