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肚子痛,看了好幾個醫生髮現問題在這
這是我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她的孩子3歲多,最近兩個月總是莫名其妙地肚子痛/胃痛。朋友一開始也沒在意,但後來孩子這個問題反覆發作,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而且頻率也越來越高。
朋友一家就帶著去看醫生了,第一個醫生做了一些檢查,各方面都沒問題。但孩子回家後,又開始各種肚子痛。
就這樣陸陸續續折騰了兩個月,當中也時不時需要請假在家歇著。朋友也還一直換著醫生看病,直到最近看的第三個醫生才給了一個反饋,這是你家孩子裝病吧。
朋友被提醒後再一想,還真是,似乎每次孩子喊肚子痛,總是發生在早晨上學前。
無獨有偶,最近公號也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
孩子肚子痛的真正原因
這是不是聽上去很熟悉,誰小時候沒有這樣的經歷?孩子裝病,一般來說有兩種情況,一個是有意為之,真的是在裝病, 為此來逃避某件事,或者希望得到父母額外多的關心。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真的是感到肚子痛或者頭痛,但卻是神經系統導致的,有的孩子過於緊張、焦慮、害怕就會出現這個情況。
這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一個小貼士,不僅僅針對裝病這件事。就是如果我們開始發現孩子時不時會出現某個重複的情況,那麼建議大家進行記錄,看看有沒有規律可循。
ABC記錄法
接下來要說說記錄方法了,同樣是記錄事實,但是記錄的質量高低與否,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觀察是否有用。這裡分享一個小D的認知老師告訴我的ABC原則,是美國幼兒園老師培訓時的知識。
A(Antecedent):
這之前發生了什麼?B(Behavior):
孩子當時在幹嗎?C(Consequence):
導致的結果是什麼?
不能光記錄當時發生的情況,而是要有前因後果。當然有時A和C並不是同時都會存在,所以大家可以靈活運用。
舉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普通記錄:嘟嘟最近經常說肚子痛。ABC記錄:嘟嘟最近經常說肚子痛,總是發生在早晨的時候。如果堅持讓她去上學,肚子痛的情況就會加重,常常表現為吃不下早飯,有時甚至都無法坐直身體。如果我請假,也替她請假,她的狀況一般在接近中午的時候就緩解了。
從普通記錄里,我們是得不到任何線索該怎麼辦。但是從ABC記錄里,尤其是持續這樣記錄後,我們就能發現規律。
這樣就會有一個假設:嘟嘟是不是通過這個方式來尋求關注?有了這樣的假設後,我們可以再去思考,就更容易有解決方案。
如何驗證孩子是在裝病?
當然有的父母就會問了,有了假設後如何驗證呢?怎麼來確定孩子是真的不舒服,還是在裝病呢?比如就像這條留言那樣:
其實這和應對孩子所有常見疾病的狀況是一樣的,我一般會觀察兩點:
1、精神狀況是否良好?
2、有無伴隨的癥狀?比如肚子痛的伴隨嘔吐、腹瀉?頭痛的帶有發燒等等。
確定「裝病」後該怎麼做?
