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清明上河圖》的傳奇經歷

《清明上河圖》的傳奇經歷

打開一幅5米長的畫卷,看到清明時節的北宋都城汴梁,車水馬龍,人流如織,街頭的店鋪、貨棧、客舍鱗次櫛比,來往的船隻穿梭於汴河之上……一派都市的繁華盛景躍然紙上。

這就是宋翰林圖畫院待詔張擇端利用幾年時間創作的《清明上河圖》,真實生動,技法高超。

當張擇端把自己歌功頌德的傑作獻給當時在位的皇上宋徽宗時,一向喜愛書畫的宋徽宗大為讚賞,用他著名的"瘦金體"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成為收藏《清明上河圖》的第一人,此畫也因皇帝的收藏而價值倍增,一鳴驚人。

公元1127年,金兵大舉南下,攻破汴京城,金兵擄走了徽、欽二帝,洗劫了宮中的寶物,《清明上河圖》也隨之落入民間。這是《清明上河圖》第一次出宮。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後,在攻佔金朝和南宋城池同時,元朝人接收了大量的珍貴書籍和字畫,《清明上河圖》也被幸運地收進了元朝的皇宮。

《清明上河圖》第二次進宮後,很快被內務府的一名裝裱匠用掉包計,用一個仿本偷偷地把原作換了出來,然後把原作以高價賣掉了,於是這幅畫第二次被盜出皇宮,流落到了民間。

明嘉靖年間,這幅珍貴的名畫藏在陸完家裡。大奸臣嚴嵩正四處搜尋,都御史王思質得知後,花800兩紋銀從蘇州人王彪手中購得贗品獻給嚴嵩,嚴嵩信以為真非常高興。嚴嵩府上的裝裱匠湯臣認出是假貨,便以此要挾王思質,令其出40兩銀子賄賂自己,但王思質對其不予理會。湯臣惱羞成怒,在嚴嵩設宴歡慶時,將圖上舊色用水衝掉,嚴嵩在眾人面前大為窘迫,以後便尋機將王思質害死,臨摹此畫的王彪也因此受到牽連,被抓去餓死獄中。

陸完死後,他的兒子因急等錢用,便將《清明上河圖》賣至崑山顧鼎臣家,後被嚴嵩父子強行索去。隆慶時嚴府被抄,《清明上河圖》再度進入了明朝內府。這是它第三次入宮,後來被權重一時的太監馮保盜出宮,《清明上河圖》第三次出宮再度流落到了民間。

清朝時,這幅畫先後由乾隆進士陸費墀、畢沅收藏。後因畢家抄斬,《清明上河圖》第四次進宮。

1911年以後,被清末代皇帝溥儀以賞溥傑為名盜出宮外,並由溥儀帶到長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溥儀在倉皇潰逃中,將《清明上河圖》流散到了民間,第四次散出皇宮。

1946年解放長春以後,解放軍幹部張克威同志,通過當地幹部收集到偽滿皇宮流散出去的珍貴字畫十餘卷,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1947年,張克威同志調到東北行政委員會工作,臨行前他將這十餘幅捲軸交給了當時開闢東北革命根據地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林楓同志。

《清明上河圖》經林楓之手進了東北博物館,後來又調到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存。從此,這幅歷盡磨難的名畫找到了永遠的歸宿。

《清明上河圖》的傳奇經歷

小鏈接

《清明上河圖》有多少個版本?

由於《清明上河圖》的名氣,後代的好事者才不厭其煩地複製無數的仿本和偽本。目前國內外公私所藏有60多個版本,我國內地、美國、法國、英國和日本都有收藏。這些繁簡不一的版本,究竟哪一卷《清明上河圖》才是宋代張擇端的真跡呢?

經學術界長期探討論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版本,該版本流傳有序,題跋、印鑒歷歷可數,著錄在《石渠寶笈三編》里,又在清宮珍藏,較多的人認為北京的卷本為張氏真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