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省事的」1首詩:1句話複製3遍,卻成家喻戶曉經典名作

古代「省事的」1首詩:1句話複製3遍,卻成家喻戶曉經典名作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大全,一共收錄了311首詩,涵蓋了春秋之前的所有經典著作。因為這些詩歌問世的時間實在是太早了,所以很多詩作的原作者都不可考證。《詩經》的詩歌內容廣泛,不僅涉及到愛情、朝堂,甚至還有描繪農民春耕風情的作品,這也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之一。

說起《詩經》,現代人最熟悉的就是那首情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首詩十分出名,但是詩經里還有一首詩,被譽為史上最省事的一首詩。這首詩一共分為三段,這三段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有一個字不同。但即使作者這麼偷懶,也沒能阻止這首詩成為後人心中的經典。

這首詩叫做《國風·王風·黍離》,在詩經的彙編者心中,它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因為它是《詩經》的第一首詩,是整部《詩經》的開端。這首詩的第一段是這樣的: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這首詩分三段,另外兩段跟第一段幾乎一樣,各自只有一個字的區別。

在第二段中「彼稷之苗」變成了「彼稷之穗」,第三段中變成了「彼稷之實」,其他的字句完全相同。這首詩最出名的就應當是這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了,雖然整首詩中它被「複製粘貼」了三次,但是還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至今日在不少小說和電視劇中還都在引用。

文學家們對於這首詩的解讀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這首詩是在描寫周朝覆滅之後,從前的貴族們看見殘損的宮殿廟宇心生感慨,故作此詩。也有人說這首詩應當寫的是被迫流浪乞討的窮人,因為沒有攢夠盤纏不能回鄉探親的無奈之情。更有人提出這應當是一首愛國詩,詩的原作者應當是一個戰敗的士兵,一面鬱悶戰爭的失利,一面哀傷自己何時才能回到家鄉。

雖然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眾說紛紜,但是有一點是大家都認同的,那就是這首詩看似一直在重複,來回的複製粘貼,但這首詩的作者是故意而為之,並不是所謂的「偷懶」,只是一種寫作手法而已。不管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到底如何,整首詩透露出來的憂傷、哀怨之情是顯而易見的。

作者之所以重複段落三遍,也是為了凸顯這種輾轉反側,抑鬱不得的悲傷。雖然詩句中的景色描寫很少,但是卻通過苗、穗、果三個字寫出了季節的變遷,世事的難料。再加上這首詩的用詞較為直白、幹練,所以普通百姓也能看懂。來回重複的三個段落,也方便後人譜曲演唱,十分朗朗上口。這也就是這首詩能夠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作的根本原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心可法 的精彩文章:

「溜須拍馬」怎麼來的?拍馬起源於蒙古人,溜須卻跟吃飯有關
趙匡胤被宰相「坑」後,內心暗暗生氣,罰宰相:3個月背出1本書

TAG:史心可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