當我們確定孩子裝病後,我們可以怎麼做呢?這需要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的,但有兩個大原則可以供大家參考。
1、生病呆在家更加無聊
有時可以尊重孩子,就請假一天呆在家裡(當然這也意味著你需要請假一天了)。很多時候你就會發現,只要當你說出口,那我們今天不去幼兒園了,孩子的「病」似乎就已經好了一半了。
這時,不妨就「演戲演全套」,陪伴孩子一會會,吃一點喝一點後,把孩子安排上床,和他說,「因為你生病了,生病最好就是多休息,所以今天也不能出去玩,也不能看電視,你好好睡覺吧」。
然後就離開孩子,我們自己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有家庭作業的,還可以鼓勵或者陪同孩子做,告訴孩子,不去學校了,但我們還是可以完成作業的。
當孩子意識到,其實呆在家裡更加無趣後,他們裝病的幾率就會顯著下降。
2、建立生病不去學校的規則
小D也有過那種早上不想起床(尤其是冬天),躲在被窩裡和我說,媽媽,我頭痛,可憐巴巴地看著我。
我每次都會去摸摸她額頭,確認是否有發燒的情況。如果沒有的話,我就會說,「那有沒有發燒呢?沒有發燒,完全沒有問題的」。這一步既表示了關心,同時也傳達了我的態度。
然後我會提議,「我們先起床吃早飯吧,吃完早飯再看看情況」。這一步是「以退為進」,先不要去糾結是否去學校,先提議第一步。而且吃早飯也是很好觀察孩子是否真的病的機會。
吃完早飯,確定孩子其實沒事,有的孩子甚至只要爬出床了,也就基本沒事了,那麼大可送去學校。
持續裝病
人嘛,總有「那麼幾天心情狀態不好」,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你發現孩子持續在裝病,那麼只用上面的原則就不夠了,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
孩子的行為只是冰山一角,發現真正的原因,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
父母陪伴時間少了?某項學業讓她覺得很難有壓力?孩子之間社交出現了問題?這三項是排名最靠前的孩子裝病的心理因素。
針對這樣的情況,上面的兩大原則還可以繼續進行,但與此同時更加關鍵的是,我們需要排查原因。
不要總是想著去教育孩子,或者逼迫孩子,而是先從自身、學校、周圍環境出發,去了解到底什麼在困擾著孩子。
當然,總有時候我們努力了也沒找到孩子負面情緒的原因。但就像遊戲力所說的,把情緒看作一個天平,並不是總要去修正負面情緒,而是多關注情緒的平衡。
有時多給予孩子正面情緒,孩子自身就有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天平。從這個角度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在乎和聆聽,仍然是有用的。
寫在最後
總有人會說,這樣對孩子是不是太寵了?會不會把孩子慣壞了?我始終覺得,孩子是愛不壞的,真正會變壞的孩子是和父母聯結斷了的。
把每一次孩子的行為視作他在努力和我們建立聯結,然後去理解,他們的認知和能力的不夠完善,所以有時難免笨拙,甚至還會「討人厭」。
但正因為他們在乎和我們的聯結,才不惜一次又一次展現自己那些真實的想法。
只要聯結在,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孩子最願意聽的就是我們。千萬不要只看到成人世界的標準,而毀掉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渠道。
永遠不要低估了愛的力量,也永遠不要高估了教育的手段。
P.S.看完這篇,也許還有人會問,這是不是在縱容孩子撒謊呢?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戳->小小孩撒謊了,其實我們該開心才對
大J叨叨叨
紐約最近終於有了一點點春天的感覺了,天氣轉暖了也就意味著我們在戶外玩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我是從小運動很差,外加父母都認同「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理論,導致我基本上沒啥擅長的體育運動,還特別慫。現在帶著小D去公園玩,有一些她玩的東西,我其實內心是害怕的。
像下面這張的滑梯,我從她開始往上爬就會心發慌。但我知道自己恐慌沒用,碎碎念反而讓她分心,所以一直選擇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多放手讓小D玩耍。你們是不是也這樣呢?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孩子一輸就發脾氣,真的是「輸不起」嗎?今天告訴你答案
- 孩子怎樣邁向獨立?從選擇孩子的第一個夥伴開始
- 出國工作七八年,我的英語是怎麼提高的?這也是你們問的最多的
- 對孩子怎樣進行「死亡教育」?清明是談這個話題的好契機
2、上學焦慮
- 紐約幼兒園園長分享|破解入園焦慮,這些準備工作現在做最有效
- 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講真,你自己一周有幾天不想去上班的?
3、解讀情緒
- 哄睡難的父母們,你真的知道睡覺對孩子意味著什麼嗎?
- 換牙刷、讀繪本,給寶寶刷牙仍然像打仗怎麼辦?
- 孩子這麼大了還吃手,竟然還咬指甲,怎麼改?
※真實案例 | 瑤瑤媽:「佛系」英語渣媽媽的英文啟蒙打怪升級之路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