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農民版畫家:用時4年創作「新巴渝十二景」
此圖與本文無關,圖片源自網路
綦江農民版畫家李宗順,歷時4年創作完成了版畫作品《巴渝十二景》。4月1日,筆者在李宗順家見到了他創作的版畫作品。李宗順說,這是他對農民版畫的一次大膽創新,拓印上更追求色彩的厚重感和層次感。
突發創作靈感
李宗順創作《巴渝十二景》,始於2015新巴渝十二景評選公布那天。李宗順說:「綦江農民版畫的創作素材取材於綦江本地的鄉村風情,看到《重慶晚報》上公布的新巴渝十二景時,我突發創作靈感,如果用綦江農民版畫的形式來表現巴渝十二景,會是怎樣的效果呢?」
此圖與本文無關,圖片源自網路
有了這個想法,李宗順便開始收集巴渝十二景圖文資料,也試著創作了兩張,但創作出來的作品並不理想。為什麼不理想?李宗順最終找到了原因:太過於寫實,構圖太呆板,色彩變化少,畫面沒有靈魂。
怎樣才能讓自然景觀活起來,有血有肉,富有靈氣呢?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了,因為他創作的素材來源於網路圖片,而且基本上是照搬照片上的畫面。要想抓住景區的特點,讓景區充滿靈氣,必須到景區實地考察,親身感受景區的美。
於是,李宗順擬定了一個考察計劃,他從身邊的「古劍山雲海」開始,一邊考察一邊創作,花了3年多時間,完成了《巴渝十二景》的構圖。「自然景觀最不好表現的是動感,比如永川竹海,風吹竹葉動,要想讓畫面上的成片竹林動起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宗順說,這12個景區,每個景區他都有三四個構圖,最多的是永川茶山竹海,他前後構思了6張草圖。
尋找景區靈魂
景區除了花草樹木的美麗,還有人文歷史的積澱,人文是景區的靈魂,靈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怎樣讓景區的靈魂活起來呢?
在景區考察時,李宗順發現每個景區都有許多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比如,武隆仙女山的由來就出自於民間傳說。李宗順眼前一亮,神奇的民間傳說就是景區的靈魂。於是,他將民間傳說故事融入版畫創作當中。照母山森林公園,遠觀鬱鬱蔥蔥,猶如一條綠色長龍,蜿蜒起伏。李宗順在構圖中大膽地把起伏的森林想像成一條長龍,巴渝十二景就有十二個不同的形象。
此圖與本文無關,圖片源自網路
拓畫版畫比繪畫難度大,特別是細節的拓印難度更大。構圖、刻版是前兩次創作,拓印又是一次創作,拓印的成功與否,決定了這張版畫最終的命運。李宗順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反覆探索拓印手法,才拓印出《巴渝十二景》版畫成品。
「《巴渝十二景》的創作吸取了綦江農民版畫的藝術精華,大膽地將自然景觀與民間傳說的情節進行時空組合,構圖誇張浪漫,色彩厚重。」《巴渝十二景》版畫創作完成後,得到了同行的認可,綦江農民版畫院院長桂煥勇認為,這是綦江農民版畫的一次大膽嘗試,雖說藝術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就版畫體裁來說已經超越了綦江本地風情。
目前,李宗順的版畫新作《巴渝十二景》已經送到綦江農民版畫院,不久就將展出與觀眾見面。
藝術貴在創新
今年72歲的李宗順是東溪鎮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版畫創作,30多年來,他創作的《撲蝴蝶》《晨曲》《山鄉風情》等70多件農民版畫作品,先後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精品展」等大型美展中獲獎,其中12件作品入選《全國農民繪畫展文獻集》等選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李宗順創作的《晨曲》入選2011年第十二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三屆中國重慶文化藝術節展覽,還被作為重慶市文化禮品送到亞運會組委會。《晨曲》代表李宗順版畫藝術的最高成就,作為綦江農民版畫的代表作,先後20多次被國外藝術家和博物館收藏。
「藝術貴在創新,農民版畫也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李宗順希望自己的版畫不斷創新。文|張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