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空軍主力!服役27年多次墜毀 中國這一戰機到底怎麼了?
利刃鴨子
時下,在人民空軍龐大的裝備體系中,我國自主研製的戰鬥轟炸機——"飛豹"JH-7的話題度並不是那麼太火爆,它的風土早已被殲-10、殲-11B、殲-16和殲-20等國產先進戰鬥機蓋過,一旦有關於它的話題,也多同飛行事故有關。然而,筆者想起在90年代,在航空雜誌上看到"飛豹"時,再遙想到我國電影《衝天飛豹》依然比較激動。"飛豹"這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十分先進的戰機,其問世也是中國首次以"競標"開展的機型,當時,"飛豹"把設計更加激進的強-6可變後掠翼戰鬥轟炸機,和性能更加保守的JH-8戰鬥轟炸機擊敗了,"飛豹"則是一款比較折中的方案。
"飛豹"、強-6、JH-8方案的出現,同1974年西沙海戰(我軍大獲全勝)有直接關係。我軍在這場戰爭意識到,雖然我軍勝利,但是敵方如果出現規模更大的海上艦隊以及海軍航空兵,我國因沒有可以前來支援的多用途戰鬥機將失敗,這是十分可怕的,因此研製一款機動靈活的並能進行支援的多用途戰鬥機顯得十分有必要。"飛豹在"1977年正式立項,是轟-5轟炸機後續機型。到了80年代則改名為殲轟-7(JH-7)。
同採用變後掠翼的強-6,以及和殲-8II戰鬥機布局類似的殲轟-8僅不同的是,"飛豹"採用了兩側進氣,機翼採用上單翼設計。"飛豹"則是中國"西學東漸"的典型代表做,整體布局上,和歐洲的"美洲虎"攻擊機相近。在那個年代,有礙於中國的航空工業水準較為落後,"飛豹"的氣動布局已經不先進,這位日後該機頻發事故埋下了伏筆。
1988年,"飛豹"完成首飛;1992年,"飛豹"正式服役,自1977年立項已經走過了15年。在這一期間,行業機關與軍隊領導的現場辦公會就已經召開了九次。迄今已經服役27年的"飛豹",如今依舊為我國對地打擊的主要空中平台。人民空軍裝備採用全新航電系統的新"飛豹",也就是殲轟-7A,這是2000年以後的事兒了。
就像前文所述,"飛豹"是一款頻發事故的飛機。根據相關統計,"飛豹"事故的死亡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0%!從1996年到2019年,"飛豹"共發生了約19次一等事故,導致我軍有18名飛行員犧牲。"飛豹"的氣動設計缺陷等問題,其帶來的陰霾一直籠罩在"飛豹"上。我軍目前擁有50架JH-7,230架JH-7A,如果按照19架計算,墜機率約為6%,在23年的時間裡損失了19架已經非常高了。
"飛豹"戰機採用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應用比較廣泛的高位後掠翼,並且將進氣道安排在了機身兩側,採用單垂尾設計,同美國F-111和蘇聯的蘇-24類似,雖然其設計參考了外國經驗,但總體依然很保守,失速的情況很容易出現,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飛行員會疲於應對,進而導致事故發生。
上世紀九十年代,人民空軍的思想由國土防衛,轉向到了攻守兼備。因此有鑒於"飛豹"不具備優秀自衛能力,且無法滿足人民空軍的多用途作戰需求。為此中國從俄羅斯購買了蘇-30MKK,但該機使用的發動機推力不足,全天候打擊能力不突出等問題困擾著空軍,殲-16多用途戰鬥機因此誕生,其動力、航電和武器等水平已可以和美國的F-15E媲美。
在殲-16沒有大規模列裝前,"飛豹"依然是我國對地打擊的主力,且其十分適合應對低價值目標。但是,隨著未來我軍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因此高性能的殲-16則是我軍保持優勢的重要保證,曾經的主力、不可靠的"飛豹"勢必會被殲-16等更加先進的戰鬥機取代,以適應我軍軍事戰略發展的需要。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