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死從國外偷回幾根藤,造福千萬中國人,如今此物在我國很常見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國家之間的經濟活動和貿易交往逐漸變多。也因此,一些原生於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物種,可能藉助於人為因素或者其它途徑移動至另一個國家,在新的環境中生長繁殖。而這些物種即被稱為外來物種。
引入外來物種是非常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會讓這種新生物泛濫成災,危害原有生物的生存,嚴重時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我國就發生過不少這種惡劣的外來物種入侵的事件,例如曾經在我國池塘里瘋狂擴散的水葫蘆。不過好在後來通過科學化的管理方式我們有效地制約了它的野蠻生長,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也有不少外來物種的良性引入造福了一方人,比如說甘薯。甘薯現在是我國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物。但是它其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外來物種。在400多年前,我國是沒有甘薯的。它是一個名叫陳振龍的人從呂宋島,也就是現在的菲律賓帶回來的。
陳振龍生活在明朝萬曆年間,是一名福建籍商人。在南下到呂宋島經商時的一次宴會上,他偶然吃到了餐桌上的甘薯,感到十分美味。而經過進一步的了解後,他發現這種食物非常適合栽種,不僅對生存條件要求比較低,能夠抵抗乾旱的環境,而且甘薯本身是飽腹佳品。於是他便想要把甘薯帶回國,進行大面積的種植和培育。
但是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當時的呂宋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人設置禁令,不允許把甘薯帶出去。陳振龍想要把它偷偷藏到貨物中,但是兩次都被監察人員查出,受到了嚴厲的批評和懲罰,不過他並沒有灰心。第三次,他買了幾根薯藤,把它們喬裝打扮,混做汲水繩,終於逃過了檢查。於是,陳振龍成功地將甘薯帶回國內。
陳振龍起初是將甘薯種植在自己的住宅附近,供自己和鄰居食用,人們都稱讚有加。後來福建遭遇連年大旱,五穀歉收,百姓吃不上飯,餓死人的事件屢見不鮮。陳振龍便向當地官員建議,大量種植耐旱的甘薯,終於使饑荒得以緩解。可以說,在那時,甘薯可是救人有功的大英雄呢,而帶回來它的陳振龍更是。
自那以後,甘薯便在全國範圍內傳揚開來。由於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在很多地方都能很好地成長,產量也巨大,因此在我國得到了廣泛地種植。如今,甘薯在我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糧食界的地位數一數二。而我國也成了世界範圍內種植甘薯最多的國家,這一切都要感謝陳振龍。
※大陸遊客去台灣旅遊,看到建築設施吐槽太破舊,導遊的回答扎心了
TAG:奔放的小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