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108將卻先寫高俅與王進,作者有何用意?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施耐庵的《水滸傳》中的主角是梁山108條好漢,但是,作者讓洪太尉誤走妖魔後,不直接寫梁山好漢的出世,而是先寫殿帥府太尉高俅的發跡史及其與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的恩怨。王進雖然是武林人士,但是,他並不是梁山108條好漢之一,作者拿他開篇,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不知作者這樣一筆宕開是何用意?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其實,施耐庵的這種安排,是大有深意的。《水滸》的主題,是為表達社會昏暗、官逼民反,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亂自上作」。為了給嘯聚山林的好漢們一個出場的理由,只有從北宋末年奸臣當道、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寫起,將以高俅、蔡京、楊戩、童貫為代表的封建官僚貪贓枉法、互相勾結、無惡不作刻畫得熱透徹,就越能激起讀者對梁山好漢們的同情與期待。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對此,金聖嘆曾作過中肯的評價:「一部大書七十回,將寫一百八人也。乃開書未寫一百八人,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亂自下生,不可訓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亂自上作,不可長也。」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開篇寫高俅與王進之間的恩怨,也是作者精心設計好了的。因為,王進是個孝子,高俅一上台就給王進穿小鞋,逼走了王進。古語有「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之說,所以,王進不僅是孝子,還是忠臣,孝子忠臣,則國家之祥麟威鳳、圓璧方珪者也。橫求之四海而不一得之,豎求之百年而不一得之。忠臣孝子去國,而後108條好漢烽起。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王進離京後,這才牽出史進。讓梁山好漢中的九紋龍史進最先出場,也是大有深意的,用金聖嘆的說法是,「史者,史也。寓言稗史亦史也。」雖然作者寫的是小說,但是,其真意是以野史刺現實,是另一種可以警醒朝野的稗史。

水滸開篇不寫梁山好漢而講高俅與王進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王進去,而高俅來;高俅來,而好漢起。作者這樣寫,因果關係就非常明確了。施耐庵,不愧為大手筆,《水滸傳》能流傳百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著最早沒有《紅樓夢》,被擠掉的那部的讀者比紅粉還多
出軌在古代曾是重罪: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