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在逗孩子的時候,身為父母的你在做什麼,對孩子很關鍵
對於中國人來說,好像逗小孩是一種習慣。相信你一定被這樣問過,或者是你也這樣問過其他的孩子:
"小朋友,你的吃的能給我吃嗎?"
"不給"
"你真小氣,連這麼點東西都不願意分享,你是小氣鬼。"
"給"
"我不吃,你吃吧。"
對於我們大人來說,這就是逗逗孩子而已,看看孩子是不是會大方的分享,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孩子內心是無語的:你到底要我怎樣?
像這樣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說:"你的媽媽生了小弟弟就不愛你了。"、"這麼晚還沒來接你,你爸媽不要你了。"......有時候甚至爸爸媽媽們也會問問自己的孩子:"爸爸媽媽,你最愛誰呢?只能選一個"
很多人覺得這樣沒什麼,就逗孩子玩嘛,有什麼關係?可是真的沒有什麼關係嗎?豆豆的媽媽懷了二胎以後,豆豆的鄰居每次都會給豆豆說:"你媽媽要生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就不要你了。"豆豆才3歲怎麼會懂玩笑話就哭著回家了,他覺得媽媽不愛他了,不要他了,這對於孩子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小孩子在沒有自己的是非判斷之前,是很容易相信大人們的話的。因為他們的認知有限,覺得父母和長輩就是權威的化身,所以他們的玩笑,會讓孩子信以為真,還會讓孩子們產生自我懷疑。
就像同樣是這樣的玩笑,你要是給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這樣說,孩子可能會對你嗤之以鼻,這是因為孩子的認知已經能足夠分辨這是個玩笑還是個事實了。而對於年紀還小的幼童來說,他們是真的會信以為真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例子都是,孩子長大了,但是因為小時候消化不了大人的玩笑,在成長過程中會一直伴隨著不安全感,有時候還會對自我和他人產生認知的偏差。
所以,父母們不僅要避免自己不要拿這種無聊的手法來逗孩子,還要機智的化解別人逗孩子,比如說:
1、 避開揉捏孩子的臉
看著孩子胖嘟嘟的可愛小臉蛋,誰都想要上前去揉捏一下。但是,偶爾揉捏一下可以,但不要經常這樣做。
小孩子的皮膚嬌嫩,如果經常被捏的話,有很大的可能會損傷口腔內的黏膜,從而引發炎症;或者是會刺激到寶寶腮腺,導致口水分泌過多,而大量的口水長時間浸濕皮膚,很容易就會造成濕疹和皮炎。有的甚至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寶寶的臉部發育,損傷面部神經,損害寶寶的顏值。
如果朋友想要捏孩子的臉蛋,這個時候,你可以在手還沒碰到孩子的臉的時候將孩子抱起來,然後拿著孩子的小手像朋友握手一樣作邀請動作,這樣既回應了朋友對孩子的喜愛,又避免了揉捏孩子的臉蛋。
2、 不要拋扔寶寶
拋扔寶寶或者是用力搖晃寶寶,這些也是大人們常拿來逗孩子的一種方式,因為孩子"飛高高"的時候就會非常的開心。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作,因為你讓孩子作"自由落體"運動時,難免會因為重力的原因,用過大的外力接寶寶,這時候很有可能夾持、損傷寶寶的脊柱。
不光如此,有的還存在其他的安全隱患、比如說周圍的環境,或者是萬一失手,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所以,無論怎樣,都盡量不要拋扔寶寶,逗寶寶開心還是有很多的方式的,比如比較經典的捂著自己的臉,然後突然打開,並發出"喵~"的一聲,寶寶就會很驚奇,接著就會笑了。
3、 清楚回答擾亂孩子認知或讓孩子感到不安的問題
就比如說我們上面說的那種:爸爸媽媽不要你啦,可以在孩子旁邊說:"才不會呢,爸爸媽媽會永遠愛你的。"這樣既解開了孩子的疑惑,還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還有就是顛倒孩子認知的,孩子明明說的是對的,為了逗孩子故意說錯,這種家長們要是看到的話也要及時制止,然後清楚地回答給孩子正確的答案。
不要因為害怕別人說你或者是孩子,開不起玩笑什麼的,有的甚至會覺得你敏感、過度保護孩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孩子認知還有限的年齡裡面,有的時候玩笑就是真理,所以不要開玩笑。
在孩子的認知處於萌芽的時期,當孩子被逗弄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堅定地站在孩子這邊,給孩子正確的答案和支持,這樣會讓孩子的內心更有底氣,也會更自信:看們不管你說什麼,爸爸媽媽會和我站在一起,支持我。
最後,樹苗媽媽想說: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被戲弄,是父母的責任。不要被別人所謂的開不起玩笑而左右,你要明白,面對認知正在逐漸建立的你的孩子,你有責任和義務給孩子正確的認識引導和庇護,而這就是為人父母中很重要的一課。
更多育兒知識請專註微信公眾號【寶媽成長百科:baomariji | 與寶媽共成長,精選育兒經驗,分享寶寶成長樂趣,打造寶媽最愛的成長樂園!】
版權申明:凡本公眾號內容註明【原創】的,內容版權歸本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本公眾號;未標註【原創】的,圖片與文字內容均轉載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圖片和文字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謝謝!
TAG:寶媽成長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