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籽做麵包?小心警察敲門哦!
前不久我在荷蘭出差的時候,在酒店的自助早餐看到一種很特別的麵包,它的表面覆蓋著許多細小的黑色顆粒。
我特地詢問了一位餐廳服務員,她很淡定的告訴我,這是black sesame(黑芝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作為一個中國人,芝麻還是認識的,但這種黑色顆粒的大小和形狀明顯不是芝麻。
於是我又用手機拍了一張放大的照片仔細分辨了一下,這難道是罌粟籽?
難道毒品也可以放到食品裡面嗎?
【能吃的罌粟籽】
罌粟是有名的毒品,用它製取的大煙、鴉片曾經毒害中國甚至成為戰爭導火索。
但是在東歐地區的一些國家,罌粟籽是傳統的食品原料,主要用於麵包、甜點等。
目前在歐美國家罌粟籽僅用於麵包、餅乾、蛋糕等少數幾種食物,而有些國家(比如印度)還將罌粟籽磨成粉添加到飲料等食品中。
印度也是世界上進口罌粟籽最多的國家。
根據國際糧農組織的數據,2016年全球罌粟籽產量為9萬多噸,捷克、土耳其和西班牙排名前三。
當然,這僅僅是官方統計數據,考慮到阿富汗、南美等地的非法種植,罌粟籽的實際產量應該更大。
【吃罌粟籽會染毒癮嗎?】
罌粟有許多品種,有的可以分泌含大量罌粟鹼的乳汁,而有的則不分泌含毒的乳汁,它們都可以生產可食用的罌粟籽。
那吃罌粟籽會不會染上毒癮呢?
罌粟籽本身是不含罌粟鹼或含量極微的,但如果罌粟果實被蟲咬,或收穫時破損,可能導致含毒乳汁污染罌粟籽。
罌粟籽如果經過清洗、高溫和研磨等工藝處理,嗎啡、可待因等成分會降低25-100%,成癮的可能性很小。
但如果罌粟籽未經很好的處理,有可能讓食用者出現類似嗎啡的反應,因此健康風險是存在的。
不過如果罌粟籽有明顯的成癮性,不可能光明正大走向市場。
2011年,歐盟食品安全局根據罌粟籽中的嗎啡含量提出了人的安全攝入量,即每公斤體重10微克。
2018年該機構再次評估罌粟籽安全性,將可待因含量也考慮進去之後,仍然維持每公斤體重10微克的安全攝入量,相當於60公斤重的成人每天可以攝入0.6克。
【制售罌粟籽違法】
上世紀末,聯合國開始允許罌粟籽成為食品原料進行交易,國際標準化組織也將罌粟籽列為調味料,隨後原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1年將其列入香辛料和調味品名單(GB/T12729.1-91)。
當然,為了避免毒品的傳播,市面上的罌粟籽需要經過「滅活」處理,通常是用鈷60(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也用於放療)輻照,經過「滅活」的罌粟籽不能萌發。
儘管滅活罌粟籽在國外可以進入普通食品,但現實情況是,一些未經完全滅活的罌粟籽流入市場,這些罌粟籽有可能來自非法渠道,這已經引起國際上的關注。
比如曾有記者網購了一包罌粟籽送到中國農業大學,結果發現,約1%的罌粟籽仍可以發芽。
出於禁毒的需要,2005年,原衛生部、農業部、原質檢總局、原工商總局、原國家葯監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罌粟籽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嚴禁任何個人和單位進口或銷售罌粟籽及其製品。
因此,國內如果有人進口、製作、銷售含罌粟籽的產品就是違法的,通常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論處。
【罌粟籽油】
罌粟籽和其他許多植物種子一樣,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質,因此也可以榨油,聯合國麻醉品管制局於2000年批准滅活的罌粟籽用於榨食用油。
甘肅農墾集團是中國唯一一家合法種植罌粟的單位,他們的罌粟主要用於提取嗎啡等藥物。
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2006年,政府批准他們可以用罌粟籽生產食用油,但罌粟籽仍然不許上市銷售。
這種油經過各官方機構檢測,未發現成癮性成分,其中包括國家體育總局興奮劑檢測中心。
此後經過幾年的試運行,2010年,原衛生部正式批准罌粟籽油(又叫御米油)為新資源食品,也就可以當做普通食品了。
需要提醒的是,由於罌粟籽油產量低且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所以在市場上的價格非常昂貴。
某些商家在推銷的時候除了強調它的高貴身份,還喜歡吹噓其保健功效。
實際上,罌粟籽油和其他各種食用油並無本質區別,幾乎就是純粹的脂肪,並沒有保健功效。
它的脂肪酸構成和其他常見食用油相比也沒有特別值得推薦的地方,無非是一種少見的植物油罷了。
此外,2009年,國家部委專門發文,對甘肅農墾委託加工以及原料外流的情況嚴肅警告,因此市面上流通的各種御米油產品是否合法合規還有待證實。
各種御米油產品的功效宣傳甚至包含「毒品屬性」的暗示性宣傳也屬於市場監管部門嚴打的對象。
【罌粟擦邊球】
罌粟殼是傳統中藥的一種,中國部分地區還有使用罌粟殼做菜的傳統,因此民間對此行為的嚴重法律後果缺乏認識。
尤其是在火鍋行業,為了有更多回頭客,有些商家鋌而走險,使用罌粟殼「增香」,每年都有因此被查處和判刑的商家。
目前,網路上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相關產品(主要是調味料),打著各種擦邊球,試探著監管部門的底線。
如果這些產品真用了罌粟成分,那就是嚴重違法,如果沒用,那也是惡俗和惡意誤導。
對這樣的產品,這樣的企業/個人,是不是也要打一下?
TAG:飲食參考 |