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成佛之道140節: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樣的狀態不一樣的煩惱

成佛之道140節:慈悲喜舍的修行,不一樣的狀態不一樣的煩惱

修定深淺的階段,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所謂禪就是靜慮,與定相應的靜慮。其實靜慮的意思是定慧均等,佛法中也重四禪,也就是色界的禪,在往上做,是四空處定,也就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這四空處是世俗的唯心定,只剩下心識而已;因為色根已經沒有用了,無色界是因為色根已經逐漸不用,也不起什麼作用,所以叫做世俗的唯心定,定的心理更深,但智慧反而減少,所以佛陀不贊成我們往無色界去。所謂的出離三界,不是要出離色界定,無色界定,其實在欲界就能夠超越了,

因為能不能超越時間的關鍵是智慧,佛陀再跟禪師修行的時候,也修到了非想非非想處定,但是沒有因為這樣而得解脫。因為是真的外道也能夠離欲界煩惱而得初禪,叫做離欲喜樂地,離開初禪的煩惱而得到二禪,離開二禪的煩惱而得三禪,一三禪煩惱而得四禪,離了四禪煩惱也可以到無色界,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因為非想非非想處是不能離的,所以就沒有辦法得解脫生死。四禪四空處,成為八定,也就是四禪八定,這是世間出世間的共法,修行只到四禪是為了加強智慧的能力,讓第六意識不受干擾。佛教是修什麼定呢?如果是人天乘來說的話,

會從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定修行,就是從人直接入菩薩道,人要入菩薩道,慈悲喜舍四無量定是很重要的。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定的人,比較歡喜,柔軟,喜歡喜悅的氣氛。如果直接觀呼吸修行,可能會有一些障礙;有一個出家人禪修觀呼吸以後,總覺得修行時有人吵鬧,他在二樓觀呼吸修行時,總覺得三樓頂上的水塔在漏水,他聽到了,其實這禪修的能力算是很大了,但是她在抱怨漏水聲音影響了她的修行,這就是說明,觀呼吸修行,心量不是很大。不是所有的觀呼吸修行人,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沒有慈悲喜舍的修行,心量小比較僵硬,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修行,不會受到外界的聲音所干擾,心性比較柔軟,比較和生活貼近。而且在觀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時候,也不斷的擴充我們的心量,

心裡會接受冤親債主,和我們有違緣的人,以及我們不認識的人,對我們最怨恨的人,並且真心祝願他們安穩健康快樂,那種怨氣會慢慢的消失,歡喜心增強。什麼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定?慈是給人以安樂,悲是憐憫眾生的苦,喜是同情他人的喜樂,這個同情不是對人可憐的那個同情,而是感同身受,別人的喜樂就是我們的喜樂,別人修行的好,我們就隨喜功德,其實如果是凡夫的話是會嫉妒的。所謂舍就是不落二邊,不管是怨恨我們的人,還是親人,一切平等。所以透過舍心,增長智慧,因為舍心就是怨親平等。這樣的修行,因為我們起了善意、善念,改變了怨親的因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修禪凈密 的精彩文章:

TAG:實修禪凈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