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寶寶喝羊奶好還是牛奶好?不要被不明覺厲的專業術語所忽悠

寶寶喝羊奶好還是牛奶好?不要被不明覺厲的專業術語所忽悠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營養,喝什麼奶也就成了父母最糾結的事情之一。比如「喝羊奶好還是喝牛奶好」,就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有某育兒自媒體對羊奶推崇備至,做了個視頻,還給出了幾條充滿專業術語的理由,看起來很「科學」的樣子。這些理由是不是靠譜呢?下面來一一解析。

如果「寶寶」是指新生兒,

根本不該喝任何「天然奶」

視頻中一開始的問題是「新生兒喝羊奶有什麼好處呢?」也就是說,討論的「寶寶」是指新生嬰兒。對於新生兒,喝羊奶的問題根本就不是「有什麼好處」,而是「根本不應該喝」。

新生兒需要的營養完全由奶提供——最好的食物母乳。母乳不僅含有嬰兒所需要的所有營養,而且各種營養成分的比例都在嬰兒所需的合理範圍內。除此之外,自然界的任何其他動物的奶都只是符合那種動物幼崽的需要,跟人類嬰兒的需求相去甚遠。

鼓吹任何動物的奶「對新生兒好」的,都不僅僅是在忽悠,而是在害人。如果不能實現母乳餵養,嬰兒配方奶是唯一被認可的選項。不管是基於牛羊、羊奶還是大豆蛋白,嬰兒配方奶粉中的營養成分都經過調整,使之儘可能地「模擬母乳」,從而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

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寶寶」是指幼兒,那麼可以喝羊奶,但沒有傳說的那些「好處」

孩子周歲之後,營養應該主要來源於常規飲食,奶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不管是牛奶還是羊奶,都可以給孩子飲用。不過,視頻中所說的幾項「喝羊奶的好處」並不存在。

奶的酸鹼性和脂肪顆粒大小,並沒有意義

牛奶的天然pH值比中性的7.0稍低,而羊奶則稍高一些,但這跟牛奶是否容易消化沒有關係。食物進入胃裡,胃液都是強酸性的,蛋白質會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而胃蛋白酶是在強酸性條件下發揮活性的。羊奶的脂肪顆粒小,但「有利於消化」只是一種猜測,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而且,現在商業化生產的牛奶都經過了高壓均質化處理,顆粒遠遠小於羊奶了。

牛奶有過敏原而羊奶沒有,這是謠言

羊奶不在八大過敏原之中,可能只是因為喝羊奶的人沒有那麼多,所以過敏的案例不多。確實有一些對牛奶過敏的人對於羊奶不過敏,但同樣也發現:對牛奶過敏的人,往往對羊奶也過敏。羊奶粉廠家宣稱的「羊奶粉不容易過敏」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歐洲食品安全局發布評估報告明確指出: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羊奶粉比牛奶粉更不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比較羊奶和牛奶中的鈣含量,並沒有多大意義

奶中的營養成分都是一個範圍,實際的產品中有的會高一些,有的會低一些。不同的羊、不同的養法,得到的羊奶有相當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牛奶中同樣存在,不過現代工業化生產的牛奶通過養殖標準盡量減少這種差異,而後續的加工更使得上市的牛奶有比較恆定的組成。

實際上,所謂「羊奶中的鈣是牛奶的1.3倍」也不準確。通常所說的「羊奶」是山羊奶,其平均的鈣含量跟牛奶差不多,綿羊奶的平均鈣含量確實比牛奶和山羊奶要高,其實其他的營養成分含量也要高一些,相當於濃縮了而已。就平均值而言,牛奶中的維生素B12、B6和D要高於羊奶,而羊奶的維生素A和B3要高於牛奶。二者互有優勢,很難說總體上誰更佔優

「短鏈脂肪酸」含量不同,「營養更好」是演繹

羊奶中的短鏈脂肪酸含量確實要高一些,但說它「更容易吸收,營養更好」就是演繹出來的了。對於人體有什麼樣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

羊奶的營銷中經常強調「羊奶的吸收率高」。

曾經有一些動物實驗,顯示老鼠對於羊奶中某些成分的吸收率要高於牛奶。但在這些實驗中,差異明顯的是經過特定改造的實驗小鼠,正常老鼠中差異並不大。更重要的是,這種轉化率的高低也只是統計學差異,只具有學術意義而未必有實際意義。實際上,牛奶和羊奶中各成分的吸收率都很高,即使能夠分出高下,也沒有什麼現實意義。比如吸收率97%和98%,在數字上98%是更高,但人體需要的是吸收的總量而不是吸收的比例,那點吸收率的差別可能遠遠小於一口奶的影響。

總而言之,對於周歲以上的孩子和成人,喝羊奶沒有什麼不好。但傳說中它比牛奶的好處,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營銷噱頭。而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羊奶還是牛奶,都不能給周歲之前的嬰兒喝。

圖片來源:pexels

排版:Ruiying

題圖來源:pexels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松鼠雲無心」,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不管是羊奶還是牛奶,都不能給周歲之前的嬰兒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