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中之戰期間,父親馬騰尚在曹操手裡,馬超為何不選擇歸順

關中之戰期間,父親馬騰尚在曹操手裡,馬超為何不選擇歸順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八回,發生在馬超起兵之前,相關人物分別為孫權、張昭、劉備和諸葛亮。原文如下:

(曹操)即時起大兵三十萬,徑下江南;令合肥張遼,準備糧草,以為供給。早有細作報知孫權。權聚眾將商議。張昭曰:「可差人往魯子敬處,教急發書到荊州,使玄德同力拒曹。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若玄德來相助。江南可無患矣。」權從其言,即遣人諭魯肅,使求救於玄德。肅領命,隨即修書使人送玄德,玄德看了書中之意,留使者於館舍,差人往南郡請孔明。

孔明到荊州,玄德將魯肅書與孔明看畢,孔明曰:「也不消動江南之兵,也不必動荊州之兵,自使曹操不敢正覷東南。」便回書與魯肅,教高枕無憂,若但有北兵侵犯,皇叔自有退兵之策。使者去了。玄德問曰:「今操起三十萬大軍,會合淝之眾,一擁而來,先生有何妙計,可以退之?」孔明曰:「操平生所慮者,乃西涼之兵也。今操殺馬騰,其子馬超現統西涼之眾,必切齒操賊。主公可作一書,往結馬超,使超興兵入關,則操又何暇下江南乎?」玄德大喜,即時作書,遣一心腹人,徑往西涼州投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採納陳群的建議,興兵三十萬,準備向東吳發動進攻。孫權召集文武商議對策時,謀士張昭提出建議,派人到荊州與劉備救助,共同對付曹操。當劉備收到魯肅派人送來的信件之後,又與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認為,曹操殺害了馬超之父馬騰,只要說服馬超在西涼起兵,曹操後院失火,勢必親自平叛,東吳的危機便立即得到化解。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高枕無憂」, 意為頭枕在枕頭上面,舒服的睡安心覺。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張儀列傳》中的「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卧,國必無憂矣。」

小說中提到的曹操興兵入侵東吳的故事情節,並非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一年為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在這一年間,曹操並沒有召集大軍準備進攻東吳。因此,小說中提到的張昭獻策、魯肅派人送信及諸葛亮寫信給馬超這三個故事也就沒有發生過。

這段故事中唯一的真實之處是馬超的起兵。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是時關中諸將疑繇欲自襲,馬超遂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叛。遣曹仁討……秋七月,公西征,與超等夾關而軍。」《三國志?馬超傳》注引《典略》亦稱:「建安十六年,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眾十萬,同據河、潼,建列營陳。是歲,曹公西征。」

不過,與歷史的真實相比,小說中還有一個細節是作者的虛構,那邊是馬超之父馬騰的被殺時間。小說提到,馬超起兵是因為父親馬騰被曹操所殺。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馬騰被殺的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也就是關中之戰的第二年。這也就是說馬超起兵與馬騰之死毫無關係。

既然馬超起兵時父親馬騰尚在,為何馬超會不顧父親的死活而對曹操對抗呢?事情還要從曹操所做的一件事情開始。據《三國志?武帝紀》載:「三月,遣鍾繇討之。公使淵等出河東與繇會。」結合《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來看,歷史的本來面目是這樣的:

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司隸校尉鍾繇主張對以征討漢中張魯的名義進入關中地區,與韓遂、馬超為首的割據勢力進行討伐,曹操隨即在內部廣泛徵求意見。遭到數位大臣的反對。曹操最後做出的決定是:採納鍾繇的建議,讓其率部三千進入關中,同時,曹操又安排了征西護軍夏侯淵取道河東郡,對鍾繇進行策應。當鍾繇、夏侯淵等人進入關中地區之後,韓遂、馬超等割據勢力看穿了曹操的企圖,聯合起兵,與曹操公開對抗,引發了關中之戰。

作為馬超而言,儘管父親馬騰及部分家族成員處於曹操的控制之中,但如果不予抵抗,不但自己的地盤會被曹操所控制,自己手中的這股割據勢力也必將被曹操所控制和瓦解。在地盤及父親的生死之間,馬超最終選擇了前者。這也導致了叛亂爆發一年後馬騰的被殺。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出山不久,不動聲色做了件事,為劉備絕處逢生埋下伏筆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