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標準有多好?好到無法想像

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標準有多好?好到無法想像

「王天下者食天下,皇帝以天下養」,作為一國至尊的皇帝,自然需要至高的伙食標準,才能配得上至尊的身份了。清帝每天的御膳分為主食、副食和小菜三方面。


清帝的伙食

主食有:東北的粘高粱米粉子、山西的飛羅白面、陝西的紫麥、寶雞的玉麥、蘭州的挂面、山東的抻面、博粉、廣西的葛仙米、河北的福壽字餑餑、山東的耿餅、安徽的青餅,以及北京玉泉山的黃米、豐澤園的白米、湯泉的紫米。

副食有:直隸地方的豬、乳羊、雞、野雞、鴨,崇文門每年春季進的黃花魚、秋季進的銀魚,直隸保德州冬季進的石華魚,山東進的麒麟菜、海帶、紫菜、吉祥菜、魚翅等,兩淮地區進的風乾豬肉、糟鵝蛋、糟鴨蛋,湖廣進的銀魚乾、蝦米,外蒙進的鹿肉乾,長蘆鹽政進的豬、羊、雞、鴨、魚等。

小菜有:山東的扁豆、鳳尾菜,浙江的醬菜,江蘇的小菜,福建的閩姜等。此外還有鮮魚、鮮果等。


清帝進膳

清朝的飲食特點:一不吃牛、二不吃狗、三南北口味皆有、四以滿族風味為主、五主要烹調方法為蒸燉煮燒。

像乾隆皇帝的一次早膳(早上六點開始),就有燕窩燴糟鴨子熱鍋一品、燕窩掛爐鴨子熱鍋一品、燕窩鴨絲熱鍋一品、燕窩白鴨子一品、口蘑拆肉一品、托湯鴨子一品等,基本上都是火鍋,便於加熱保溫。

而且乾隆是極會養生的專家,總結了前代滿族的飲食習慣,對宮廷的飲食結構加以調整,葷素搭配。規定皇帝、太后、皇后的每日飲食標準是:每次進膳用全份膳48品;每天用盤肉16斤、湯肉10斤、豬肉10斤、羊2隻、雞5隻、鴨3隻、蔬菜19斤、蘿蔔60個、蔥6斤、玉泉酒4兩、青醬3斤、醋2斤和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棗等。

乾隆皇帝注重飲食,不像他父輩那樣節儉,康熙多吃菜食,少吃肉類,甚至還自己種米(除了喜歡吃鰣魚外,康熙稱得上是一個勤儉的皇帝)。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寫三國,次寫明清,其餘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史首丘 的精彩文章:

元朝的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TAG:狐史首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